健身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78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健身圈,包括圈体、配重装置以及在一端附接至所述配重装置且在另一端接纳在所述圈体内的引导装置,其中,该健身圈在使用时,所述圈体基本保持不动,而所述配重装置在所述引导装置的引导下绕所述圈体进行旋转运动,其中,所述配重装置经由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条带附接至所述引导装置。这种健身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针对不同的人群针对性地制定健身计划,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执行锻炼的身体部位的肌肉和关节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健身圈
本技术涉及健身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健身圈,该健身圈在使用时圈体基本保持不动或仅作轻微的摆动(gyrate),而配重装置类似“卫星”绕设置在圈体中的固定轨道旋转运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健身已经成为喜爱的减压手段之一。健身圈或呼啦圈由于其结构简单、不受运动场所限制且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备受欢迎的一种个人锻炼器材。市面上常见的呼啦圈要求人们在转动呼啦圈时使用一定的技巧,否则会转动不顺畅,对于初学者而言尤为如此。另外,由于呼啦圈重量固定,无法根据用户的需要增减锻炼强度。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锻炼目标,设置有可相对于圈体本身旋转的可调节的配重装置的呼啦圈开始涌现。中国技术专利CN202569283U公开了一种呼啦圈,该呼啦圈包括具有C形圈槽的外圈以及同轴地设置在外圈槽内的内圈,该内圈与配重装置连接,该配重装置能够随内圈一起相对于外圈转动。然而,这种呼啦圈结构比较复杂,不易安装且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于接触面积大而导致较大的摩擦力,使得用户在转动该呼啦圈时比较费劲。中国技术专利CN202876198U公开了一种健身圈,该健身圈包括环形圈体和可调节的离心配重装置。该离心配重装置直接接纳在开设于圈体中的轨道内以围绕该圈体进行旋转运动。然而,由于这种健身圈的配重装置的中心距离圈体较近且因而可调节的范围较小,对具有不同锻炼需求的人群无法实现较宽范围的定制计划。另外,由于滚动架和配重架集成在同一个装置中,使得在调节配重时不太方便,且考虑到整个健身圈的重量,用于容纳配重的配重架的尺寸受限。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针对不同的人群针对性地制定健身计划的健身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且旨在提供一种健身圈,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重心可调节范围较大,由此能提供较大范围的锻炼强度以适应不同锻炼需求的人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身圈,包括圈体、配重装置以及在一端附接至所述配重装置且在另一端接纳在所述圈体内的引导装置,其中,该健身圈在使用时,所述圈体基本保持不动,而所述配重装置在所述引导装置的引导下绕所述圈体进行旋转运动,其中,所述配重装置经由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条带附接至所述引导装置。优选地,所述圈体沿圈体的整个外周开设有朝径向外侧开口的连续的C形狭槽,以接纳所述引导装置。优选地,所述引导装置包括U形支架和连接在U形支架的两个分支部的端部上的两个滚动件,其中,所述滚动件接纳在所述圈体的狭槽内并设置成能沿所述狭槽滚动,所述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条带连接至所述U形支架的基部。优选地,所述配重装置包括能够根据用户的意愿和能力增加或减少的重量。优选地,所述圈体上设置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或两个把手,以供用户抓握。优选地,所述圈体在径向内侧设置有突耳,需锻炼的身体部位能经由连接装置连接至所述突耳。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突耳连接的连接带和与所述身体部位适配的附接部。优选地,所述圈体由金属或碳纤维或塑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圈体被设计成一体地成型,或者被设计成是可拆卸的且能借助于调节锁定装置实现尺寸调节和位置锁定。优选地,所述配重装置能借助于人力手动地或者借助于电力自动地实现绕所述圈体的旋转运动。根据本技术的健身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配重以一定距离的方式绕圈体旋转,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重心调节,如此可获得较大范围的锻炼强度,从而适应各种人群的锻炼需求;由于引导件和配重并未集成在同一装置中,可以易化对配重的调节且允许引导装置和配重装置彼此独立且较灵活的设计;另外,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执行锻炼的身体部位(如腰部、颈部、臀部、膝部以及踝部)的肌肉和关节造成损伤。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应理解的是,下列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且并非按比例绘制,因而不能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健身圈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圈体材料被部分地去除以清楚地示出接纳在圈体内的引导装置;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健身圈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单个把手以供用户抓握;图3示意性地示出人体各部位(包括腰部、膝部以及踝部)通过连接装置与圈体的连接,其中,为了清楚和简洁,未示出引导装置和配重装置;以及图4示意性地示出用于附接至人体的腰部的附接部以及由附接部延伸出的连接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健身圈,该健身圈类似于传统呼啦圈进行圆周运动,从而起到对肩部、肘部、膝部以及踝部的肌肉和关节的锻炼。然而,不同于传统的呼啦圈,根据本技术的健身圈具有绕圈体进行轨道式旋转的离心配重。即,健身圈在使用时,圈体基本保持在原位(或基本保持不动),而附接在圈体上的配重装置(如沙袋等)如同“卫星”一样绕设置在圈体中的固定轨道回转,由此促使用户的身体、手臂以及腿部处的肌肉和关节起到锻炼的目的。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健身圈的第一实施例。该健身圈1包括圈体2、配重装置3(如图中所示的配重袋9)和在一端附接至配重装置3且在另一端接纳在圈体2内的引导装置4。如图1中所示的,圈体2的部分材料被去除以示出接纳在圈体2内的引导装置4。引导装置4包括U形支架6和连接在U形支架6的两个分支部的端部上的两个滚动件(如图中所示的滚轮7)。圈体2是中空的且沿圈体2的整个外周开设有朝径向外侧开口的连续的C形狭槽。引导装置4的滚轮7接纳在狭槽内并设置成能沿狭槽运动。U形支架6、具体地为U形支架6的基部与配重袋9通过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条带5以距彼此一定距离的方式连接。由于条带5的长度是可调节的,并且配重袋9中的配重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意愿和能力增减,可以较大范围地调节重心的位置,进而调节训练或锻炼的强度,这使得可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甚至是针对不同的患者设计具有不同治疗目的的理疗计划。图1中所示出的健身圈1的圈体2上还设置有两个把手8以供用户抓握。在使用过程中,例如在使用该健身圈对肩部、颈部等处的肌肉或关节进行锻炼时,用户只需将双手紧握在把手8上并将整个圈体2举过头顶,然后通过轻微地晃动身体,便可容易地使通过条带5附接在U形支架6的基部处的配重袋9经由两个滚轮7绕圈体2内的狭槽式轨道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健身圈1的使用过程中,圈体2本身并不旋转而仅仅作轻微的摆动或晃动,只有配重袋9绕圈体2回转。应理解的是,配重装置3除了能如上所述借助于人力手动地实现绕所述圈体2的旋转运动,还可以借助于电力使配重装置3自动地绕圈体2进行旋转运动。另外,虽然如图中所示出的,圈体2整体呈环形,然而也可以设想具有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圈体,因为不同形状将引起不同的运动,因此起到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图2中所示出的健身圈1的圈体2上仅设置有一个把手8,这可适用于尺寸相对较小且适于单手转动配重装置的健身圈,这种健身圈通常用于锻炼肩部、肘部等处。如图1和2中所示的根据本技术的健身圈,圈体2的材料可以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各种适合的材料制成,例如金属(如铝合金)、碳纤维、塑料等,使得可以具有最佳的材料刚度、强度以及轻质性。另外,圈体2的外径可优选地在12英寸到24英寸的范围内变化,或者其他大小的外径根据具体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身圈,包括圈体、配重装置以及在一端附接至所述配重装置且在另一端接纳在所述圈体内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健身圈在使用时,所述圈体基本保持不动,而所述配重装置在所述引导装置的引导下绕所述圈体进行旋转运动,其中,所述配重装置经由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条带附接至所述引导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圈,包括圈体、配重装置以及在一端附接至所述配重装置且在另一端接纳在所述圈体内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健身圈在使用时,所述圈体基本保持不动,而所述配重装置在所述引导装置的引导下绕所述圈体进行旋转运动,其中,所述配重装置经由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条带附接至所述引导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沿圈体的整个外周开设有朝径向外侧开口的连续的C形狭槽,以接纳所述引导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包括U形支架和连接在U形支架的两个分支部的端部上的两个滚动件,其中,所述滚动件接纳在所述圈体的狭槽内并设置成能沿所述狭槽滚动,所述具有可调节长度的条带连接至所述U形支架的基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健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的重量能够根据用户的意愿和能力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萨尔瓦多·卡米诺·大古皮兰
申请(专利权)人:萨尔瓦多·卡米诺·大古皮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菲律宾,PH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