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777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属于消防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水囊、汽油机、高压水泵及喷枪,支架内设有用于放置水囊的隔板;支架上设有背带及紧固装置;汽油机经减速器与高压水泵相连;汽油机、减速器及高压水泵分别固定在支架底壁上;高压水泵的进水口经第一快速接头与水囊的出水口连接;高压水泵的出水口经第二快速接头及高压软管与喷枪的进水口连接;喷枪枪管为伸缩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可快速调节背带的长度;高压水泵与水囊、高压软管拆卸方便;喷枪的射程远、雾化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
本技术属于消防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
技术介绍
火灾是难以避免的天灾人祸,一旦发生火情要求快速、有效扑灭,同时尽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细水雾灭火是利用微粒子化水雾的汽化隔氧、冷却可燃物以及通过水的雾化膨胀吸收辐射热能等效应,降低燃烧速率和火焰传播速率,达到控制和灭火的目的,同时由于水蒸气的体积增大,稀释火焰周围氧气浓度,减弱燃烧强度,控制热辐射,因而具有耗水量低,能快速扑灭各类火灾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细水雾灭火技术的不断成熟,背负式细水雾灭火装置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拆卸不便的缺点,真正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灭火效果好、美观实用的背负式细水雾灭火装置还很少,因此,其改进和创新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包括支架、水囊、汽油机、高压水泵及喷枪,所述支架内设有隔板,所述水囊设置在隔板上;所述支架上设有背带,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与所述背带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背带固定长度的紧固装置;所述汽油机经减速器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所述汽油机、所述减速器及所述高压水泵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底壁上;所述高压水泵的进水口经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水囊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经第二快速接头及高压软管与所述喷枪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喷枪的枪管为伸缩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背带及紧固装置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架的后侧面上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的紧固卡扣;所述紧固卡扣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用于使所述背带穿过的通道,该通道可通过旋转紧固卡扣调整宽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使背带穿过的条形孔;所述紧固卡扣包括压辊及与所述压辊转动连接的压板;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经螺栓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压辊的轴线与所述螺栓的轴线不共线;所述压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之间的空间为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背带包括固定带及调节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带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穿过所述条形孔。进一步地,所述枪管包括至少两节依次相互套装的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的一端设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凸台,金属套管的另一端旋装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径小于与该螺母套装的金属套管上的凸台的外径;所述凸台上嵌装有至少两道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的外径大于与该凸台套装的金属套管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近的一侧设有用于封闭支架侧面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防护罩的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快速接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快速接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前侧面设有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上装有压力表;所述支架的后侧面设有后护板。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底面上设有支脚。进一步地,所述水囊上设有加水口、手提带及绑带。进一步地,所述水囊内壁涂有防水隔层。本技术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背带插接于紧固装置上,可快速调节背带的固定长度;高压水泵与水囊、高压软管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方便拆卸;喷枪的枪管为伸缩式结构,枪管可伸长,使得喷枪的射程远、雾化性能好、稳定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没有显示喷枪);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的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的金属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支架;11、隔板;12、紧固装置;121、连接板;122、条形孔;123、压辊;124、压板;125、螺栓;13、防护罩;14、前护板;15、压力表;16、后护板;17、支脚;18、背带;181、固定带;182、调节带;20、水囊;22、加水口;23、手提带;24、绑带;30、汽油机;40、高压水泵;50、喷枪;52、金属套管;53、凸台;54、螺母;55、密封胶圈;60、减速器;70、第一快速接头;80、第二快速接头;90、高压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进行说明。所述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包括支架10、水囊20、汽油机30、高压水泵40及喷枪50,支架10内设有隔板11,水囊20设置在隔板11上;支架10上设有背带18及与背带18连接用于调节背带18固定长度的紧固装置12;汽油机30经减速器60与高压水泵40相连;汽油机30、减速器60及高压水泵40分别固定在支架10的底壁上;高压水泵40的进水口经第一快速接头70与水囊20的出水口连接;高压水泵40的出水口经第二快速接头80及高压软管90与喷枪50的进水口连接;喷枪50的枪管为伸缩式结构。本技术提供的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将装满水的水囊20放置在支架10的隔板11上,通过第一快速接头70将水囊20连接到高压水泵40上,通过第二快速接头80及高压软管90将高压水泵40与喷枪50连接。背起该装置,调节背带18的固定长度,启动汽油机30,调节油门控制汽油机30的转速以使高压水泵40高速旋转,随着水压持续增大,喷枪50的喷头喷出均匀细水雾灭火。本技术提供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背带18插接于紧固装置12上,通过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包括支架、水囊、汽油机、高压水泵及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隔板,所述水囊设置在隔板上;所述支架上设有背带,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与所述背带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背带固定长度的紧固装置;所述汽油机经减速器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所述汽油机、所述减速器及所述高压水泵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底壁上;所述高压水泵的进水口经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水囊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经第二快速接头及高压软管与所述喷枪的进水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包括支架、水囊、汽油机、高压水泵及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隔板,所述水囊设置在隔板上;所述支架上设有背带,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与所述背带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背带固定长度的紧固装置;所述汽油机经减速器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所述汽油机、所述减速器及所述高压水泵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底壁上;所述高压水泵的进水口经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水囊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经第二快速接头及高压软管与所述喷枪的进水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及紧固装置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架的后侧面上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的紧固卡扣;所述紧固卡扣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用于使所述背带穿过的通道,该通道可通过旋转紧固卡扣调整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使背带穿过的条形孔;所述紧固卡扣包括压辊及与所述压辊转动连接的压板;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经螺栓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压辊的轴线与所述螺栓的轴线不共线;所述压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之间的空间为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包括固定带及调节带;所述固定带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文郑治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威尼盛护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