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球囊导管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758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鼻腔球囊导管固定支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鼻窦球囊扩张术中气囊容易脱离鼻窦窦口从而使得手术效果不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平板,平板左右两端的下侧有立板,立板上有矩形块,矩形块上端面上有盲孔,矩形块上方有活动板,活动板下端有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与盲孔底部之间连接有压簧;平板上有圆柱,圆柱上端面上有螺纹孔,螺纹孔内有螺钉;圆柱下端面上有盲孔,盲孔内有中心杆,圆柱下方有压板,中心杆下端与压板固定;活动板上端面上有第一凹槽,压板的下端面有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构思新颖,有效的提高了鼻窦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率,节省了医生的劳动量,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易于推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腔球囊导管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机械
,特别是鼻腔球囊导管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无法解决解剖结构的异常,药物本身存在副作用而且约3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因此治疗的另外一种选择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解剖结构异常、切除清理不可逆的病变、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以恢复鼻窦的通气引流,以利于鼻窦鼻腔黏膜清除功能的正常发挥。目前临床上推崇功能性的鼻内镜手术,内镜手术虽然已经很微创,但毕竟是手术切除,医生根据病情不同,要切除不等量的鼻腔鼻窦的组织。为防止术后出血,要进行紧密的鼻腔填塞,因此,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还是有一定创伤,患者痛苦相对较大。2004年,美国硅谷的工程师,受到介入导管治疗冠脉血管狭窄的原理的启发,在理解鼻窦炎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引入了鼻窦球囊扩张术的概念。球囊导管器械包括0,70,110度的鼻窦导引管;导引管手柄;鼻窦导丝以及鼻窦气囊导管。操作时,首先将鼻窦球囊小心的插入到引导导管,再将导丝推入到鼻窦球囊导管的导丝端口。根据不同鼻窦的病情,窦内置入导丝,通过发光确认到达目的鼻窦。将球囊置入窦口。位置确认后,加压,维持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鼻腔球囊导管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状的平板(1),平板(1)的左右两端的下侧固定有竖直的立板(2),每块立板(2)的内侧固定有一块矩形块(3),矩形块(3)上端面上有竖直的盲孔,矩形块(3)上方有水平的活动板(4),活动板(4)下端面上有竖直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下端插装在盲孔内且可上下移动,第一顶杆与盲孔底部之间连接有压簧;平板(1)上固定有竖直的圆柱(5),圆柱(5)上端面上有开口向上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钉(6),螺钉(6)上端置于圆筒上方;圆柱(5)的下端面上有开口向下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可上下移动的中心杆(7),螺钉(6)的下端顶住中心杆(7)的下端,中心杆(7)下...

【技术特征摘要】
1.鼻腔球囊导管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状的平板(1),平板(1)的左右两端的下侧固定有竖直的立板(2),每块立板(2)的内侧固定有一块矩形块(3),矩形块(3)上端面上有竖直的盲孔,矩形块(3)上方有水平的活动板(4),活动板(4)下端面上有竖直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下端插装在盲孔内且可上下移动,第一顶杆与盲孔底部之间连接有压簧;平板(1)上固定有竖直的圆柱(5),圆柱(5)上端面上有开口向上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钉(6),螺钉(6)上端置于圆筒上方;圆柱(5)的下端面上有开口向下的盲孔,盲孔内插装有可上下移动的中心杆(7),螺钉(6)的下端顶住中心杆(7)的下端,中心杆(7)下端伸出盲孔,圆柱(5)下方有压板(8),中心杆(7)的下端固定在压板(8)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压板(8)位于活动板(4)上方,活动板(4)上端面上有贯通活动板(4)前后端面的第一凹槽,压板(8)的下端面有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男陈圣杰周静王华栋韩修恒宋冰静常聪付迎坤刘帅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威浦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