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哉专利>正文

一种可随耳道大小变化不伤耳的耳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650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随耳道大小变化不伤耳的耳掏,包括清洁部(1)、操作控制部(3)和导管(2),清洁部(1)为由富有弹性可膨胀和收缩的软性材料制成的空心体,操作控制部(3)包括上壳体(3.1)、下壳体(3.2)和由富有弹性可膨胀和收缩的软性材料制成的连通球体(3.7),连通球体(3.7)内装有气体或液体且其与清洁部(1)连通,操作控制部(3)还包括按压连通球体(3.7)以便于将其内的气体或液体挤压到清洁部(1)中的按压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挖式勺型固体结构更改为可以随耳道内径变化的活动结构,避免固体硬结构因挖耳过程中的不小心伤害到耳朵、清洁不干净、浪费时间和精力等问题,增强安全性、舒适感和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清洁更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随耳道大小变化不伤耳的耳掏
本技术属于人体清洁
,涉及一种新型的耳朵耳道内壁掏耳清洁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跟耳道大小膨胀变化的耳掏。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个人身体卫生,形象和体味的细节越来越引起重视,所以对人体中特殊结构部位的清洁工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安全性和方便性在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问题日益凸显,不方便性和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广泛的人群认可。目前市面上的耳掏结构基本是一根细勺型的铁棒或棉花签。而人体耳道和耳孔内皮肤又是非常稚嫩脆弱,所以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力度容易伤及身体和达不到清洁的目的。现有技术的耳掏通常有以下几种:1、金属勺型:其具有简单经济,结构小,轻巧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其操作不方便,容易伤到耳道内壁皮肤或耳膜,以及具有清洁不到位,费时费力,不安全等问题。2.复合组合型:组合型耳掏是可以换用不同的勺子形状并加入led灯等的耳掏,其在操作过程中方便查看,以便控制不伤到耳道和提高清洁度。但是,其清洁部分依旧是金属勺型的结构,还是无法解决在操作过程的力度控制和清洁度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孩根本无法自己使用。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随耳道大小变化不伤耳的耳掏,其包括清洁部(1)、操作控制部(3)以及连通所述清洁部(1)和所述操作控制部(3)的导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为由富有弹性可膨胀和收缩的软性材料制成的空心体,所述操作控制部(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所述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中设有由富有弹性可膨胀和收缩的软性材料制成的连通球体(3.7),所述连通球体(3.7)内装有气体或液体且所述连通球体(3.7)与所述清洁部(1)通过所述导管(2)连通,所述操作控制部(3)还包括按压所述连通球体(3.7)以便于将其内的气体或液体挤压到所述清洁部(1)中的按压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随耳道大小变化不伤耳的耳掏,其包括清洁部(1)、操作控制部(3)以及连通所述清洁部(1)和所述操作控制部(3)的导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1)为由富有弹性可膨胀和收缩的软性材料制成的空心体,所述操作控制部(3)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所述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中设有由富有弹性可膨胀和收缩的软性材料制成的连通球体(3.7),所述连通球体(3.7)内装有气体或液体且所述连通球体(3.7)与所述清洁部(1)通过所述导管(2)连通,所述操作控制部(3)还包括按压所述连通球体(3.7)以便于将其内的气体或液体挤压到所述清洁部(1)中的按压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随耳道大小变化不伤耳的耳掏,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3.1)中间部分的上按钮(3.3)和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2)中间部分的下按钮(3.4),所述上按钮(3.3)的底部接触着所述连通球体(3.7)的上表面以能对所述连通球体(3.7)施压,所述下按钮(3.4)的顶部接触着所述连通球体(3.7)的下表面以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哉翟金彪
申请(专利权)人:梁哉翟金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