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63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包括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管,所述保护盖的内壁固定了解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壁与外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保护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该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能够实现甲状软骨修复体本体的上下移动,在不需要使用甲状软骨修复体本体时将其收入保护箱中,达到了保护的效果,且通过设置保护盖可进行简单的密封,防止积灰,通过设置把手,方便了整个设备的携带,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
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为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
技术介绍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以及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医学方面也被广泛应用,能够更加全面直观的让医疗人员了解人体内部,以及熟练医疗操作,3D打印能够打印出甲状软骨修复体的模型,然而甲状软骨修复体的模型打印时间比较长,故而需要好好保护,大多没有设置保护设备,容易遭受损坏且积灰,在进行修复过程时,由于甲状软骨没有固定,增加了修复难度,故而提出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包括保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盖(2),所述保护箱(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管(3),所述保护盖(2)的内壁固定了解有内螺纹管(4),所述内螺纹管(4)的内壁与外螺纹管(3)螺纹连接,所述保护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6),所述升降板(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7),所述保护箱(1)两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槽(8),两个所述滑槽(8)的内壁均与滑块(7)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6)的顶部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的内部设置有底座(10),所述底座(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生物固定型甲状软骨修复体,包括保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盖(2),所述保护箱(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管(3),所述保护盖(2)的内壁固定了解有内螺纹管(4),所述内螺纹管(4)的内壁与外螺纹管(3)螺纹连接,所述保护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6),所述升降板(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7),所述保护箱(1)两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槽(8),两个所述滑槽(8)的内壁均与滑块(7)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6)的顶部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的内部设置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1),所述底座(10)的顶部设置有甲状软骨修复体本体(12),所述甲状软骨修复体本体(12)的底部与支撑杆(1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6)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锁紧槽(13),所述第一锁紧槽(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4),所述底座(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锁紧槽(15),所述第二锁紧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铁块(16),所述铁块(16)的底部与电磁铁(14)接触,所述升降板(6)的顶部且位于底座(10)的两侧均设置有Z形锁紧块(17),两个所述Z形锁紧块(17)的顶部均设置有锁紧螺钉(18),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庆李俊鑫周小宇李晋谷雨戴成梅
申请(专利权)人:周口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