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54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洁工具,其中,包括把手架、及连接在所述把手架上并相对所述把手架可转动的两个清洁刷,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成平行状态的弹性转动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上的拉环,且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于作用在拉环上的外力使能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相对转动,形成挤压状态,使得使用时,不需要用水对毛巾刷直接接触就可以完成挤水功能,人手不需要直接触碰化学成分,不产生污染,减少了洗涤剂对人手的伤害,并且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洁工具
本技术涉及清洁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洁工具。
技术介绍
家庭用表面清洁工具,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用品的清洁经常需要使用抹布,尤其是厨房用品,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污粘附在表面,难以去除,目前常用的去油污的方法是采用洗洁精和抹布进行清洁,目前常用的去油污方法是采用洗洁精和抹布进行清洁,在有油污的表面,如餐桌、厨房柜台上,在进行清洁时需要把洁具通过清洁剂湿润,擦拭需清洁位置,并且需要在清水中反复手洗将吸附的垃圾去除,再进行擦拭,如不戴皮手套,各类清洁剂可能对手的皮肤产生不良影响,现有的家庭表面清洁工具,大部分创新集中在海绵本身的形状、外观的设计上,即现有技术中清洁工具操作使用不方便。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工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扫卫生时搓洗拧干抹布造成的伤害手部皮肤的技术问题,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清洁工具,其中,包括把手架、及连接在所述把手架上并相对所述把手架可转动的两个清洁刷,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成平行状态的弹性转动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上的拉环,且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于作用在拉环上的外力使能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相对转动,形成挤压状态。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弹性转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并使两个清洁刷可相对翻转的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转动轴、及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且两端抵接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弹性件,所述拉环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弹性件为扭力弹簧,所述连接件为对折合页。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把手架由两端分别向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两个清洁刷可转动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清洁刷连接处设置有一U型凹槽结构的连接柱U型槽,所述连接柱U型槽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连接孔。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两个清洁刷分别设置有与一侧连接柱配合转动连接的两个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处设置有意U型凹槽结构的凸台凹槽,所述连接凸台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对孔。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还包括位于一对相适配的连接柱与连接凸台并且两端设置有穿孔的连接杆、穿过连接柱U型槽一侧连接孔的第一子扣、穿过所述连接柱U型槽另一侧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杆一端对孔与第一子扣固定连接的第一母扣,穿过凸台凹槽一侧对孔的第二子扣以及穿过所述凸台凹槽另一侧对孔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对孔与所述第二子扣固定连接的第二母扣。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清洁刷包括与所述弹性转动组件及所述把手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以及清洁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清洁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与所述弹性转动组件及所述把手架固定连接的活动板及与所述清洁部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转动组件的容纳槽。进一步地较佳方案中,所述的清洁工具,其中,所述清洁部为沟槽条纹结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洁工具,其中,包括把手架、及连接在所述把手架上并相对所述把手架可转动的两个清洁刷,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成平行状态的弹性转动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上的拉环,且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于作用在拉环上的外力使能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相对转动,形成挤压状态,使得使用时,不需要用水对毛巾刷直接接触就可以完成挤水功能,人手不需要直接触碰化学成分,不产生污染,减少了洗涤剂对人手的伤害,并且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清洁工具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清洁工具左视图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清洁工具去除清洁部之后的仰视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清洁工具的左视图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工具,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可以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能用来限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其可改动方案将在下文详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中,包括把手架10、及连接在所述把手架10上并相对所述把手架10可转动的两个清洁刷20,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清洁刷20之间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20成平行状态的弹性转动组件30,以及连接在所述弹性转动组件30上的拉环33,且所述弹性转动组件30于作用在拉环33上的外力使能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20相对转动,形成挤压状态。所述两个清洁刷20之间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20成平行状态,不仅使得本技术外观更加漂亮,同时可以使用更小的力获得更大的挤压状态,显而易见的是,所述弹性转动组件30于外力作用驱动下两个所属清洁刷20相对转动中所述的外力主要指为人手,当然也可以使用电力驱动,即可以使用一个微型电机在电力的驱动下是的所述弹性转动组件30于作用在拉环33上的外力使能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20相对转动,形成挤压状态,但是这种结构较为复杂,本技术使用把手架10及拉环33不仅使得结构简单同时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的发力特征,更加人性化使得本产品不容易损坏,方便使用。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转动组件30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清洁刷20之间的并使两个清洁刷20可相对翻转的连接件32,连接在所述连接件32上的转动轴31、及套设在所述转动轴31上并且两端抵接在所述两个清洁刷20之间的弹性件34,所述拉环33安装在所述转动轴31上。所属转动轴31为各个零部件的连接枢纽,同时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简单,加工工艺难度及成本较低。所述弹性件34为扭力弹簧,容易理解的是,所述扭力弹簧可以置换成其他结构,但是与其他结构相比较,本技术使用的扭力弹簧使得本清洁工具更加是简易耐用,加工工艺难度及成本较低。所述连接件32为对折合页,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使用对折合页同样可以置换成相似结构(如铰链等),但是与其他结构相比较,本技术使用的对折合页使得本清洁工具更加是简易耐用,成本更为经济,加工工艺难度及成本较低。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把手架10由两端分别向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两个清洁刷20可转动连接的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与所述清洁刷20连接处设置有一U型凹槽结构的连接柱11U型槽,所述连接柱11U型槽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连接孔。所述两个清洁刷20分别设置有与一侧连接柱11配合转动连接的两个连接凸台12,所述连接凸台12与所述连接柱11连接处设置有凹槽结构的凸台槽,所述连接凸台12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对孔。还包括位于一对相适配的连接柱11与连接凸台12并且两端设置有穿孔的连接杆13、穿过连接柱11U型槽一侧连接孔的第一子扣111、穿过所述连接柱11U型槽另一侧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杆13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架、及连接在所述把手架上并相对所述把手架可转动的两个清洁刷,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成平行状态的弹性转动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上的拉环,且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于作用在拉环上的外力使能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相对转动,形成挤压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架、及连接在所述把手架上并相对所述把手架可转动的两个清洁刷,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成平行状态的弹性转动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上的拉环,且所述弹性转动组件于作用在拉环上的外力使能下驱动两个所述清洁刷相对转动,形成挤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转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并使两个清洁刷可相对翻转的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转动轴、及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且两端抵接在所述两个清洁刷之间的弹性件,所述拉环安装在所述转动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力弹簧,所述连接件为对折合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架由两端分别向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两个清洁刷可转动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清洁刷连接处设置有一U型凹槽结构的连接柱U型槽,所述连接柱U型槽上设置有位置相对的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清洁刷分别设置有与一侧连接柱配合转动连接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辉叶增良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