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层可折叠收纳凳,分别由不可折叠的凳帽及可折叠的凳座组成,所述凳帽的正面或反面均可与展开的凳座相配合,所述凳座为带有腔体的矩形结构,在所述凳座的腔体内设置可折叠的矩形内凳体,在所述内凳体的内部设置支撑板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凳座与内凳体均可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少,盖体的两用性可以分别实现座椅和桌板功能,简洁美观,在折叠后体积小巧方便,便于携带,具有快速拆装方便,便于存放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可折叠收纳凳
本技术涉及凳子领域,尤其涉及双层可折叠收纳凳。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家用凳领域中,现有的坐凳绝大多数都是不可折叠的,极小数可以折叠的坐凳是将凳面与凳腿通过铰链连接,但折叠后仍然体积大,尤其是在高度和长度方向上,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家用空间较小的家庭使用、携带及存放,同时现有的折叠凳不具备收纳功能,无法满足家庭收纳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双层可折叠收纳凳,该折叠凳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不仅占地面积小,还具有收纳功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双层可折叠收纳凳,分别由不可折叠的凳帽及可折叠的凳座组成,所述凳帽的正面或反面均可与展开的凳座相配合,所述凳座为带有腔体的矩形结构,在所述凳座的腔体内设置可折叠的矩形内凳体,在所述内凳体的内部设置支撑板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凳座由多块互为连接的板体围合构成矩形开口结构,所述矩形开口结构的外壁面均采用布料结构,各块相邻板体之间形成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折线,在所述矩形开口结构的底部形成与矩形开口结构等面积的第一软质封闭物,沿所述矩形开口结构的对角处、在所述第一软质封闭物上开设开口,使所述矩形开口结构通过所述开口、第一折线折叠;所述内凳体也由多块互为连接的板体围合构成矩形开口结构,在所述内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软质封闭物,所述内凳体的体积小于凳座的体积,在所述内凳体中至少在互为相对的两块板体的中心处开设第二折线,使所述内凳体可沿所述第二折线展开或折叠;所述凳帽包括矩形的硬质板体,在所述硬质板体的一侧包裹软质面层,在所述硬质板体的另一侧连接桌板,所述桌板的面积小于硬质板体,所述桌板的面积与展开的内凳体的开口面积相同;在所述凳帽的一条侧边上还设置第一拉手;所述支撑板体为硬质夹芯板,在所述支撑板体上设置第二拉手;当所述凳座为正方形开口结构时,所述凳座在沿对角线折叠时、各块相邻的板体互为抵接形成长条形结构后沿第二折线对折;当所述凳座为长边板体、短边板体围合形成的长方形矩形结构时,在各短边板体的中心处开设折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中凳座与内凳体均可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少,盖体的两用性可以分别实现座椅和桌板功能,简洁美观,在折叠后体积小巧方便,便于携带,具有快速拆装方便,便于存放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凳座与内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凳帽的结构示意图Ⅰ。图3为本技术中凳帽的结构示意图Ⅱ。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凳座折叠的示意图Ⅰ。图6为本技术中凳座折叠的示意图Ⅱ。图7为本技术中凳座折叠的示意图Ⅲ。图8为本技术中内凳体折叠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长方形凳座的折叠示意图。其中:1、凳座;101、第一软质封闭物;102、开口;103、第一折线;2、内凳体;201、第二折线;3、凳帽;301、硬质板体;302、桌板;303、第一拉手;4、支撑板体;5、第二拉手;601、长边板体;602、短边板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双层可折叠收纳凳分别由不可折叠的凳帽3及可折叠的凳座1组成,凳帽3的正面或反面均可与展开的凳座1相配合,凳座1为带有腔体的矩形结构,在凳座1的腔体内设置可折叠的矩形内凳体2,在内凳体2的内部设置支撑板体4。如图4所示,支撑板体4为硬质夹芯板,在支撑板体4上设置第二拉手5。如图1所示,凳座1由多块互为连接的板体围合构成矩形开口结构,该矩形开口结构为长方形开口结构或正方形开口结构,矩形开口结构的外壁面均采用布料结构,各块相邻板体之间形成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折线103,在矩形开口结构的底部形成与矩形开口结构等面积的第一软质封闭物101,沿矩形开口结构的对角处、在第一软质封闭物101上开设开口102,使矩形开口结构通过开口102、第一折线103折叠。当凳座1为长边板体601、短边板体602围合形成的长方形矩形结构时,在各短边板体602的中心处开设折线。当凳座1为正方形开口结构时,凳座1在折叠时沿对角线折叠,各块相邻的板体互为抵接使所述凳座形成长条形结构后再沿第二折线201对折。如图2所示,内凳体2也由多块互为连接的板体围合构成矩形开口结构,该矩形开口结构为长方形开口结构或正方形开口结构,在内凳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软质封闭物202,内凳体2的体积小于凳座1的体积,在内凳体2中至少在互为相对的两块板体的中心处开设第二折线201,使内凳体2可沿第二折线201展开或折叠。如图2、图3所示,凳帽3包括矩形的硬质板体301,在硬质板体301的一侧包裹软质面层,在硬质板体301的另一侧连接桌板302,桌板302的面积小于硬质板体301,桌板302的面积与展开的内凳体2的开口面积相同。在凳帽3的一条侧边上还设置第一拉手303。本技术的具体折叠过程如下:如图5所述,凳座1向箭头所示方向沿对角线对折(对折方向取决于第一软质封闭物101上的开口102是沿纵向开设或横向开设),如图6图7所示,当凳座1的各块板体抵接后,将其中两块板体1如图7箭头所示向另外两块板体方向对折即可实现对凳座1的折叠。凳座1的折叠方式如图8所示,凳座1互为相对的两块板体均以第二折线201向内折呈V形,直至两块板体互相抵接后即可完成折叠。在使用状态时将展开的内凳体2置于凳座1的腔体中,内凳体2的外壁与凳座1的内壁相贴合,凳座1行程袄接内凳体2的外套式结构,然后将凳帽3带有软质面层的一侧朝上并与凳座1盖合,即可实现座椅功能,当凳帽3带有桌板302的一面朝上,使凳帽3带有软质面层的一侧与凳座1盖合时,即可实现小型桌体的功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中凳座与内凳体均可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少,盖体的两用性可以分别实现座椅和桌板功能,简洁美观,在折叠后体积小巧方便,便于携带,具有快速拆装方便,便于存放的优点。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层可折叠收纳凳,分别由不可折叠的凳帽(3)及可折叠的凳座(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凳帽(3)的正面或反面均可与展开的凳座(1)相配合,所述凳座(1)为带有腔体的矩形结构,在所述凳座(1)的腔体内设置可折叠的矩形内凳体(2),在所述内凳体(2)的内部设置支撑板体(4)。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可折叠收纳凳,分别由不可折叠的凳帽(3)及可折叠的凳座(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凳帽(3)的正面或反面均可与展开的凳座(1)相配合,所述凳座(1)为带有腔体的矩形结构,在所述凳座(1)的腔体内设置可折叠的矩形内凳体(2),在所述内凳体(2)的内部设置支撑板体(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可折叠收纳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凳座(1)由多块互为连接的板体围合构成矩形开口结构,所述矩形开口结构的外壁面均采用布料结构,各块相邻板体之间形成沿纵向设置的第一折线(103),在所述矩形开口结构的底部形成与矩形开口结构等面积的第一软质封闭物(101),沿所述矩形开口结构的对角处、在所述第一软质封闭物(101)上开设开口(102),使所述矩形开口结构通过所述开口(102)、第一折线(103)折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可折叠收纳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凳体(2)也由多块互为连接的板体围合构成矩形开口结构,在所述内凳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软质封闭物(202),所述内凳体(2)的体积小于凳座(1)的体积,在所述内凳体(2)中至少在互为相对的两块板体的中心处开设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豪思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