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33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56
一种头戴雨伞,包括雨伞部分和头戴部分,所述雨伞部分设置有伞骨一伞骨二,所述中棒三与中棒一、中棒二、中棒四为一整体,组成中棒部分,所述中棒二在伞帽下方,中棒一穿过伞帽在顶端设置孔,孔中设置拉绳,拉绳上设置防脱球;所述中棒四的下端设置较大的凹槽;所述头戴部分包括了帽圈,所述帽圈沿直径方向设置了固定带,所述帽圈外圈设置了三个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相对的设置两个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原理简单,可以不需要用手撑伞,无论是要拿东西还是要抱小孩,都可以使用,尤其方便了不好撑伞的残障人士的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利用帽圈固定在头部,再配上固定带,防止被风吹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雨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伞,具体是一种头戴雨伞,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雨伞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遮雨工具,市面上的雨伞虽然种类多,花样百出,但是却没有一种雨伞是可以不用手扶的,都需要使用者用手握住伞柄,撑起雨伞才行。但是,很多时候使用者可能需要用双手提东西,或者有的带小孩的妈妈或者奶奶,需要抱小朋友,根本没办法轻松的做到单手抱孩子然后单手撑伞,这样就极其不方便,并且,有的残疾人可能打伞也很不方便,所以,需要专利技术一种不需要用手撑的雨伞,方便无法用手撑伞的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雨伞,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头戴雨伞,包括雨伞部分和头戴部分,所述雨伞部分设置有伞骨一,所述伞骨一均匀设置于伞面底面,所述伞骨一的一端固定于伞面的边缘,另一端固定于伞帽底部,且伞面中心固定于伞帽处,所述伞帽的中间部分为中通结构,所述伞骨一中部连接有伞骨二的一端,所述伞骨二的另一端固定于中棒三的上端,所述中棒三与中棒一、中棒二、中棒四为一整体,组成中棒部分,所述中棒三的下端设置弧形凹槽,方便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雨伞,包括雨伞部分和头戴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部分设置有伞骨一(1),所述伞骨一(1)均匀设置于伞面(3)底面,所述伞骨一(1)的一端固定于伞面(3)的边缘,另一端固定于伞帽(4)底部,且伞面(3)中心固定于伞帽(4)处,所述伞帽(4)的中间部分为中通结构,所述伞骨一(1)中部连接有伞骨二(2)的一端,所述伞骨二(2)的另一端固定于中棒三(7)的上端,所述中棒三(7)与中棒一(5)、中棒二(6)、中棒四(8)为一整体,组成中棒部分,所述中棒三(7)的下端设置弧形凹槽,方便使用者手拿;所述中棒二(6)在伞帽(4)下方,比中棒一(5)粗,中棒一(5)穿过伞帽(4),且在中棒一(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雨伞,包括雨伞部分和头戴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部分设置有伞骨一(1),所述伞骨一(1)均匀设置于伞面(3)底面,所述伞骨一(1)的一端固定于伞面(3)的边缘,另一端固定于伞帽(4)底部,且伞面(3)中心固定于伞帽(4)处,所述伞帽(4)的中间部分为中通结构,所述伞骨一(1)中部连接有伞骨二(2)的一端,所述伞骨二(2)的另一端固定于中棒三(7)的上端,所述中棒三(7)与中棒一(5)、中棒二(6)、中棒四(8)为一整体,组成中棒部分,所述中棒三(7)的下端设置弧形凹槽,方便使用者手拿;所述中棒二(6)在伞帽(4)下方,比中棒一(5)粗,中棒一(5)穿过伞帽(4),且在中棒一(5)顶端设置孔,孔中设置拉绳(12),拉绳(12)上设置防脱球(13);所述中棒四(8)比中棒三(7)细,且在中棒四(8)的下端设置较大的凹槽,使得末端为可以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叶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