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辊式拔秆装置及棉秆收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20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辊式拔秆装置及棉秆收获机。该刀辊式拔秆装置包括台架、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清土刷和成对设置的夹持传输带;拔秆刀辊、夹持传输带和清土刷分别与台架可转动连接;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和清土刷沿台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限深分行器设置在夹持传输带的前方,拔秆刀辊和清土刷设置在夹持传输带的下方;成对设置的夹持传输带之间具有夹持棉秆间隙;沿台架的前后方向,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和清土刷分别与夹持棉秆间隙位置对应。该棉秆收获机包括至少一个刀辊式拔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刀辊式拔秆装置及棉秆收获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棉秆拔净率不高、拔净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刀辊式拔秆装置及棉秆收获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刀辊式拔秆装置及棉秆收获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棉花收货后的棉秆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宝贵资源。在我国棉花种植地区,棉花收获后其棉秆都是通过人工逐一拔除,这一过程不仅费时费力,其劳动效率也非常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棉秆收获机的出现极大解决了该问题。但是现有的棉秆收获机对于田地中的棉秆拔净率不高、拔净效果不理想,因此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一直都在积极的探索研制之中,多种试验研制的机型还存在拔净率低下,漏拔等问题。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及棉秆收获机,以提高棉秆拔净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刀辊式拔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棉秆拔净率不高、拔净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棉秆收获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棉秆拔净率不高、拔净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包括台架、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清土刷和成对设置的夹持传输带;所述拔秆刀辊、所述夹持传输带和所述清土刷分别与所述台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限深分行器、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限深分行器设置在所述夹持传输带的前方,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设置在所述夹持传输带的下方;成对设置的所述夹持传输带之间具有夹持棉秆间隙;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所述限深分行器、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分别与所述夹持棉秆间隙位置对应。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拔秆刀辊包括拔秆刀轴和与所述拔秆刀轴固定连接的多个拔秆刀片;多个所述拔秆刀片沿所述拔秆刀轴的周向设置;沿所述拔秆刀辊的转动方向,所述拔秆刀片的前端具有刀刃;所述拔秆刀片设置有漏土孔。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拔秆刀片厚度方向,靠近所述拔秆刀轴的漏土孔的截面积小于远离所述拔秆刀轴的漏土孔的截面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夹持传输带朝前下方倾斜;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所述夹持传输带的后端高于所述夹持传输带的前端尺寸大于15cm;所述清土刷的高度高于所述拔秆刀辊的高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拔秆刀辊、所述夹持传输带和所述清土刷沿着所述台架从前向后的方向转动;和/或,所述夹持传输带转动的线速度在所述刀辊式拔秆装置的前进方向上的分量与所述刀辊式拔秆装置的前进速度相等。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限深分行器设置在所述台架的前端,且凸出于所述台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限深分行器包括两个限深分行板件;两个所述限深分行板件形成限深喂入口;所述限深喂入口与所述夹持棉秆间隙连通,且靠近所述夹持棉秆间隙的所述限深喂入口的口径小于远离所述夹持棉秆间隙的所述限深喂入口的口径;所述台架上设置有成对设置的传输轮;所述夹持传输带套设在成对设置的所述传输轮上;所述传输轮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拔秆刀辊的轴向;所述拔秆刀辊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清土刷的轴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拔秆刀辊的直径不大于10cm,所述拔秆刀辊的长度为15cm-30cm;所述夹持传输带为皮带、链带或同步带。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棉秆收获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棉秆收获机还包括收获台和与所述收获台连接的搅龙输送器;所述刀辊式拔秆装置设置在所述收获台的前端;所述刀辊式拔秆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刀辊式拔秆装置沿所述搅龙输送器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包括台架、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清土刷和夹持传输带;通过限深分行器设置在夹持传输带的前方,拔秆刀辊和清土刷设置在夹持传输带的下方,且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和清土刷分别与成对设置的夹持传输带之间的夹持棉秆间隙位置对应,以使具有刀辊式拔秆装置的棉秆收获机在行走拔除棉秆时,限深分行器可以拨动棉秆的位置并将棉秆拨动到夹持棉秆间隙相对应的位置,之后成对设置的夹持传输带夹住棉秆向棉秆收获机内输送;在夹持传输带输送棉秆时,先经过拔秆刀辊以破坏棉秆根部的土壤并将棉秆铲出,再经过清土刷清理掉棉秆根部粘带的泥土、残膜等附着物。该刀辊式拔秆装置,通过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清土刷和夹持传输带的配合,可以有效拔除棉秆,提高了棉秆拔净率和拔净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棉秆收获机,通过刀辊式拔秆装置的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清土刷和夹持传输带的配合,可以有效拔除棉秆,提高了棉秆拔净率和拔净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刀辊式拔秆装置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刀辊式拔秆装置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拔秆刀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拔秆刀辊的拔秆刀片的剖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棉秆收获机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棉秆收获机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刀辊式拔秆装置;110-台架;120-限深分行器;130-拔秆刀辊;131-拔秆刀轴;132-拔秆刀片;133-漏土孔;140-清土刷;150-夹持传输带;151-传输轮;200-收获台;300-搅龙输送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辊式拔秆装置;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刀辊式拔秆装置的主视图,局部用剖视图显示;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刀辊式拔秆装置的俯视图,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夹持传输带,用网格线表示;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拔秆刀辊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拔秆刀辊的拔秆刀片的剖视;图1和图2标示出了前、后、上、下方向和转动方向,图2还示出了刀辊式拔秆装置的行走方向。本实施例提供的刀辊式拔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辊式拔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清土刷和成对设置的夹持传输带;所述拔秆刀辊、所述夹持传输带和所述清土刷分别与所述台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限深分行器、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限深分行器设置在所述夹持传输带的前方,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设置在所述夹持传输带的下方;成对设置的所述夹持传输带之间具有夹持棉秆间隙;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所述限深分行器、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分别与所述夹持棉秆间隙位置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辊式拔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限深分行器、拔秆刀辊、清土刷和成对设置的夹持传输带;所述拔秆刀辊、所述夹持传输带和所述清土刷分别与所述台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限深分行器、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限深分行器设置在所述夹持传输带的前方,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设置在所述夹持传输带的下方;成对设置的所述夹持传输带之间具有夹持棉秆间隙;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所述限深分行器、所述拔秆刀辊和所述清土刷分别与所述夹持棉秆间隙位置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刀辊包括拔秆刀轴和与所述拔秆刀轴固定连接的多个拔秆刀片;多个所述拔秆刀片沿所述拔秆刀轴的周向设置;沿所述拔秆刀辊的转动方向,所述拔秆刀片的前端具有刀刃;所述拔秆刀片设置有漏土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拔秆刀片厚度方向,靠近所述拔秆刀轴的漏土孔的截面积小于远离所述拔秆刀轴的漏土孔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传输带朝前下方倾斜;沿所述台架的前后方向,所述夹持传输带的后端高于所述夹持传输带的前端尺寸大于15cm;所述清土刷的高度高于所述拔秆刀辊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辊式拔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刀辊、所述夹持传输带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伟陈明江赵维松张爱民宋德平陈永生韩柏和谢虎孙建胜刘凯凯廖培旺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