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28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包括外壳、发热组件及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外壳的上端设有上出风口,外壳的下端设有下进风口,外壳还设有控制面板;发热组件设有发热齿、发热片、绝缘层、石墨烯加热丝及用于使石墨烯加热丝通电的接头,发热片、绝缘层、石墨烯加热丝从外到内依次连接,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及支架上盖,支架设有若干支架凹槽,支架上盖设有若干上盖凹槽,支架凹槽、上盖凹槽均连接发热组件,外壳上沿还设有圆弧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热组件由铝合金和石墨烯混合物制成,石墨烯产生的远红外辐射,一种比较接近太阳光的无害的辐射,能够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圆弧部能够使室内形成完整的循环气流,加速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速度,并且不会产生噪音和光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暖器
,具体涉及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取暖器已成为冬天比不可少的取暖工具,由于空调取暖会使人感到皮肤干燥,因此新型取暖器已逐渐取代空调。现有的可移动的取暖器主要有小太阳、电油汀、暖风机等,小太阳类似于浴霸,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由于使用时需要发光,因此不适合睡眠时及夜间使用;电油汀需长时间使用才能发挥其使用效果,短时间用效果欠佳;暖风机属于被动散热产品,使用时噪音过大。因此设计一种无噪音、取暖效果好、危险系数低的取暖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暖装置危险系数高、取暖效果不佳、使用时有噪音或发光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包括外壳、发热组件及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上出风口,外壳的下端设有下进风口,所述外壳还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发热组件设有发热齿、发热片、绝缘层、石墨烯加热丝及用于使石墨烯加热丝通电的接头,所述发热片、绝缘层、石墨烯加热丝从外到内依次连接,所述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及支架上盖,所述支架设有若干支架凹槽,所述支架上盖设有若干上盖凹槽,所述支架凹槽、上盖凹槽均连接发热组件,所述外壳上沿还设有圆弧部。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支架上盖通过螺钉连接支架。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发热齿、发热片均由铝合金和石墨烯混合物制成。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发热齿垂直于发热片。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发热组件有三个,最接近圆弧部发热组件的发热齿的方向背离外壳。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外壳的下端还设有若干支腿。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支腿有两个。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外壳还设有用于控制发热组件工作的控制面板。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支架的下端连接下进风口。作为一种优化方案,前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所述所述接头连接于发热片的两端。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发热齿与发热片的材质均由铝合金和石墨烯混合物制成,石墨烯产生的远红外辐射,一种比较接近太阳光的无害的辐射,能够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2.圆弧部对热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热气流从上出风口排出时,向远离墙壁的一侧流动,能够使室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气流,加速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速度。3.发热组件中最接近圆弧部发热组件的发热齿的方向背离外壳,能够尽可能地使发热齿远离外壳,降低发热齿向外壳的热量扩散,避免过多的热量损坏外壳,也避免外壳温度过高,伤及使用者。4.本专利技术属于被动散热,不需要风扇进行吹风,因此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组件也不会发光,因此夜间使用不会产生光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A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发热组件支撑装置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俯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发热组件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发热片的截面图;附图标记的含义:1-外壳;2-支腿;3-上出风口;4-下进风口;5-支架;6-发热组件;7-支架上盖;8-控制面板;11-圆弧部;51-支架凹槽;61-发热齿;62-发热片;63-绝缘层;64-石墨烯加热丝;65-接头;71-上盖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为了更好地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图1隐藏了部分外壳)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包括外壳1、发热组件6及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外壳1的上端设有上出风口3,外壳1的下端设有下进风口4,外壳1还设有控制面板8;发热组件6设有发热齿61、发热片62、绝缘层63、石墨烯加热丝64及用于使石墨烯加热丝64通电的接头65。结合图5及图6:发热片62、绝缘层63、石墨烯加热丝64从外到内依次连接。接头65连接于发热片62的两端。结合图2及图3: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架5及支架上盖7,支架5设有若干支架凹槽51,支架上盖7设有若干上盖凹槽71,支架凹槽51、上盖凹槽71均连接发热组件6,外壳1上沿还设有圆弧部11。具体的,支架上盖7通过螺钉连接支架5。支架5的下端连接下进风口4。本实施例的发热齿61、发热片62均由铝合金和石墨烯混合物制成,并且两者是一体式结构,所谓一体式结构,就是发热齿61、发热片62在生产过程中就是同一根型材,并非后期加工在一起的,这样导热效果与强度均效果较好。并且两者的材质均由铝合金和石墨烯混合物制成,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导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石墨烯比之以往的碳材料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通电后的石墨烯中的碳分子做“布朗运动”,在产生热量的同时,会产生85%左右的远红外线来辐射热量。这是最适宜人体的8-15um生命光波。太阳光当中波长为5600~15000纳米的远红外线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人们把这一段波长的远红外线称为“生命光波”。这一段波长的光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石墨烯产生的远红外辐射,正是一种比较接近太阳光的无害的辐射,能够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但是由于现阶段石墨烯材质目前的成本还比较高,因此单纯采用石墨烯材料作为散热介质成本过高,本实施例发热齿61、发热片62的材质均由铝合金和石墨烯混合物制成。能够在提升使用体验的同时,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如图4所示:发热齿61垂直于发热片62。发热组件6有三个,其中最接近圆弧部11发热组件6的发热齿61的方向背离外壳1,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尽可能地使发热齿61远离外壳1,降低发热齿61向外壳1的热量扩散,避免过多的热量损坏外壳1,也避免外壳1温度过高,伤及使用者。外壳1的下端还设有若干支腿2,支腿2最好有两个,外壳1还设有用于控制发热组件6工作的控制面板8。使用时,可以将本实施例放置于墙角位置,这样不占用室内空间,并且优选将圆弧部11贴近墙壁位置。然后开始对石墨烯加热丝64进行通电,石墨烯加热丝64产生热量对发热片62及发热齿61进行加热,三个发热组件6将首先将外壳1内部的空气加热,热空气上升从上出风口3排出,带动冷空气从下进风口4进入至外壳1的内部,然后往复循环。如图2的箭头所示,在空气循环的过程中,圆弧部11对热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热气流从上出风口3排出时,向远离墙壁的一侧流动,能够使室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气流,加速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速度。本专利技术属于被动散热,不需要风扇进行吹风,因此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组件也不会发光,因此夜间使用不会产生光污染。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包括外壳(1)、发热组件(6)及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有上出风口(3),外壳(1)的下端设有下进风口(4),所述外壳(1)还设有控制面板(8);所述发热组件(6)设有发热齿(61)、发热片(62)、绝缘层(63)、石墨烯加热丝(64)及用于使石墨烯加热丝(64)通电的接头(65),所述发热片(62)、绝缘层(63)、石墨烯加热丝(64)从外到内依次连接,所述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架(5)及支架上盖(7),所述支架(5)设有若干支架凹槽(51),所述支架上盖(7)设有若干上盖凹槽(71),所述支架凹槽(51)、上盖凹槽(71)均连接发热组件(6),所述外壳(1)上沿还设有圆弧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包括外壳(1)、发热组件(6)及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有上出风口(3),外壳(1)的下端设有下进风口(4),所述外壳(1)还设有控制面板(8);所述发热组件(6)设有发热齿(61)、发热片(62)、绝缘层(63)、石墨烯加热丝(64)及用于使石墨烯加热丝(64)通电的接头(65),所述发热片(62)、绝缘层(63)、石墨烯加热丝(64)从外到内依次连接,所述发热组件支撑装置包括支架(5)及支架上盖(7),所述支架(5)设有若干支架凹槽(51),所述支架上盖(7)设有若干上盖凹槽(71),所述支架凹槽(51)、上盖凹槽(71)均连接发热组件(6),所述外壳(1)上沿还设有圆弧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盖(7)通过螺钉连接支架(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踢脚线式电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余晓英苏青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润发中科张家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