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触点装置
本技术涉及触点装置
,具体为一种新型触点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产品的动触体组件活动主要靠一根拉簧的拉力进行,在长时间和高频率使用中,拉簧的负担太重,拉力会迅速降低,触点机构的通电性能和寿命都会降低。且传统产品采用拉簧勾住两片动触体弹片件,组装困难,人均产量有限,成本高;传统产品的动触体弹片件利用拉簧的拉力卡在滑杆铜芯上,操作过程中,动触体弹片件跟滑杆铜芯进行摩擦,从而产生铜粉,容易导致内部静触体爬电引起短路;动触体弹片件跟滑杆铜芯的磨损时间越长,触点机构的通电灵敏度越低,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传统产品的动触体组件在组装过程中,动触体弹片件很容易跟滑杆铜芯发生错位,并且检验过程中很难查得出来,致使产品出厂合格率不能达到100%;传统产品自洁效果差;针对这些缺陷,所以我们设计一种新型触点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触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侧盖、基座、连接杆、常闭静触体、第一动触体件、螺栓、垫片、螺栓孔、常闭滑杆分体、压簧、弹性部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侧盖(1)、基座(2)、连接杆(3)、常闭静触体(4)、第一动触体件(5)、螺栓(6)、垫片(7)、螺栓孔(8)、常闭滑杆分体(9)、压簧(10)、弹性部件(11)、常开静触体(12)、第二动触体件(13)、常开滑杆分体(14)、常开静触体触点(15)、常闭静触体触点(16)、动触体件触点(17)、插孔(18)、凸角(19)、滑杆基体(20)、卡槽(21)、第一滑杆头(22)、第一圆孔(23)、第二滑杆头(24)、压簧凸柱(25)、卡扣(26)、第二圆孔(27)和斜槽(2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对应两侧均卡接有侧盖(1),且侧盖(1)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触点装置,包括侧盖(1)、基座(2)、连接杆(3)、常闭静触体(4)、第一动触体件(5)、螺栓(6)、垫片(7)、螺栓孔(8)、常闭滑杆分体(9)、压簧(10)、弹性部件(11)、常开静触体(12)、第二动触体件(13)、常开滑杆分体(14)、常开静触体触点(15)、常闭静触体触点(16)、动触体件触点(17)、插孔(18)、凸角(19)、滑杆基体(20)、卡槽(21)、第一滑杆头(22)、第一圆孔(23)、第二滑杆头(24)、压簧凸柱(25)、卡扣(26)、第二圆孔(27)和斜槽(2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对应两侧均卡接有侧盖(1),且侧盖(1)设置有两个,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滑杆头(24),且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的底部均设置有压簧凸柱(25),所述基座(2)的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闭滑杆分体(9)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且基座(2)的另一侧底部通过压簧(10)与常开滑杆分体(14)上的压簧凸柱(25)连接,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和常开滑杆分体(14)对称嵌入基座(2)中间凹槽位置处,所述常开静触体(12)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一端对应两侧,所述常闭静触体(4)对称卡接在基座(2)的另一端对应两侧,所述常闭滑杆分体(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动触体件(5),所述常开滑杆分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动触体件(13),所述第一动触体件(5)与第二动触体件(13)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体件(13)的一侧对应两端对称设置有动触体件触点(17),且第一动触体件(5)和第二动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一佳工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