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及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08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及显示模组。该壳体包括本体及盖板,本体包括底板、背板、相对的两个侧板、与背板相对的第一开口及与底板相对的第二开口,盖板与第一开口匹配,两个侧板的内壁中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限位部及位于第一支撑限位部上方的一组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限位部,两个侧板的内壁顶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限位部。基于该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可减少显示模组的组装工序,降低组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及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及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显示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其中,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两者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随着导光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侧入式背光模组因为更适应液晶显示器超薄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目前主流的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和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和光学膜片,光源正对导光板的入光面,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后照射到液晶面板上,其中反射板的作用为将从导光板底部漏出的部分光反射回导光板。其组装方式为:先将光源固定于L型背板的侧面,然后在L型背板的底面上放置反射板,反射板上依次放置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然后将上述各部件套装于胶框内使各部件的位置固定,接着在胶框上方放置液晶面板,并通过中框将上述各部件与液晶面板组装在一起,最后一起置于前框内以组装形成显示模组。可见,现有的显示模组的组装方式存在组装工序繁琐、组装难度高、人力成本及组装部件成本高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通过结构的改进而减少显示模组的组装工序、降低组装难度及成本,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及显示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结构的改进而减少显示模组的组装工序、降低组装难度及成本,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及显示模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包括本体及盖板,所述本体包括底板、背板、相对的两个侧板、与背板相对的第一开口及与底板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盖板在使用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两个侧板的内壁中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限位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上方的一组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限位部,所述两个侧板的内壁顶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限位部。基于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壳体,在组装显示模组时,可将光学器件抽屉式的直接从第一开口插入壳体的本体,再将固定有光源的盖板扣合在本体的第一开口处,即可实现显示模组的组装全过程。基于该壳体的结构,可实现组装工序简单、组装难度低、人力成本及组装部件成本低,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第二支撑限位部及限位部分别由所述侧板的内壁向内延伸一体成型,或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侧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第二支撑限位部及限位部,向对侧侧板延伸的宽度为两个侧板之间距离的2%-4%。采用此优选结构,可保证在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各器件后照射到液晶面板的过程中不受遮挡且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不受遮挡,进一步,在结合常见的固定结合方式及制备材质的情况下,可满足支撑及限位作用的强度需求。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通过卡扣或螺栓连接。采用此优选结构,可在插入各器件后简便地将盖板牢固的扣合在本体上。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和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及光学膜片,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壳体,所述光源固定结合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表面上,所述反射板及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的导光板位于所述底板与第一支撑限位部形成的卡槽中,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与第二支撑限位部形成的卡槽中,所述液晶面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限位部与限位部形成的卡槽中。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可实现组装工序简单、组装难度低、人力成本及组装部件成本低,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底板与第一支撑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匹配于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与第二支撑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匹配于所述光学膜片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限位部与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匹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厚度。采用此优选结构,可使得各器件在插入后较为稳固。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棱镜片和位于所述棱镜片上方的扩散片。优选地,所述光源粘接固定于所述盖板。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灯条。优选地,所述棱镜片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侧的第一棱镜片;和靠近所述扩散片侧的第二棱镜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可减少显示模组的组装工序、降低组装难度及成本,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壳体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壳体的正视图。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共同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包括本体100及盖板,本体包括底板101、背板102、相对的左侧板103和右侧板104、与背板102相对的第一开口(即侧开口)及与底板101相对的第二开口(即顶开口),盖板在使用时封闭第一开口,可理解的是,盖板与第一开口匹配;左侧板103的内壁中部设有支撑限位部105及位于支撑限位部105上方的支撑限位部106,右侧板104的内壁中部设有支撑限位部107及位于支撑限位部107上方的支撑限位部108,其中,支撑限位部105与支撑限位部107相对应(该相对应指代高度相同,即与底板101的距离相同),支撑限位部105与支撑限位部107构成一组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限位部,支撑限位部106与支撑限位部108相对应(该相对应指代高度相同,即与底板101的距离相同),支撑限位部106与支撑限位部108构成一组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限位部,左侧板103的内壁顶部设有限位部109,右侧板103的内壁顶部设有限位部110,限位部109与限位部110相对应,构成一组限位部(该相对应指代高度相同,即与底板101的距离相同)。本实施例中,底板101与第一支撑限位部(由支撑限位部105与支撑限位部107构成)形成一个卡槽、第一支撑限位部与第二支撑限位部(由支撑限位部106与支撑限位部108构成)形成一个卡槽,第二支撑限位部与限位部(由限位部109与限位部110构成)形成一个卡槽,三个卡槽分别可用于收纳固定显示模组的光学器件。其中,以支撑限位部105为例,由于其既对其上方的光学器件形成支撑又对其下方的光学器件形成限位,因此其称为“支撑限位部”。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在组装显示模组时,可将光学器件抽屉式的直接从第一开口(侧开口)插入壳体的本体100,例如,将导光板201叠放在反射板202之上后,一起从第一开口(侧开口)插入本体100中由底板101与第一支撑限位部形成的卡槽中,将光学膜片从第一开口(侧开口)插入本体100中由第一支撑限位部与第二支撑限位部形成的卡槽中,将液晶面板300从第一开口(侧开口)插入本体100中第二支撑限位部与限位部形成的卡槽中,再将固定有光源的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盖板,所述本体包括底板、背板、相对的两个侧板、与背板相对的第一开口及与底板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盖板在使用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两个侧板的内壁中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限位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上方的一组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限位部,所述两个侧板的内壁顶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限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显示模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盖板,所述本体包括底板、背板、相对的两个侧板、与背板相对的第一开口及与底板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盖板在使用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两个侧板的内壁中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限位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上方的一组相对应的第二支撑限位部,所述两个侧板的内壁顶部设有一组相对应的限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第二支撑限位部及限位部分别由所述侧板的内壁向内延伸一体成型,或分别固定结合于所述侧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限位部、第二支撑限位部及限位部,向对侧侧板延伸的宽度为两个侧板之间距离的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通过卡扣或螺栓连接。5.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和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及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周曹玉荣杨凯周传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