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检测系统及预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905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48
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监测系统及预警方法,包括外壳(9)、腔体(10)、传感器组A、传感器组B、流量测量模块(12)、数据通信模块(15)、信号检测模块(16)和信号处理模块(17),所述传感器组A、传感器组B与流量测量模块分别连接信号检测模块输入端,信号检测模块输出端依次连接信号处理模块和数据通信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信号检测模块采集实时数据,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更好地降低井下多种噪声对监测数据的影响,在多种井下复杂状况下起到效果,直接在井下完成对参数的处理并将预警结果及时地传递至地面,快速地反映井下情况的变化,提供更加及时的预警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检测系统及预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溢流预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检测系统及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溢流是影响钻井施工安全较为严重的钻井复杂情况之一。溢流不仅严重阻碍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降低钻井效率,而且可能引发井塌、卡钻、井喷等其它井下复杂事故,甚至可能导致井眼报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溢流的晚期发现将损失宝贵的一次井控时间,增加事故排除及二次井控的难度。因此,溢流的智能检测与预警对于钻井效率、避免事故发生以及保证钻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早期溢流地面监测方法经济实用但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足,主要靠监测地面钻井工程参数等变化来识别溢流事故,但监测主要由人工判断和钻井液液位监测仪来完成。人工判断监测使得早期溢流预警结果的及时性以及可靠性都难以保障,而液位监测仪受钻井液结垢等因素影响错报误报率非常高。此外,通过钻井液池液位变化所反映实际的地层流体进入井筒的情况之间存在较大滞后性,在钻井液池液面变化一定高度时,实际溢流已经十分严重了。综上所述,国内早期溢流预警存在的问题有:现有对溢流监测的方法在本质上都是通过间接测量从而推出井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9)、腔体(10)、传感器组A、传感器组B、流量测量模块(12)、数据通信模块(15)、信号检测模块(16)和信号处理模块(17),所述传感器组A与传感器组B分别安装于外壳(9)外部的两处,流量测量模块(12)安装于传感器组A与传感器组B中间位置,数据通信模块(15)、信号检测模块(16)和信号处理模块(17)安装于外壳(9)与腔体(10)之间;所述传感器组A、传感器组B与流量测量模块分别连接信号检测模块输入端,信号检测模块输出端依次连接信号处理模块和数据通信模块;所述传感器组A由温度传感器A(2)、电导率传感器A(3)、压力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9)、腔体(10)、传感器组A、传感器组B、流量测量模块(12)、数据通信模块(15)、信号检测模块(16)和信号处理模块(17),所述传感器组A与传感器组B分别安装于外壳(9)外部的两处,流量测量模块(12)安装于传感器组A与传感器组B中间位置,数据通信模块(15)、信号检测模块(16)和信号处理模块(17)安装于外壳(9)与腔体(10)之间;所述传感器组A、传感器组B与流量测量模块分别连接信号检测模块输入端,信号检测模块输出端依次连接信号处理模块和数据通信模块;所述传感器组A由温度传感器A(2)、电导率传感器A(3)、压力传感器A(4)组成,传感器组B由温度传感器B(6)、电导率传感器B(7)、压力传感器B(8)组成,流量测量模块(12)由励磁线圈(13)和外电极装置(5)、内电极装置(11)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装置均采用球形电极,外电极装置(5)朝外壳(9)外部放置,内电极装置(11)朝腔体(10)内部放置,且电极与仪器形成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井下参数的智能溢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17)对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利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得到WRSR值,通过与敏感度τ比较,判断是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亮邓红霞卓勇刘宏陈琳赖欣胡泽韦国晖杨青石明江邓魁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