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99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包括套设在座地设备之上的箱体结构以及安装在地面之上的底座;所述箱体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箱体结构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用于箱体结构补气的补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水位传感器检测水位数据信息后,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使补气装置向箱体结构内补气,解决了箱体结构鼓胀时水位进一步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淹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
技术介绍
台风、局部强降雨等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低洼地区水浸。大量座地安装的设备,当发生洪涝灾害时,由于不能够短时间采取搬迁、抬高或整体包装密封等方法进行保护,造成被水浸泡损坏,同时还存在电气设备漏电的危害。当前通常在座地设备上加一个低至设备脚跟的密封外罩,利用内部空气压力阻止雨水在密封外罩内部继续上涨,防止内部设备被水浸。由于外罩内外水位差造成内部空气压力较大,使外罩向四周鼓胀,外罩四周鼓胀后,外罩内水位则会随之上升;外罩内部空气随着温度,压力变化,其体积会改变,按照气体状态方程:v=nRT/p,假设外罩内空气由40℃下降至20℃,外罩内外水位差1米,即外罩内部压力约为110kpa(大气压约100kpa),那么外罩内空气体积减少为原来的(273+20)×100/(273+40)/110=0.85,空气体积减少后,将由雨水补充,这些将严重影响防水淹外罩的实际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包括套设在座地设备之上的箱体结构以及安装在地面之上的底座;所述箱体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箱体结构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用于箱体结构补气的补气装置。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有开口结构的箱体结构套设在座地设备上,利用箱体结构内部空气压力阻止雨水在密封的箱体结构内部继续上涨,防止内部设备被水浸;由于外罩内外水位差造成箱体结构内部的空气压力较大,为防止箱体结构脱离地面,采用底座与箱体结构可拆卸连接,确保整个箱体结构套设在座地设备上;水位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箱体结构中的水位,当水位过高时,控制器接收水位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后,控制器向补气装置发出指令,补气装置向箱体结构充气,增加箱体结构中的气压,阻止箱体结构中的水位进一步上升,避免了箱体结构中水位过高时淹没座地设备。优选地,补气装置设于所述箱体结构内部上方,所述补气装置包括储气罐、设于储气罐上的自动气阀以及与所述自动气阀相连通的气管。在本技术方案中,自动气阀打开后,储气罐中的气体从自动气阀经气管释放出来,可以对箱体结构进行补气。优选地,自动气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自动气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可以在控制器接收水位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后,控制器发出指令,自动气阀开启;自动气阀与控制器电连接,便于自动气阀的自动开启。优选地,箱体结构中设置有气压感应器,所述气压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气压感应器的设置可以实时监测箱体结构中的气压,当箱体结构中的气压大于设置在控制器中的气压阈值时,控制器发出指令,使自动气阀关闭,避免浪费储气罐中的气体。优选地,所述箱体结构上设置有与箱体结构密封连接的观察窗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结构查看箱体结构中的水位情况,及时掌握座地设备的状况。优选地,所述观察窗结构包括设于箱体结构上的观察孔以及设于与观察孔密封连接的透明的钢化玻璃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观察孔上设置有透明的钢化玻璃结构,可以便于观察箱体结构内部的水位情况。优选地,所述钢化玻璃结构上设置有标度尺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标度尺结构的设置可以精确掌控箱体结构中的浸水高度。优选地,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结构处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底板的设置便于安装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结构可以通过螺栓结构与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孔结构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垂直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孔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孔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结构通过螺栓结构紧固。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螺栓结构将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紧固在一起,避免了在箱体结构内部的空气压力作用下,箱体结构与底座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通过水位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时刻监控箱体结构内的水位情况;水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补气装置相连,补气装置可以根据箱体结构内的水位情况,向箱体结构进行补气操作,防止箱体结构鼓胀时水位上升,阻止雨水在箱体结构内部上升,从而实现座地设备防水淹目标;气压感应器与控制器相连有利于维持箱体结构内部气压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了储气罐中气体过放;观察窗结构的设置可以便于运维人员及时了解箱体结构内部的水位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图1至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包括套设在座地设备之上的箱体结构1以及安装在地面之上的底座2;箱体结构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结构3,箱体结构1与底座2可拆卸连接;箱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有用于箱体结构补气的补气装置。其中,补气装置设于箱体结构内部上方,补气装置包括储气罐、设于储气罐上的自动气阀以及与自动气阀相连通的气管;自动气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另外,箱体结构中设置有气压感应器,气压感应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箱体结构1上设置有与箱体结构1密封连接的观察窗结构4。观察窗结构4包括设于箱体结构1上的观察孔5以及设于与观察孔5密封连接的透明的钢化玻璃结构6。钢化玻璃结构6上设置有标度尺结构7。另外,箱体结构1的开口结构3处设置有底板8,底板8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板9,第一安装板9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孔结构10。底座2上垂直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1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孔结构12,第一安装孔结构10与第二安装孔结构12通过螺栓结构紧固。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座地设备之上的箱体结构(1)以及安装在地面之上的底座(2);所述箱体结构(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结构(3),所述箱体结构(1)与所述底座(2)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3),所述水位传感器(13)电连接有控制器(14),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有用于箱体结构(1)补气的补气装置(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座地设备之上的箱体结构(1)以及安装在地面之上的底座(2);所述箱体结构(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结构(3),所述箱体结构(1)与所述底座(2)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3),所述水位传感器(13)电连接有控制器(14),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有用于箱体结构(1)补气的补气装置(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15)设于所述箱体结构(1)内部上方,所述补气装置(15)包括储气罐(16)、设于储气罐(16)上的自动气阀(17)以及与所述自动气阀(17)相连通的气管(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气阀(17)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气的座地设备防水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中设置有气压感应器(19),所述气压感应器(19)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