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爱民专利>正文

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363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同一口井中采掘油气的同时进行注水难度较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包括注采工具以及封隔工具,封隔工具以及注采工具均设置在油气井的生产层位;注采工具存在压裂流体通道,注采工具上或注采工具与封隔工具之间存在油气输送通道,压裂流体通道与油气输送通道彼此独立,油气井外的压裂流体能经过压裂流体通道压裂相邻的至少两个不同深度位置的腔室所对应的相邻地层,地层被压裂后流出的油气能通过油气输送通道输出至油气井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防砂井或非防砂井中提高油气开采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以及采油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
技术介绍
油田开采过程中需要在同一口井中,既能实现分层采油,又能实现分层注水。现有的工艺技术仅能够实现在同一口井中分上下两层,其中一层注水,另一层采油,不能够在同一口井中实现多层采油或多层注水(注入井底以压裂地层的压裂流体一般主要成分为水所以注入压裂流体一般称为注水),更不能够在同一口井中实现既多层采油又多层注水的工艺要求。然而在同一口井中实现既多层采油又多层注水是油田开发中急需的一种采油工艺技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不能够在同一口井中实现多层采油的同时又实现多层注水,导致现有技术存在同一口井中采掘油气难度较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同一口井中采掘油气的同时进行注水难度较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上述本技术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包括注采工具以及封隔工具,其中:所述封隔工具以及所述注采工具均设置在油气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注采工具以及封隔工具,其中:所述封隔工具以及所述注采工具均设置在油气井的生产层位;所述注采工具设置在封隔工具之间,所述封隔工具能将所述油气井内壁与所述注采工具周向外壁之间的区域分隔为至少三个沿井深方向分布的彼此独立的腔室,且每个所述腔室与一级地层相对应;所述注采工具存在压裂流体通道,所述注采工具上或所述注采工具与所述封隔工具之间存在油气输送通道,所述压裂流体通道与所述油气输送通道彼此独立,所述油气井外的压裂流体能经过所述压裂流体通道压裂相邻的至少两个不同深度位置的腔室所对应的相邻所述地层,地层被压裂后流出的油气能通过其他地层对应的所述腔室内的所述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注采工具以及封隔工具,其中:所述封隔工具以及所述注采工具均设置在油气井的生产层位;所述注采工具设置在封隔工具之间,所述封隔工具能将所述油气井内壁与所述注采工具周向外壁之间的区域分隔为至少三个沿井深方向分布的彼此独立的腔室,且每个所述腔室与一级地层相对应;所述注采工具存在压裂流体通道,所述注采工具上或所述注采工具与所述封隔工具之间存在油气输送通道,所述压裂流体通道与所述油气输送通道彼此独立,所述油气井外的压裂流体能经过所述压裂流体通道压裂相邻的至少两个不同深度位置的腔室所对应的相邻所述地层,地层被压裂后流出的油气能通过其他地层对应的所述腔室内的所述油气输送通道输出至所述油气井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不同深度位置的所述腔室的数目为3-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采工具包括筒体、流体通口控制阀以及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筒体具有中心通道以及流体通口,所述中心通道与所述流体通口相连通且形成所述压裂流体通道的至少部分区段或形成所述油气输送通道的至少部分区段;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流体通口控制阀相连接且能带动所述流体通口控制阀打开、关闭所述流体通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井智能注采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采工具为上部合采下部分注工具管柱、上部合注下部分采工具管柱、上部分采下部分注工具管柱或上部分注下部分采工具管柱,其中:所述上部合采下部分注工具管柱其还包括上油管,所述上油管的底部端口与所述筒体上的中心通道相连通,所述中心通道形成压裂流体通道;所述上油管的顶部端口与所述注采工具外的压裂流体传送管道连通;所述压裂流体能依次通过所述上油管进入所述筒体上的压裂流体通道并从打开状态的所述流体通口喷出以压裂地层;所述上油管的外壁与所述封隔工具之间形成所述油气输送通道,所述油气能通过所述油气输送通道流入所述上油管所在的腔室,并被所述上油管上方的吸油装置吸出;所述上油管与至少两个所述腔室所在的所述封隔工具之间形成一个合采腔室,所述筒体外壁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腔室中每个所述腔室所在的所述封隔工具之间各自均形成有对应的分注腔室;所述上部合注下部分采工具管柱其还包括带有旁通转换接头的上油管,所述上油管的中心通道形成所述压裂流体通道,所述压裂流体能经过所述上油管的中心通道、所述旁通转换接头喷出以压裂地层;所述油气能通过所述筒体内的油气输送通道进入所述上油管上的油气通道,并被所述上油管上方的吸油装置吸出;所述上油管与至少两个所述腔室所在的所述封隔工具之间形成一个合注腔室,所述筒体外壁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腔室中每个所述腔室所在的所述封隔工具之间各自均形成有对应的分采腔室;所述上部分采下部分注工具管柱包括上部分采工具以及下部分注工具,所述上部分采工具的中心通道的底部端口与所述下部分注工具的中心通道相连通,且所述压裂流体能经过所述上部分采工具的中心通道、所述下部分注工具的中心通道后由所述下部分注工具的出流喷出以压裂地层;所述油气至少能通过所述上部分采工具的流体通口进入所述上部分采工具上的油气输送通道,并被所述上部分采工具上方的吸油装置吸出;所述上部分采工具外壁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腔室中的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陈爱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