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33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能够插接配合;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一侧对称设有第一立板,每个第一立板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板;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一侧对称设有第二立板,每个第二立板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能够根据立柱或横梁的尺寸来调节自身的宽度,通过立柱或横梁的尺寸还能够对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加固框架能够成组配套使用,将两个加固框架首尾配合连接便能够增加加固框架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
本技术涉及中药晾晒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
技术介绍
近10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5362亿上升到2012年的135303亿元,涨幅将近9倍,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幅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建筑市场价值约7.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3.4%。目前有很多住宅或低层商业建筑都是用木结构或轻钢架结构组成。这样的结构能承受雨雪和风吹的负载条件。但是如果遇到暴雪,龙卷风等恶劣的天气,传统的建筑框架结构不能单独抵挡来自上述情况产生的力,急需外装更牢固的建筑构件承受施加于建筑上力量,以防止框架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能够插接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一侧对称设有第一立板,两个第一立板平行设置,每个第一立板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板;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一侧对称设有第二立板,两个第二立板平行设置,每个第二立板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槽;两个第一插接板与两个第一插接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插接板均能够在与其相对的第一插接槽内滑动配合;每个第二立板外侧均匀设有一组第一螺纹孔,每个第一螺纹孔均与第一插接槽相贯通,在每个第一螺纹孔内均螺纹配合连接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用于将第一插接板固定在第一插接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另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均配合连接第一连接板,在每个第一连接板一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另一侧四个拐角处均配合连接第二连接板,在每个第二连接板一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结构相同,它们均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插接板,第二基板一侧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板与第二插接槽对应设置且能够在第二插接槽内滑动配合,在第二基板一侧均匀设有一组第二螺纹孔,在每个第二螺纹孔内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用于将第二插接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插接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孔为3个。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孔为5个。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能够根据立柱或横梁的尺寸来调节自身的宽度,通过立柱或横梁的尺寸还能够对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加固框架能够成组配套使用,将两个加固框架首尾配合连接便能够增加加固框架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固定板或第二固定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固定板-1,第一立板-2,第一插接板-3,第一连接板-4,第一基板-5,第二插接板-5.1,第二固定板-6,第二立板-7,第一插接槽-7.1,第一螺纹孔-7.2,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接孔-8.1,第二基板-9,第二插接槽-9.1,第二螺纹孔-9.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能够插接配合。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为方形结构,第一固定板1一侧对称焊接固定第一立板2,两个第一立板2平行且朝向第二固定架设置,每个第一立板2均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一侧的边缘处,每个第一立板2一侧均焊接固定第一插接板3,第一固定板1与第一插接板3分别设置在第一立板2相对的两侧。第一固定板1另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均焊接固定第一连接板4,在每个第一连接板4一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孔4.1,第一连接孔4.1为通孔。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6为为方形结构,第二固定板6一侧对称焊接固定第二立板7,两个第二立板7平行且朝向第一固定板1设置,每个第二立板7均设置在第二固定板6一侧的边缘处,每个第二立板7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槽7.1。两个第一插接板3与两个第一插接槽7.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插接板3均能够在与其相对的第一插接槽7.1内滑动配合。每个第二立板7外侧均匀设有一组第一螺纹孔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7.2采用5个,每个第一螺纹孔7.2均与第一插接槽7.1相贯通,在每个第一螺纹孔7.2内均螺纹配合连接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抵紧第一插接板3,用于将第一插接板3固定在第一插接槽7.1内。第二固定板6另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均焊接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8,在每个第二连接板8一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孔8.1,第二连接孔8.1为通孔。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例1中的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6结构相同,它们均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基板5和第二基板9,在第一基板5一侧焊接固定第二插接板5.1,第二基板9一侧设有第二插接槽9.1,第二插接板5.1与第二插接槽9.1对应设置且能够在第二插接槽9.1内滑动配合,在第二基板9一侧均匀设有一组第二螺纹孔9.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纹孔9.2采用3个,在每个第二螺纹孔9.2内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抵紧第二插接板5.1,用于将第二插接板5.1固定连接在第二插接槽9.1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该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在使用时,先通过待加固的立柱或横梁的尺寸来调节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6的宽度,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6的宽度是通过第二插接板5.1插入第二插接槽9.1内的深度来控制的,第二插接板5.1插入第二插接槽9.1内的深度确定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将第二插接板5.1固定连接在第二插接槽9.1内。在将本加固框架安装在立柱或横梁上时,将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分别设置在立柱或横梁相对的两侧,将第一固定架中的第一插接板3插入第二固定架中的第一插接槽7.1内,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本加固框架能够成组配套使用,两个加固框架首尾配合连接便能够增加加固框架的高度。两个加固框架在配合时,通过两个加固框架上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板4、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板8对应配合。通过第一安装螺栓及与其相配合的螺母将两个相对的第一连接板4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安装螺栓均从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孔4.1内穿过。通过第二安装螺栓及与其相配合的螺母将两个相对的第二连接板8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安装螺栓均从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孔8.1内穿过。当本加固框架安装完毕后,对本加固框架与横梁或立柱之间的间隙内灌注混凝土,使本加固框架与横梁或立柱形成一个整体。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能够插接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一侧对称设有第一立板(2),两个第一立板(2)平行设置,每个第一立板(2)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板(3);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6)一侧对称设有第二立板(7),两个第二立板(7)平行设置,每个第二立板(7)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槽(7.1);两个第一插接板(3)与两个第一插接槽(7.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插接板(3)均能够在与其相对的第一插接槽(7.1)内滑动配合;每个第二立板(7)外侧均匀设有一组第一螺纹孔(7.2),每个第一螺纹孔(7.2)均与第一插接槽(7.1)相贯通,在每个第一螺纹孔(7.2)内均螺纹配合连接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用于将第一插接板(3)固定在第一插接槽(7.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能够插接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一侧对称设有第一立板(2),两个第一立板(2)平行设置,每个第一立板(2)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板(3);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6)一侧对称设有第二立板(7),两个第二立板(7)平行设置,每个第二立板(7)一侧均设有第一插接槽(7.1);两个第一插接板(3)与两个第一插接槽(7.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插接板(3)均能够在与其相对的第一插接槽(7.1)内滑动配合;每个第二立板(7)外侧均匀设有一组第一螺纹孔(7.2),每个第一螺纹孔(7.2)均与第一插接槽(7.1)相贯通,在每个第一螺纹孔(7.2)内均螺纹配合连接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用于将第一插接板(3)固定在第一插接槽(7.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另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均配合连接第一连接板(4),在每个第一连接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淼龙腾漆松张磊郭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