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792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井下煤运输领域,涉及井下转运点防洒煤装置,具体为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两根支撑柱和左右两块挡煤钢板,两块所述挡煤钢板后侧端均分别连接至用于支撑转载机机头的两根支撑腿的侧壁上,两块所述挡煤钢板前侧端分别连接至两根支撑柱的侧壁上,两根支撑柱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所述支撑柱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分别滚动设置于缓冲架两侧的槽钢上,所述挡煤钢板的斜板下端设置有挡煤皮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洒煤效果,从而减少了皮带机经常跑偏、尾部卷煤等事故,从而有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促进了生产效率,而且本装置还起到了缓冲作用,进而保护了缓冲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A Coal Sprinkler Prevention Device for Transfer Poin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underground coal transportation, and relates to the anti-sprinkler device of underground transfer point, in particular to a anti-sprinkler device of transfer point, including a car body, which comprises two supporting pillars and two left and right coal-retaining steel plates. The rear end of the two coal-retaining steel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s of two supporting legs used to support the head of the transporter,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two coal-retaining steel plates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two supporting legs used to support the head of The two supporting pillars are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s of the two supporting pillars, and the top of the two supporting pillars is connected with a reinforcement rod. The lower part of the two supporting pillars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walking wheel, which is rolled on the channel steel on both sides of the buffer fram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inclined plate of the coal-retaining steel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al-retaining belt. The utility model has better anti-sprinkling effect, thereby reducing accidents such as belt conveyor running off frequently and coal coiling at the tail,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and 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device also plays a buffer role, thereby protecting the buffer rack, which has high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
本技术属于井下煤运输领域,涉及井下转运点防洒煤装置,具体为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中,转载机卸载滚筒1(位于卸载滚筒1两侧的转载机机身之间设置有溜煤槽4,所述溜煤槽4的下方开口小于上方开口)的下方的转载点由于煤炭不断冲击故通常需要在转载点设置缓冲装置,以往,在转载点设置有缓冲床(缓冲床包括缓冲架2和设置在缓冲架2上的缓冲托辊3,所述缓冲托辊3上方支撑有运输皮带,所述缓冲架2的左右两侧连接有槽口向外的槽钢结构),但是掘进机转载点煤流量大且卸载滚筒与缓冲架的卸载高度大,转载点经常出现洒煤,并对缓冲床造成很大的冲击,使得巷道皮带机经常跑偏、尾部卷煤,不能正常运转,每班至少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处理故障,严重影响生产线正常掘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转载点经常出现洒煤、对缓冲架造成冲击较大、使得皮带经常跑偏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与附图1本身的左右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包括支撑于缓冲架上的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两根支撑柱和左右两块挡煤钢板,两块挡煤钢板均包括斜板和横板,横板连接至斜板的下端并形成锐角,且两块挡煤钢板的锐角相对设置,两块所述挡煤钢板的斜板和横板后侧端均分别连接至用于支撑转载机机头的两根支撑腿的侧壁上,且两块所述挡煤钢板尾部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块所述挡煤钢板的斜板和横板前侧端分别连接至两根支撑柱的侧壁上,两根支撑柱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所述支撑柱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分别滚动设置于缓冲架两侧的槽钢上,且行走轮的外端面周向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槽钢的槽口端卡接配合;溜煤槽的前端置于两块挡煤钢板的斜板之间,所述挡煤钢板的斜板下端设置有挡煤皮带,所述挡煤皮带的下端延伸至由缓冲托辊支撑的皮带上。本装置设置有行走轮,故当转载机机头移动的时候,所述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可以随之移动,所述挡煤钢板可以起到防止煤洒落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初步的缓冲作用,所述挡煤皮带可以更好的起到防洒煤的作用,故本装置可以缓解煤炭对缓冲架的冲击,而且起到较良好防洒煤作用,从而减少了皮带机经常跑偏、尾部卷煤等事故。优选的,所述斜板和横板与支撑柱以及转载机机头的支撑腿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连接有三角形加固筋板。所述斜板、横板和支撑柱6之间形成三角形区域,所述斜板、横板和转载机机头的支撑腿之间也形成三角形区域,所述三角形加固筋板与斜板、横板、支撑柱6、转载机机头的支撑腿均相连接,从而可以起到加固作用。优选的,所述挡煤皮带通过螺栓螺母与所述挡煤钢板的斜板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便于挡煤皮带的拆卸与更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较好的防洒煤效果,从而减少了皮带机经常跑偏、尾部卷煤等事故,从而有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促进了生产效率,而且本装置还起到了缓冲作用,进而保护了缓冲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卸载滚筒;2-缓冲架;3-缓冲托辊;4-溜煤槽;6-支撑柱;7-行走轮;8-挡煤钢板;9-挡煤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附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进行说明。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包括支撑于缓冲架2上的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两根支撑柱6和左右两块挡煤钢板8,两块挡煤钢板8均包括斜板和横板,横板连接至斜板的下端并形成锐角,且两块挡煤钢板8的锐角相对设置,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和横板后侧端均分别连接至用于支撑转载机机头的两根支撑腿的侧壁上,且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尾部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和横板前侧端分别连接至两根支撑柱6的侧壁上,两根支撑柱6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所述支撑柱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行走轮7,所述行走轮7分别滚动设置于缓冲架2两侧的槽钢上,且行走轮7的外端面周向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槽钢的槽口端卡接配合;溜煤槽4的前端置于两块挡煤钢板8的斜板之间,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下端设置有挡煤皮带9,所述挡煤皮带9的下端延伸至由缓冲托辊3支撑的皮带上。本装置设置有行走轮7,故当转载机机头移动的时候,所述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可以随之移动,所述挡煤钢板8可以起到防止煤洒落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初步的缓冲作用,所述挡煤皮带9可以更好的起到防洒煤的作用,故本装置可以缓解煤炭对缓冲架2的冲击,而且起到较良好防洒煤作用,从而减少了皮带机经常跑偏、尾部卷煤等事故。进一步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斜板和横板与支撑柱6以及转载机机头的支撑腿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连接有三角形加固筋板。进一步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挡煤皮带9通过螺栓螺母与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便于挡煤皮带9的拆卸与更换。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缓冲架(2)上的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两根支撑柱(6)和左右两块挡煤钢板(8),两块挡煤钢板(8)均包括斜板和横板,横板连接至斜板的下端并形成锐角,且两块挡煤钢板(8)的锐角相对设置,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和横板后侧端均分别连接至用于支撑转载机机头的两根支撑腿的侧壁上,且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尾部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和横板前侧端分别连接至两根支撑柱(6)的侧壁上,两根支撑柱(6)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所述支撑柱(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行走轮(7),所述行走轮(7)分别滚动设置于缓冲架(2)两侧的槽钢上,且行走轮(7)的外端面周向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槽钢的槽口端卡接配合;溜煤槽(4)的前端置于两块挡煤钢板(8)的斜板之间,两个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下端设置有挡煤皮带(9),所述挡煤皮带(9)的下端延伸至由缓冲托辊(3)支撑的皮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载点防洒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于缓冲架(2)上的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两根支撑柱(6)和左右两块挡煤钢板(8),两块挡煤钢板(8)均包括斜板和横板,横板连接至斜板的下端并形成锐角,且两块挡煤钢板(8)的锐角相对设置,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和横板后侧端均分别连接至用于支撑转载机机头的两根支撑腿的侧壁上,且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尾部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块所述挡煤钢板(8)的斜板和横板前侧端分别连接至两根支撑柱(6)的侧壁上,两根支撑柱(6)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两根所述支撑柱(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行走轮(7),所述行走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品朱兴基崔捷廖永德胡维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