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757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脑针织横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包括工作柜、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以及钢丝,所述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均设置在工作柜上,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正向装配座、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一轮套、固定前座、固定中座、固定后座、反向装配座、第二电机、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以及第二轮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钢丝依次穿过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至外部进行处理,经过抛光机构时进行抛光,然后推进装置将钢丝持续运送,送至裁断机构时对钢丝进行截断,能够对钢丝表面处理的同时对钢丝进行裁断,操作简单、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对钢丝的处理效率。

A Steel Wire Polishing Process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mputerized knitting flat knitt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to a steel wire polishing treatment device, including a working cabinet, a man-machine interface, a polishing mechanism, a propulsion device, a cutting mechanism and a steel wire. The man-machine interface, a polishing mechanism, a propulsion device and a cutting mechanism are all arranged on a working cabinet. The polish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orward assembly seat, a first motor, a first belt pulley, and a steel wire. The first belt, the first wheel sleeve, the fixed front seat, the fixed middle seat, the fixed back seat, the reverse assembly seat, the second motor, the second belt pulley, the second belt and the second wheel sleeve are designed reasonably. The steel wire is processed through the polishing mechanism, the propulsive device and the cutting mechanism in turn, and polished when polished, and then the propulsive device holds the steel wire. Continuous transportation can cut the steel wire when it is sent to the cutting mechanism. It can treat the surface of the steel wire and cut the steel wire at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the labor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steel wire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脑针织横机
,尤其涉及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脑针织横机中,弹簧针安装在针板上面的插片槽内,并通过钢丝将其固定起来,由于钢丝表面上存在粗糙处,在钢丝与针板装配前需要进行毛刺处理,一般要求钢丝达到0.7mm,且表皮光滑的程度,然后按照所需钢丝的长短进行裁断,最后再将处理好的钢丝进行装配,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分别需要使用抛光机抛光以及裁断机裁断两种处理步骤,不仅处理步骤繁多,浪费了人力且增大了处理难度,而且成本也相应增加,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降低了钢丝处理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钢丝处理过程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对钢丝表面处理的同时,可以按照所需长度对钢丝进行裁断、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的钢丝抛光处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包括工作柜、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以及钢丝,所述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均设置在工作柜上,所述钢丝依次穿过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至外侧;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正向装配座、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一轮套、固定前座、固定中座、固定后座、反向装配座、第二电机、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以及第二轮套,所述第一电机与正向装配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一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分别套接在第一皮带轮及第一轮套上,所述第二电机与反向装配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二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分别套接在第二皮带轮及第二轮套上,所述固定前座、固定中座以及固定前座之间配合等距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轮套紧配连接在固定前座与固定中座之间,所述第二轮套紧配连接在固定中座与固定后座之间,所述第一轮套与第二轮套同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前座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配合垂直设置的立块,所述立块与底座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立块上还设有与钢丝配合穿接的第一穿孔以及以第一穿孔为轴心对称设置在立块上的方槽,所述底座与工作柜配合连接,所述立块的内侧与第一轮套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轮套包括与第一皮带配合连接的外套体、与外套体内壁配合连接的穿丝块以及设置在外套体端部的通孔,所述穿丝块与立块配合连接,穿丝块上还均布有第二穿孔,所述钢丝依次穿过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通孔。作为优选: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电机固定架、伺服电机、下带轮、传动皮带、上带轮、靠板、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齿、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齿、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齿、固定安装座、定位块、撑座以及运送座,所述电机固定架与工作柜内壁配合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电机固定架上且与下带轮配合连接,所述传动皮带一端与下带轮配合连接,另一端与上带轮配合连接,所述靠板与电机固定架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安装座与电机固定架上端配合连接,所述定位块与固定安装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穿过电机固定架通过靠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端部与上带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套接在第一传动轮上同时与第二传动齿配合啮接,所述第二传动齿与第二传动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固定安装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套接在第三传动轮上同时与第二传动齿配合啮接,所述第三传动轮与定位块配合连接,所述撑座对称设置在第二传动轮的两侧同时与工作柜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以及第三传动轮的轴线平行设置且上下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三传动轮外壁上还分别对应设置有钢丝槽,所述运送座设有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运送座上还设有与钢丝配合连接的穿丝槽孔。作为优选:所述撑座包括基板、与基板配合固定连接的上撑板以及与上撑板配合连接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与第三传动轮配合设置的弧形切面,延伸板上还设有与第二传动轮配合设置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基板、上撑板以及延伸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延伸板内还设有进丝孔。作为优选:所述裁断机构包括装配框、与装配框内表面配合连接的裁断基座、与装配框上端配合连接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配合连接的裁断刀具,所述裁断基座上端设有与裁断刀具配合设置的裁断槽,所述裁断基座前侧设有穿孔,所述裁断基座后侧还设有方便钢丝穿过的空槽,所述裁断刀具呈T型结构设置,所述裁断刀具的侧部还设有方槽,所述钢丝依次穿过穿孔、空槽至外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钢丝依次穿过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至外部,经过抛光机构时进行抛光处理,经过推进装置将钢丝持续运送,然后运送至裁断机构时按照所需钢丝长度进行截断,不仅能够在对钢丝表面处理的同时对钢丝进行裁断,而且操作简单、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对钢丝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轮套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前套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撑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运送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工作柜;2、人机界面;3、抛光机构;4、推进装置;5、裁断机构;6、钢丝;7、正向装配座;8、第一电机;9、第一皮带轮;10、第一皮带;11、第一轮套;12、固定前座;13、固定中座;14、固定后座;15、反向装配座;16、第二电机;17、第二皮带轮;18、第二皮带;19、第二轮套;20、外套体;21、穿丝块;22、第二穿孔;23、底座;24、立块;25、第一穿孔;26、方槽;27、电机固定架;28、伺服电机;29、下带轮;30、传动皮带;31、上带轮;32、靠板;33、第一传动轮;35、第一传动齿;36、第二传动轮;37、第二传动齿;38、第三传动轮;39、第三传动齿;40、固定安装座;41、定位块;42、撑座;43、运送座;44、穿丝间隙;45、基板;46、上撑板;47、延伸板;48、弧形切面;49、弧形配合面;50、进丝孔;51、装配框;52、裁断基座;53、驱动电机;54、裁断刀具;55、裁断槽;56、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包括工作柜1、人机界面2、抛光机构3、推进装置4、裁断机构5以及钢丝6,所述人机界面2、抛光机构3、推进装置4、裁断机构5均设置在工作柜1上,所述钢丝6依次穿过抛光机构3、推进装置4、裁断机构5至外侧;所述抛光机构3包括正向装配座7、第一电机8、第一皮带10轮9、第一皮带10、第一轮套11、固定前座12、固定中座13、固定后座14、反向装配座15、第二电机16、第二皮带轮17、第二皮带18以及第二轮套19,所述第一电机8与正向装配座7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10轮9与第一电机8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10分别套接在第一皮带10轮9及第一轮套11上,所述第二电机16与反向装配座15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17与第二电机16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18分别套接在第二皮带轮17及第二轮套19上,所述固定前座12、固定中座13以及固定前座12之间配合等距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轮套11紧配连接在固定前座12与固定中座13之间,所述第二轮套19紧配连接在固定中座13与固定后座14之间,所述第一轮套11与第二轮套19同轴设置,所述正向装配座7与反向装配座15分设在工作柜1上表面的两侧,能够分别配合第一电机8控制第一轮套11正转,第二电机16控制第二轮套19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柜、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以及钢丝,所述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均设置在工作柜上,所述钢丝依次穿过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至外侧;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正向装配座、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一轮套、固定前座、固定中座、固定后座、反向装配座、第二电机、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以及第二轮套,所述第一电机与正向装配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一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分别套接在第一皮带轮及第一轮套上,所述第二电机与反向装配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二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分别套接在第二皮带轮及第二轮套上,所述固定前座、固定中座以及固定前座之间配合等距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轮套紧配连接在固定前座与固定中座之间,所述第二轮套紧配连接在固定中座与固定后座之间,所述第一轮套与第二轮套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柜、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以及钢丝,所述人机界面、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均设置在工作柜上,所述钢丝依次穿过抛光机构、推进装置、裁断机构至外侧;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正向装配座、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一轮套、固定前座、固定中座、固定后座、反向装配座、第二电机、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以及第二轮套,所述第一电机与正向装配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一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皮带分别套接在第一皮带轮及第一轮套上,所述第二电机与反向装配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二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皮带分别套接在第二皮带轮及第二轮套上,所述固定前座、固定中座以及固定前座之间配合等距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轮套紧配连接在固定前座与固定中座之间,所述第二轮套紧配连接在固定中座与固定后座之间,所述第一轮套与第二轮套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前座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配合垂直设置的立块,所述立块与底座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立块上还设有与钢丝配合穿接的第一穿孔以及以第一穿孔为轴心对称设置在立块上的方槽,所述底座与工作柜配合连接,所述立块的内侧与第一轮套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套包括与第一皮带配合连接的外套体、与外套体内壁配合连接的穿丝块以及设置在外套体端部的通孔,所述穿丝块与立块配合连接,穿丝块上还均布有第二穿孔,所述钢丝依次穿过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抛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电机固定架、伺服电机、下带轮、传动皮带、上带轮、靠板、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齿、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齿、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齿、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必沃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