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79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套板,所述套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均固定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均延伸至套板的外部并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组限位杆,调节板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两组移动块,移动块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均延伸至调节板的外部并固定有侧枕,底座的顶端固定有四组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两组侧枕对不同体型的患者颈椎两侧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扩大该护理枕头的适用范围,同时能够调节调节板的高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灵活性强。

Postoperative nursing pillow for cervical sp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ursing pillow after cervical vertebra operation,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sleeve plate on both sides. The inner part of the sleeve plate is equipped with a baffle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baffle plate is fixed with a movable plate. The top of the movable plate extends to the outer part of the sleeve plate and is fixed with a adjusting plate. Two sets of limit rods are fix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adjusting plate. The interior of the knuck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way threaded rods. The two-way threaded rods are connected by two groups of moving blocks. The top of the moving block is fixed with connecting rods on both sides.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rods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regulating plate and is fixed with side pillows. Four sets of sleeve rods are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base. The utility model is novel in design, ingenious in structure and simple in operation. It is convenient for two groups of side pillows to clamp and fix two sides of cervical vertebra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body shape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nursing pillow can be expanded, and the height of the adjusting plate can be adjusted.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omfort and flexibility of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
技术介绍
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身体站姿、坐姿,特别是不良的睡姿极易诱发颈肩疾病,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人的正常生理曲线应当是头略突出颈部。目前,颈椎手术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基本方法,而颈椎手术的术后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颈椎手术后不能使用到合适的颈椎枕头,不但护理时费时费力,也在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因素。然而现有的颈椎术后护理枕头的结构过于固定,不能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枕头的高度,另外也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型对患者的颈椎两侧进行固定,使用范围较窄,因此需要我们设计出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套板,所述套板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均固定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均延伸至套板的外部并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组限位杆,所述调节板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两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均延伸至调节板的外部并固定有侧枕,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四组套杆,所述调节板的底端固定有四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均延伸至套杆的内部并固定套设有套环,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两端均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杆,两组所述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有滑板,两组所述滑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均延伸至套环的外部。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和两组套板均为空腔结构,所述双向螺纹杆位于两组限位杆之间,所述限位杆均与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上的一部分螺纹与其中一组移动块相匹配,所述双向螺纹杆上的另一部分螺纹与另一组移动块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与调节板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板的外部并固定有手柄,所述调节板的顶端中部固定有颈椎枕,两组所述侧枕分别位于颈椎枕的两侧,所述侧枕相靠近的一侧均为圆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套杆和伸缩杆均位于两组套板之间,且所述伸缩杆的位置均与套杆的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调节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两组弹簧,所述弹簧均位于两组滑板相靠近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套杆为空腔结构,所述套杆的两侧内壁上均等距开设有多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调节杆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转动手柄控制两组移动块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方便两组侧枕对不同体型的患者颈椎两侧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扩大该护理枕头的适用范围;2、通过按压调节杆调节伸缩杆,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方便自由调节调节板的高度,能够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两组侧枕对不同体型的患者颈椎两侧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扩大该护理枕头的适用范围,同时能够调节调节板的高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灵活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的结构侧视图。图中:1底座、2套板、3挡板、4活动板、5调节板、6限位杆、7双向螺纹杆、8手柄、9移动块、10连接杆、11侧枕、12颈椎枕、13套杆、14通孔、15伸缩杆、16套环、17调节槽、18方槽、19固定杆、20滑板、21调节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套板2,套板2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3,挡板3的顶端均固定有活动板4,活动板4的顶端均延伸至套板2的外部并固定有调节板5,调节板5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组限位杆6,调节板5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7,双向螺纹杆7上螺纹连接有两组移动块9,移动块9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顶端均延伸至调节板5的外部并固定有侧枕11,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四组套杆13,调节板5的底端固定有四组伸缩杆15,伸缩杆15的底端均延伸至套杆13的内部并固定套设有套环16,伸缩杆15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槽17,调节槽17的两端均开设有方槽18,方槽18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杆19,两组固定杆19上滑动连接有滑板20,两组滑板20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调节杆21,调节杆21均延伸至套环16的外部。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两组侧枕对不同体型的患者颈椎两侧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扩大该护理枕头的适用范围,同时能够调节调节板的高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灵活性强。本实施例中,调节板5和两组套板2均为空腔结构,双向螺纹杆7位于两组限位杆6之间,限位杆6均与移动块9滑动连接,双向螺纹杆7上的一部分螺纹与其中一组移动块9相匹配,双向螺纹杆7上的另一部分螺纹与另一组移动块9相匹配,双向螺纹杆7的一端与调节板5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板5的外部并固定有手柄8,调节板5的顶端中部固定有颈椎枕12,两组侧枕11分别位于颈椎枕12的两侧,侧枕11相靠近的一侧均为圆弧形结构,套杆13和伸缩杆15均位于两组套板2之间,且伸缩杆15的位置均与套杆13的位置相对应,调节槽17的内部均设置有两组弹簧,弹簧均位于两组滑板20相靠近的一侧,套杆13为空腔结构,套杆13的两侧内壁上均等距开设有多组通孔14,通孔14的直径大于调节杆2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颈椎放置在颈椎枕12上,通过转动手柄8带动双向螺纹杆7转动,在两组限位杆10的限制作用下,使得两组移动块9平稳地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进而使得连接杆10带动两组侧枕11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最终达到对不同体型的患者颈椎两侧进行固定的目的,能够增大该护理枕头的使用范围,另外,通过将两组调节杆21按压进套杆13内,可拉动伸缩杆15调节调节板5的高度,当高度调节完成后,松开调节杆21,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滑板20带动两组调节杆21相互远离,进而通过通孔14延伸至套杆13的外部,达到对调节板5进行固定的目的,能够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套板(2),所述套板(2)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顶端均固定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顶端均延伸至套板(2)的外部并固定有调节板(5),所述调节板(5)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组限位杆(6),所述调节板(5)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7),所述双向螺纹杆(7)上螺纹连接有两组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均延伸至调节板(5)的外部并固定有侧枕(11),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四组套杆(13),所述调节板(5)的底端固定有四组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的底端均延伸至套杆(13)的内部并固定套设有套环(16),所述伸缩杆(15)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槽(17),所述调节槽(17)的两端均开设有方槽(18),所述方槽(18)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杆(19),两组所述固定杆(19)上滑动连接有滑板(20),两组所述滑板(20)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调节杆(21),所述调节杆(21)均延伸至套环(16)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套板(2),所述套板(2)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顶端均固定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顶端均延伸至套板(2)的外部并固定有调节板(5),所述调节板(5)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组限位杆(6),所述调节板(5)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7),所述双向螺纹杆(7)上螺纹连接有两组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的顶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顶端均延伸至调节板(5)的外部并固定有侧枕(11),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四组套杆(13),所述调节板(5)的底端固定有四组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的底端均延伸至套杆(13)的内部并固定套设有套环(16),所述伸缩杆(15)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槽(17),所述调节槽(17)的两端均开设有方槽(18),所述方槽(18)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杆(19),两组所述固定杆(19)上滑动连接有滑板(20),两组所述滑板(20)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调节杆(21),所述调节杆(21)均延伸至套环(16)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术后护理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5)和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苏颖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