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664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栽培料;步骤二、准备菌种;菌种可以是平菇、香菇、杏鲍菇、凤尾菇、木耳或灵芝中的任何一种;步骤三、培养转化;挑选生长旺盛健壮、生长速度快的菌丝体接种至栽培料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若干天后,获得富硒食用菌;继续培养若干天后,获得富硒麦粒混合物;步骤四、成品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力提高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中的有机硒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后期处理简单,避免毒副反应,保障人体健康。从培育富硒农作物的栽培料入手,进而研发生产其他补硒功能的食品和药品,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A Selenium-enriched Grain Food for Direct Consumption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lenium-enriched wheat grain food which can be directly eaten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preparation of cultivation materials; step 2, preparation of strains; strains can be an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Lentinus edodes, Pleurotus ostreatus, Auricularia auricula or Ganoderma lucidum; step 3, culti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election of strong and fast-growing mycelia and inoculation into cultivation materials. Maintaining suitable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acidity and alkalinity, Se-enriched edible fungi can be obtained after several days of cultivation; Se-enriched wheat grain mixture can be obtained after several days of continuous cultivation; Step 4, finished product processing. The inven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rganic selenium content in selenium-enriched mushrooms and selenium-enriched cultivation materials,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simplify post-processing, avoid toxic and side effects, and ensure human health. Starting from cultivating selenium-enriched crops, and then developing and producing other selenium-supplementing foods and drugs, is a feasible way of development, with good soc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代农业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硒(Se)在人体中的含量虽少,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硒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抗癌和抗衰老等功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应量与我国的膳食指南”中规定,硒的日必需摄入量成年和少年为50微克,儿童为20(1-3岁)至40(4-6岁)微克,这是必需量的下限。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成人的硒平均摄入量仅26.6微克/日,差不多只及必需量下限的1/2和较好水平的1/10,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尽快增加硒的摄入量,而且应该终生补硒。我国曾经用无机硒盐亚硒酸钠防治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获得显著效果。但是用无机硒盐补硒,吸收和利用方面都不理想,摄入量少不起作用,稍微过量就有毒副反应。因此近年都趋向采用有机硒。除高硒地区的农牧产品外,主要利用富含硒元素的菌物和藻类。所谓富硒蕈菌,就是指含硒量大大高于天然食品的食菌或药菌。富硒蕈菌既可作滋补保健食品,又能制成药剂,生产成本不高,而且计量供给的可操作性较好,具有很好的效益。但富硒蕈菌对环境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单一批次产出有限,且富硒蕈菌产出后,生产富硒蕈菌的栽培料往往用作饲料、肥料或者丢弃,而忽略了栽培料的价值,导致资源浪费。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新的富硒农作物培育方法,能够大力提高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中的有机硒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后期处理简单,避免毒副反应,保障人体健康。从培育富硒农作物的栽培料入手,进而研发生产其他补硒功能的食品和药品,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能够大力提高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中的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减少无机硒,富硒蕈菌和富硒栽培料人体均可直接食用,避免毒副反应,保障人体健康,提高培育效率,便于扩大生产,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栽培料S1:麦粒脱皮,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使麦粒表皮脱落,对脱皮后的麦粒进行除尘、除杂;S2:麦粒筛选,对麦粒进行筛选,选择个大饱满的麦粒;S3:麦粒晾晒,将脱皮筛选后的麦粒进行自然晾干;S4:麦粒清洗,将晾晒后的麦粒用清水洗净,然后浸入清水中浸泡3-24h,浸泡后的麦粒再用清水洗净;S5:麦粒煮熟,将浸泡清洗后的麦粒煮熟;S6:制备栽培料:每1000kg的栽培料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10%-50%、菊芋粉5%-20%、玉米芯5%-20%、石灰0.1%-2%、石膏0.1%-2%、硫酸镁0.05g-0.5g、质量浓度为1wt%-5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0.05g-5g,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wt%-65wt%,混合,搅拌均匀;S7:装袋灭菌,将搅拌均匀后的栽培料分装成袋,高温高压灭菌;步骤二、准备菌种S8:准备食用菌菌种,所述食用菌菌种可以是平菇、香菇、杏鲍菇、凤尾菇、木耳或灵芝中的任何一种;步骤三、培养转化S9: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栽培料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30-90天后,获得富硒食用菌;S10:继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60-150天后,获得富硒麦粒混合物;步骤四、成品加工S11:将富硒麦粒混合物干燥,然后粉碎,获得可直接使用的富硒麦粒食品。进一步的,所述每1000kg的栽培体培养基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30%、菊芋粉10%、玉米芯15%、石灰1%、石膏1%、硫酸镁0.2g、质量浓度为1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2g、余量水。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料按照如下步骤配制:(a)准备栽培料原料:每1000kg的栽培体培养基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30%、菊芋粉10%、玉米芯15%、石灰1%、石膏1%、硫酸镁0.2g、质量浓度为1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2g、余量水;(b)将质量浓度为1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菊芋粉和硫酸镁混合均匀,然后喷洒在麦粒、玉米芯、石灰、石膏和水的混合物上,均匀喷洒,搅拌均匀后将培养料分装于菌种瓶中,每个菌种瓶中培养料的体积占菌种瓶体积的1/2,装完后将菌种瓶搽拭干净,将菌种瓶口加塞棉塞,用牛皮纸将塞有棉塞的一端包好,用线绳扎紧,将菌种瓶立放在铁丝筐中,以备灭菌;(c)在手提式高压锅中加入3000-40000ml水,将铁丝筐置于铝筒内,在铁丝筐上盖上报纸,盖好盖,拧紧加热至125℃;水沸腾后排气5-10min,再关闭放气阀门,使压力逐渐上升;当压力达到0.15MPas时,开始计时,维持恒压30min后,关闭热源,让压力慢慢下降至零;(d)栽培料配制完毕,移至恒温箱内1℃-5℃下保存,备用。进一步的,所述每1000kg的栽培体培养基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麦粒10%-50%、菊芋粉5%-20%、玉米芯5%-20%、玉米粉3%-5%、石灰0.1%-2%、石膏0.1%-2%、硫酸镁0.05g-0.5g、质量浓度为1wt%-5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0.05g-5g,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wt%-65wt%。进一步的,所述S9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是指:温度5-30℃,湿度60-90%,PH4-9。进一步的,所述S10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是指:温度5-30℃,湿度60-90%,PH4-9。进一步的,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富硒麦粒食品的培育方法制得的富硒麦粒食品。进一步的,所述富硒麦粒食品中总硒含量为193-400微克/克,其中总硒中的有机硒含量≥9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采用优化栽培料原料配方和更合理的亚硒酸钠浓度,不仅能够获得可食用的富硒蕈菌,还可获得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一个过程,两种产出,能够获得目前常规培育方法数倍以上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能够大力提高富硒蕈菌和栽培料中的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减少无机硒。富硒蕈菌和栽培料中的总硒含量为193-400微克/克,有机硒含量占总含硒量的98%以上,氨基酸含量也随之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能够大力提高蕈菌中的有机硒含量,减少无机硒,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毒副反应,保障人体健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一按照如下步骤配制栽培体培养基:(a)准备栽培体培养基原料:每1000kg的栽培体培养基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30%、菊芋粉10%、玉米芯15%、石灰1%、石膏1%、硫酸镁0.2g、质量浓度为1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5g、余量水;(b)将质量浓度为1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菊芋粉和硫酸镁混合均匀,然后喷洒在麦粒、玉米芯、石灰、石膏和水的混合物上,均匀喷洒,搅拌均匀后将培养料分装于菌种瓶中,每个菌种瓶中培养料的体积占菌种瓶体积的1/2,装完后将菌种瓶搽拭干净,将菌种瓶口加塞棉塞,用牛皮纸将塞有棉塞的一端包好,用线绳扎紧,将菌种瓶立放在铁丝筐中,以备灭菌;(c)在手提式高压锅中加入3000-40000ml水,将铁丝筐置于铝筒内,在铁丝筐上盖上报纸,盖好盖,拧紧加热至125℃;水沸腾后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栽培料S1:麦粒脱皮,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使麦粒表皮脱落,对脱皮后的麦粒进行除尘、除杂;S2:麦粒筛选,对麦粒进行筛选,选择个大饱满的麦粒;S3:麦粒晾晒,将脱皮筛选后的麦粒进行自然晾干;S4:麦粒清洗,将晾晒后的麦粒用清水洗净,然后浸入清水中浸泡3‑24h,浸泡后的麦粒再用清水洗净;S5:麦粒煮熟,将浸泡清洗后的麦粒煮熟;S6:制备栽培料:每1000kg的栽培料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10%‑50%、菊芋粉5%‑20%、玉米芯5%‑20%、石灰0.1%‑2%、石膏0.1%‑2%、硫酸镁0.05g‑0.5g、质量浓度为1wt%‑5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0.05g‑5g,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wt%‑65wt%,混合,搅拌均匀;S7:装袋灭菌,将搅拌均匀后的栽培料分装成袋,高温高压灭菌;步骤二、准备菌种S8:准备食用菌菌种,所述食用菌菌种可以是平菇、香菇、杏鲍菇、凤尾菇、木耳或灵芝中的任何一种;步骤三、培养转化S9: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栽培料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30‑90天后,获得富硒食用菌;S10:继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60‑150天后,获得富硒麦粒混合物;步骤四、成品加工S11:将富硒麦粒混合物干燥,然后粉碎,获得可直接使用的富硒麦粒食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栽培料S1:麦粒脱皮,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使麦粒表皮脱落,对脱皮后的麦粒进行除尘、除杂;S2:麦粒筛选,对麦粒进行筛选,选择个大饱满的麦粒;S3:麦粒晾晒,将脱皮筛选后的麦粒进行自然晾干;S4:麦粒清洗,将晾晒后的麦粒用清水洗净,然后浸入清水中浸泡3-24h,浸泡后的麦粒再用清水洗净;S5:麦粒煮熟,将浸泡清洗后的麦粒煮熟;S6:制备栽培料:每1000kg的栽培料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10%-50%、菊芋粉5%-20%、玉米芯5%-20%、石灰0.1%-2%、石膏0.1%-2%、硫酸镁0.05g-0.5g、质量浓度为1wt%-5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0.05g-5g,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wt%-65wt%,混合,搅拌均匀;S7:装袋灭菌,将搅拌均匀后的栽培料分装成袋,高温高压灭菌;步骤二、准备菌种S8:准备食用菌菌种,所述食用菌菌种可以是平菇、香菇、杏鲍菇、凤尾菇、木耳或灵芝中的任何一种;步骤三、培养转化S9: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栽培料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30-90天后,获得富硒食用菌;S10:继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培养60-150天后,获得富硒麦粒混合物;步骤四、成品加工S11:将富硒麦粒混合物干燥,然后粉碎,获得可直接使用的富硒麦粒食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1000kg的栽培体培养基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30%、菊芋粉10%、玉米芯15%、石灰1%、石膏1%、硫酸镁0.2g、质量浓度为1wt%的亚硒酸钠水溶液2g、余量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按照如下步骤配制:(a)准备栽培料原料:每1000kg的栽培体培养基中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分:煮熟后的麦粒30%、菊芋粉10%、玉米芯15%、石灰1%、石膏1%、硫酸镁0.2g、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存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奇硒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