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49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地势高于周边,且下雨无内涝的土地,向阳搭建双层大棚;S2,每亩土地均匀的倾倒5T—8T的碎石沙,每亩土地均匀的施加农家有机肥1T—1.5T,掺入粉碎后的谷物秸秆1T—1.5T和0.3—0.5T的尿素。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能够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种植火龙果的目的,解决了火龙果的根部易缺氧死亡的问题,达到了疏松土质的目的,使火龙果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有利于果实生长,粉碎的秸秆和稻壳的降解有效的提高了土地表面温度,同时提高了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粉碎的秸秆和稻壳的降解,繁殖了大量有益微生物,抑制病菌的生长,有利于保护火龙果植株的生长,缩短了火龙果植株进入高产期所需的时间。

A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itay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taya fruit cultivation proces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selecting land with higher topography and no waterlogging in rain, building double-deck greenhouse in the sun; S2, dumping 5 T-8 T gravel sand evenly per mu of land, applying 1 T-1.5 T of farm organic fertilizer evenly per mu of land, mixing 1 T-1.5 T of crushed grain straw and 0.3-0.5 T of urea. The invention achieves the goal of planting pitaya fruit in high latitude area,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root of pitaya fruit being susceptible to hypoxia and death,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loosening soil quality, keeps the root system of pitaya fruit in vigorous growth state, is conducive to fruit growth, the degradation of crushed straw and rice husk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greenhouse. The decomposition of crushed straw and rice husk can breed a large number of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inhibit the growth of pathogens, protect the growth of Pitaya plants, and 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pitaya plants to enter the high-yielding s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龙果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
技术介绍
火龙果为多年生攀援性的多肉植物。植株无主根,侧根大量分布在浅表土层,同时有很多气生根,可攀援生长。根茎深绿色,粗壮,长可达7米,粗10-12厘米,具3棱。棱扁,边缘波浪状,茎节处生长攀援根,可攀附其他植物上生长,肋多为3条,每段茎节凹陷处具小刺。由于长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其叶片已退化,光合作用功能由茎干承担。茎的内部是大量饱含粘稠液体的薄壁细胞,有利于在雨季吸收尽可能多的水分。芽内有数量较多的复芽和混合芽原基,可以抽生为叶芽、花芽。花芽发育前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向叶芽转化。而旺盛生长的枝条顶端组织,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抽生花芽。花白色,巨大子房下位,花长约30厘米,故又有霸王花之称。花萼管状,宽约3厘米,带绿色(有时淡紫色)的裂片;具长3-8厘米的鳞片;花瓣宽阔,纯白色,直立,倒披针形,全缘。雄蕊多而细长,多达700-960条,与花柱等长或较短。花药乳黄色,花丝白色;花柱粗,0.7-0.8厘米,乳黄色;雌蕊柱头裂片多达24枚。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表皮红色,肉质,具卵状而顶端急尖的鳞片,果长10-12厘米,果皮厚,有蜡质。果肉白色或红色。有近万粒具香味的芝麻状种子,故称为芝麻果。火龙果因为外表像一团愤怒的红色火球而得名。里面的果肉就像是香甜的奶油,但又布满了黑色的小籽。质地温和,口味清香。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喜光耐阴、耐热耐旱、喜肥耐瘠。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时应多浇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在阴雨连绵天气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其茎贴在岩石上亦可生长,植株抗风力极强,只要支架牢固可抗台风。现有技术中关于火龙果种植的报道较多,CN10759331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通过种植前选择阳光充足、通风、排水好的田地,大提高了火龙果的产量,有效减少火龙果的病虫害,所培育出来的火龙果果实甜美,但是,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该火龙果的种植方法不适宜纬度较高地区,限制了红龙果的生长。CN106358820A的专利公开了火龙果种苗扦插培育的方法,通过选择在温室大棚内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建扦插畦,缩短了育苗时间,培育出来的种苗不容易发生徒长,且较容易坐果,繁殖速度快,易掌握,但是,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该火龙果的种植扦插培育的方法,在较冷的地区,无法保证火龙果根部的温度,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偏低,不利于火龙果生长。CN10795021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种植方法,通过选取饱满的火龙果种子,经冷等离子体处理之后,播种,待火龙果株苗长至58cm时进行定植,并选择经过第一次开花后当年发育良好的枝条为接穗,提高火龙果种子的萌发率,大大提升了果实产量,提高了火龙果果肉的甜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龙果果肉中黑籽的含量,提高了火龙果的食用品质,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该火龙果种植方法生长周期长,且种植时土壤透气性差,易导致火龙果根部腐烂,影响火龙果的产量。综上,如何解决火龙果在纬度较高地区种植,保证火龙果根部的温度,种植时土壤透气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是本领域技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地势高于周边,且下雨无内涝的土地,向阳搭建双层大棚;S2,每亩土地均匀的倾倒5T—8T的碎石沙,每亩土地均匀的施加农家有机肥1T—1.5T,掺入粉碎后的谷物秸秆1T—1.5T和0.3—0.5T的尿素,浇少量水,使用翻地机,均匀的搅拌成20cm—30cm的混合土层,保持混合土层湿度,均匀散入抗冻有机菌,每隔2.3m—2.8m插入立柱,等待3天;S3,取生长充实茎节长15cm—20cm,根长4cm-6cm的火龙果植株,移植到双层大棚中,以立柱为圆心等间距种植三株火龙果植株;S4,每个月进行一次施肥,每亩均匀的施加80kg的牛粪和40kg鸡粪,在双层大棚内安装滴灌每周进行两次滴灌,每次滴灌2—3个小时,直至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当火龙果植株高于立柱10cm后将枝头去掉;S5,从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后,每周进行一次滴灌,每次滴灌2—3个小时,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时,每株火龙果植株保持在10个花朵,将多余的花朵摘除,开花期间每亩每月均匀的施加牛粪100kg,复合肥120kg,每株根部喷施营养水一次,花朵采用人工授粉,当夜间温度低于5度时,每亩施加200kg的粉碎的秸秆,土地表面铺一层稻壳;S6,每次采摘后将结果枝条和较弱的枝条去除,每亩在原有的施肥基础上,每亩施加一次200kg尿素;S7,每两周进行一次除草处理,采用人工拔草作业,将杂草晒干粉碎后均匀的铺设到土地表面;优选地,所述复合肥为1:1的钾肥和镁肥。优选地,所述双层大棚的高度为4m。优选地,所述双层大棚的膜间间隔为15~20cm。优选地,所述农家有机肥为1:2:3的草木灰、牛粪和猪粪制成。优选地,所述立柱为水泥材质制成,且立柱的上端距离地面高度为2m深度为0.5m。优选地,所述滴灌的滴孔距离为20cm—30cm,且滴孔的流速为1.2l/h—2.0l/h,所述滴灌之间的距离为滴孔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营养水主要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硫酸镁0.3份、硼砂0.2份、磷酸二氢钾0.3份和水99.2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搭建双层大棚的设置,解决了纬度较高的地区不能种植火龙果的问题,达到了能够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种植火龙果的目的,且双层大棚的保温性能好,能够很好的保证火龙果的生长所需的温度,防止火龙果冻伤;2、通过在土地上均匀的混入沙石,解决了火龙果的根部易缺氧死亡的问题,达到了疏松土质的目的,使火龙果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有利于果实生长;3、通过在地面上铺设粉碎的秸秆和稻壳,解决了火龙果植株不易过冬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土地表面温度的目的,粉碎的秸秆和稻壳的降解有效的提高了土地表面温度,同时提高了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粉碎的秸秆和稻壳的降解,繁殖了大量有益微生物,抑制病菌的生长,有利于保护火龙果植株的生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达到了能够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种植火龙果的目的,解决了火龙果的根部易缺氧死亡的问题,达到了疏松土质的目的,使火龙果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有利于果实生长,粉碎的秸秆和稻壳的降解有效的提高了土地表面温度,同时提高了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粉碎的秸秆和稻壳的降解,繁殖了大量有益微生物,抑制病菌的生长,有利于保护火龙果植株的生长,缩短了火龙果植株进入高产期所需的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1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地势高于周边,且下雨无内涝的土地,防止浸灌使火龙果植株根系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而死亡,增加红龙果植株的成活率,向阳搭建双层大棚,双层大棚的高度为4m,保证火龙果植株的生长空间,双层大棚的膜间间隔为15cm,达到了保温的效果,火龙果植株喜光、耐高温。S2,每亩土地均匀的倾倒8T的碎石沙,能够疏松土质,保护火龙果植株的根部,有利于火龙果植株根部的吸收,每亩土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地势高于周边,且下雨无内涝的土地,向阳搭建双层大棚;S2,每亩土地均匀的倾倒5T—8T的碎石沙,每亩土地均匀的施加农家有机肥1T—1.5T,掺入粉碎后的谷物秸秆1T—1.5T和0.3—0.5T的尿素,浇少量水,使用翻地机,均匀的搅拌成20cm—30cm的混合土层,保持混合土层湿度,均匀散入抗冻有机菌,每隔2.3m—2.8m插入立柱,等待3天;S3,取生长充实茎节长15cm—20cm,根长4cm‑6cm的火龙果植株,移植到双层大棚中,以立柱为圆心等间距种植三株火龙果植株;S4,每个月进行一次施肥,每亩均匀的施加80kg的牛粪和40kg鸡粪,在双层大棚内安装滴灌每周进行两次滴灌,每次滴灌2—3个小时,直至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当火龙果植株高于立柱10cm后将枝头去掉;S5,从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后,每周进行一次滴灌,每次滴灌2—3个小时,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时,每株火龙果植株保持在10个花朵,将多余的花朵摘除,开花期间每亩每月均匀的施加牛粪100kg,复合肥120kg,每株根部喷施营养水一次,花朵采用人工授粉,当夜间温度低于5度时,每亩施加200kg的粉碎的秸秆,土地表面铺一层稻壳;S6,每次采摘后将结果枝条和较弱的枝条去除,每亩在原有的施肥基础上,每亩施加一次200kg尿素;S7,每两周进行一次除草处理,采用人工拔草作业,将杂草晒干粉碎后均匀的铺设到土地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龙果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地势高于周边,且下雨无内涝的土地,向阳搭建双层大棚;S2,每亩土地均匀的倾倒5T—8T的碎石沙,每亩土地均匀的施加农家有机肥1T—1.5T,掺入粉碎后的谷物秸秆1T—1.5T和0.3—0.5T的尿素,浇少量水,使用翻地机,均匀的搅拌成20cm—30cm的混合土层,保持混合土层湿度,均匀散入抗冻有机菌,每隔2.3m—2.8m插入立柱,等待3天;S3,取生长充实茎节长15cm—20cm,根长4cm-6cm的火龙果植株,移植到双层大棚中,以立柱为圆心等间距种植三株火龙果植株;S4,每个月进行一次施肥,每亩均匀的施加80kg的牛粪和40kg鸡粪,在双层大棚内安装滴灌每周进行两次滴灌,每次滴灌2—3个小时,直至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当火龙果植株高于立柱10cm后将枝头去掉;S5,从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后,每周进行一次滴灌,每次滴灌2—3个小时,火龙果植株第一次开花时,每株火龙果植株保持在10个花朵,将多余的花朵摘除,开花期间每亩每月均匀的施加牛粪100kg,复合肥120kg,每株根部喷施营养水一次,花朵采用人工授粉,当夜间温度低于5度时,每亩施加200kg的粉碎的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休宁县渭桥村利强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