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于厚度、材质等不同的各种记录介质确保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的转印性的技术已被以下文献公开(日本特开平6-16130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373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34718号公报(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613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6373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347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仍然要求相对于各种记录介质确保良好的转印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厚度、材质等不同的各种记录介质能够确保良好的转印性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由于厚度小的裁切纸(裁切膜)刚性小,因此在将调色剂像转印于裁切纸后,难以将裁切纸从中间转印带分离,但是以往主要使用的是厚度为50[μm]左右以上的裁切纸,因此相对于厚度小的记录介质的转印性很少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在商业印刷领域,与裁切纸相比,更多使用卷纸(卷膜)。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分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部,其将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所述二次转印部包含二次转印辊和与所述二次转印辊对置而形成二次转印捏合部的对置辊,以使用所述二次转印捏合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w[mm]以及系统速度Vsys[mm/sec]通过w/Vsys计算出的值为捏合时间N[sec],在将所述二次转印部视为是包含所述二次转印辊的电阻R1[Ω·m2]、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电阻R2[Ω·m2]、所述对置辊的电阻R3[Ω·m2]以及所述记录介质的静电电容Cmed[F/m2]的等效电路时,在以所述等效电路的合成电阻为R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5 JP 2017-183670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部,其将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所述二次转印部包含二次转印辊和与所述二次转印辊对置而形成二次转印捏合部的对置辊,以使用所述二次转印捏合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w[mm]以及系统速度Vsys[mm/sec]通过w/Vsys计算出的值为捏合时间N[sec],在将所述二次转印部视为是包含所述二次转印辊的电阻R1[Ω·m2]、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电阻R2[Ω·m2]、所述对置辊的电阻R3[Ω·m2]以及所述记录介质的静电电容Cmed[F/m2]的等效电路时,在以所述等效电路的合成电阻为Rtotal[Ω·m2]、以所述等效电路的合成静电电容为Ctotal[F/m2]的情况下,以使用所述合成电阻Rtotal以及所述合成静电电容Ctotal通过Rtotal×Ctotal计算出的值为时间常数τ[sec],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纸张检测部,其获取所述记录介质的静电电容;控制部,其根据所述纸张检测部所获取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静电电容,对所述捏合时间以及所述时间常数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为50[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记录介质为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记录介质为长条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纸张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信息,基于所述信息获取所述记录介质的静电电容。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控制部基于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相关的信息,获取所述记录介质的静电电容。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控制部调整所述捏合时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控制部改变所述系统速度而调整所述捏合时间。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二次转印部包含外径以及硬度的至少一方互不相同的多个二次转印辊,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外径以及硬度的至少一方互不相同的多个二次转印辊中选择与所述纸张检测部所获取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静电电容对应的二次转印辊,与当前使用的二次转印辊进行更换而调整所述捏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畑英二,水本乃文美,渡边麻纪子,植竹重夫,夏原敏哉,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