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394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并且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由正的第1透镜组(G1)、正的第2透镜组(G2)、光圈、负的第3透镜组(G3)、第4透镜组(G4)构成。第1透镜组(G1)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的单透镜、2组以上的接合透镜。第2透镜组(G2)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构成。在校正图像模糊时,仅第3透镜组(G3)移动。满足与后焦距(Bf)、镜头系统总长度(TTL)有关的条件式:2<TTL/Bf<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于数码相机及摄像机等的成像镜头以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的成像镜头,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成像镜头。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镜头系统:使成像镜头的一部分沿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方向移动来进行图像模糊校正。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228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61644号公报近年来,伴随所谓的无反相机的普及,要求维持高光学性能的同时小型构成的成像镜头。尤其,与广角系统和标准系统相比,在原来的镜头系统总长度长的长焦系统的成像镜头中,对小型化的要求变得越发强烈。然而,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镜头系统,伴随焦距变长,镜头系统总长度也变长,并不能说充分满足了近年来的小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并且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光圈、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及具有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单透镜和2组以上的接合透镜,所有该接合透镜分别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在校正图像模糊时,所述第3透镜组整体沿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方向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将以空气换算距离计的整个系统的后焦距设为Bf,将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与所述Bf之...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5 JP 2017-183300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光圈、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及具有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构成,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单透镜和2组以上的接合透镜,所有该接合透镜分别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在校正图像模糊时,所述第3透镜组整体沿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方向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2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将以空气换算距离计的整个系统的后焦距设为Bf,将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与所述Bf之和设为TTL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2<TTL/Bf<3.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第3透镜组及所述第4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将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1.8<f/f2<2.5……(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22,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所述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21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0.03<|θgF22-θgF21|<0.045……(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城岛峻介小里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