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07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机组,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将第一温度数据与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其中,预存数据中预存有参照温度;结合预存数据,确定与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根据第二温度数据和基准温度,确定冷媒含量。由此,在确定冷媒含量的过程中,增加了判断参数(检测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检测量较为单一的确定方法来说,有效地解决了冷媒含量误判的问题,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机组的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蒸气压缩分体式空调系统依靠制冷剂的相变进行吸收与释放热量,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循环量是影响制冷系统工作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分体式空调系统只是利用某些单一的检测量来进行缺少制冷剂的判断,例如:在系统开机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蒸发器的温度变化量来判断系统是否缺少制冷剂。此种判断方法,检测量较为单一,使得判断结果易受到外部环境、不同的安装区域及系统生产偏差的影响,容易造成误判。针对相关技术中,判断机组是否缺少制冷剂的方法准确性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判断机组是否缺少制冷剂的方法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机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与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其中,所述预存数据中预存有所述参照温度;结合所述预存数据,确定与所述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基准温度,确定冷媒含量。进一步地,在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机组首次开启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分多次获取数据,将每次获取的数据划为一组存储起来,作为所述预存数据。进一步地,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包括:在所述机组首次开启后的预设时间段后,获取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数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包括:内机环境温度和外机环境温度;所述预存数据为多组预存数据,每组预存数据中包括:参照温度和参照数据,所述参照温度包括:预存内机环温和预存外机环温。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与所述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包括:将所述内机环境温度和所述外机环境温度,与每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和预存外机环温进行相应对比,判断所述内机环境温度和所述外机环境温度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如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一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如果不符合,则继续判断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二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如果不符合,则继续判断是否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如果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三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某一组或多组内机环温差值和外机环温差值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其中,将所述内机环境温度、所述外机环境温度,分别对应与每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预存外机环温作差,得到多组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如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一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包括:在所述某一组或多组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中,选择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将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温度,确定为所述参照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内机环境温度和所述外机环境温度均相应处于两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和预存外机环温之间,且所述两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之间的差值和所述两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外机环温之间的差值均最小;如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二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包括:将所述两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温度,确定为所述参照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内机环温差值和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其中,将所述内机环境温度、所述外机环境温度,分别对应与每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预存外机环温作差,得到多组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如果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三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包括:将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温度,确定为所述参照温度。进一步地,结合所述预存数据,确定与所述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包括:将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数据作为基准温度。进一步地,结合所述预存数据,确定与所述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包括:对所述两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数据作插值计算;将插值计算的结果确定为基准温度。进一步地,结合所述预存数据,确定与所述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包括:对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数据作修正计算;将修正计算的结果确定为基准温度。进一步地,对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数据作修正计算,将修正计算的结果确定为基准温度,通过以下公式实现:所述基准温度=所述参照数据+所述第一温度数据-所述参照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温度数据为:排气温度和内机管路温度;所述基准温度为:基准排气温度和基准内机管路温度。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基准温度,确定冷媒含量,通过以下公式实现:所述冷媒含量=(预存排气温度-预存内机管路温度)/(排气温度-内机管路温度)*10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组冷媒含量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与所述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其中,所述预存数据中预存有所述参照温度;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结合所述预存数据,确定与所述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基准温度,确定冷媒含量。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组,所述机组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所述机组为空调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将第一温度数据与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其中,预存数据中预存有参照温度;结合预存数据,确定与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根据第二温度数据和基准温度,确定冷媒含量。由此,在确定冷媒含量的过程中,增加了判断参数(检测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检测量较为单一的确定方法来说,有效地解决了冷媒含量误判的问题,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机组的适应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判断机组是否缺少制冷剂的方法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步骤S102、将第一温度数据与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与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其中,所述预存数据中预存有所述参照温度;结合所述预存数据,确定与所述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基准温度,确定冷媒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含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与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其中,所述预存数据中预存有所述参照温度;结合所述预存数据,确定与所述参照温度对应的基准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和所述基准温度,确定冷媒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机组首次开启后的预设时间段内,分多次获取数据,将每次获取的数据划为一组存储起来,作为所述预存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包括:在所述机组首次开启后的预设时间段后,获取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包括:内机环境温度和外机环境温度;所述预存数据为多组预存数据,每组预存数据中包括:参照温度和参照数据,所述参照温度包括:预存内机环温和预存外机环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与所述机组的预存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参照温度包括:将所述内机环境温度和所述外机环境温度,与每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和预存外机环温进行相应对比,判断所述内机环境温度和所述外机环境温度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如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一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如果不符合,则继续判断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二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如果不符合,则继续判断是否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如果符合第三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三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某一组或多组内机环温差值和外机环温差值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其中,将所述内机环境温度、所述外机环境温度,分别对应与每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预存外机环温作差,得到多组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如果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一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包括:在所述某一组或多组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中,选择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将所述内机环温差值和所述外机环温差值之和最小的一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温度,确定为所述参照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内机环境温度和所述外机环境温度均相应处于两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和预存外机环温之间,且所述两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内机环温之间的差值和所述两组预存数据中的预存外机环温之间的差值均最小;如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按照第二预设方式确定所述参照温度,包括:将所述两组预存数据中的参照温度,确定为所述参照温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标戴永福尤文超章迎松周志宾杨瑞刘家麟郭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