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志丰专利>正文

充电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99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辅助器,包括壳体、无线充发射圈和吸附组件。所述无线充发射圈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所述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将充电辅助器固定在移动终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辅助器能够固定在移动终端后方,将本应插在移动终端侧边的充电接口的充电线转移到移动终端后方,提升用户在移动终端充电时的使用感,减少由于充电时推压充电线而造成的充电线和充电接口的损坏。

Charging Auxiliari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rging assistan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wireless charging and launching ring and an adsorption component. The wireless charging and transmitting ring is accommodated in the inner space of the housing. The adsorption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housing for fixing the charging assistant on the mobile terminal. The charging assistan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fixed at the back of the mobile terminal, transfer the charging line of the charging interface which should be inserted on the side of the mobile terminal to the back of the mobile terminal, enhance the user's sense of use when charging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reduce the damage of the charging line and the charging interface caused by pushing the charging line during 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辅助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充电辅助器。
技术介绍
现在人们在看书、看新闻、发短信、打电话、买东西或者玩游戏都会选择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移动终端越来越承担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续航是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现在的充电方式一般是通过插头插入固定插座进行充电,或数据线连接到移动电源进行充电。一般手机的充电接口都在底部或顶部,充电线虽然可以实现边充电边使用手机,但是充电线本身也妨碍了人们手握手机,特别是喜欢玩手机游戏的用户,横屏放置手握两端,充电线妨碍正常操作。也有一些充电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进行电能传输,做成了无线充电器,但是由于结构较为繁冗而不便于移动和携带,或者手机充电时只能放在充电座上,无法随意移动手机,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辅助器,提升用户在移动终端充电时的使用体验。一种充电辅助器,包括壳体、无线充发射圈和移动终端连接组件,所述无线充发射圈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将充电辅助器固定在移动终端上。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的第二盖体,所述无线充发射圈收容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共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优选地,所述充电辅助器还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电路板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板用于连接所述无线充发射圈和所述充电接口。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与所述无线充发射圈连接。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齿轮,所述第一夹持臂及所述第二夹持臂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夹持臂及所述第二夹持臂伸出所述壳体。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所述齿轮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夹持臂靠近所述齿轮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均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移动,或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移动带动所述齿轮转动。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均对应一个导向槽。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组件还包括一个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压簧或扭簧。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粘接层。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吸盘或磁铁,用于与移动终端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组件包括一个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移动终端保护套。优选地,所述充电辅助器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包括移动终端和上述任一种充电辅助器。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内靠近背面中部的位置设置有感应线圈。本技术提供的充电辅助器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能够固定在移动终端后方,将本应插在移动终端侧边的充电接口的充电线转移到移动终端后方,这样用户在移动终端充电时使用移动终端不会触碰到充电线,提升用户在移动终端充电时的使用感,减少由于充电时推压充电线而造成的充电线和充电接口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充电辅助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充电辅助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充电辅助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的充电辅助器组装后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五的充电辅助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六的充电辅助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七的充电辅助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八的充电辅助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充电辅助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充电辅助器包括壳体1、无线充发射圈2、充电电路板4。壳体1包括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第一盖体11与第二盖体12配合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壳体1。无线充发射圈2收容在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组成的内部空间内。充电电路板4设置在无线充发射圈2和第二盖体12之间,用于连接无线充发射圈2和第二盖体12,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充电的电路。可以理解,壳体1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在实施例1中,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的外形大致呈圆形盖状,第一盖体11的直径与第二盖体12的直径相同。第二盖体12上固定设置有充电接口31、导向槽32和固定部34,导向槽3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充电接口31与充电电路板4固定连接,并通过充电电路板4与无线充发射圈2连接,从而使外部电源可通过充电接口31与无线充发射圈2连接,产生电磁感应,激发充电辅助器的充电功能。导向槽32用于夹持臂组件5的配合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板4通过螺钉与第二盖体12内壁上的固定部34固定,并且与充电接口3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卡接、磁力、粘贴、焊接等方式固定。无线充发射圈2收容在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12组成的内部空间内,并且与充电电路板4连接。充电电路板4位于无线充发射圈2和第二盖体1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电路板4可以设置成一个PCB板,或者是一个连接无线充发射圈2和充电接口31的连接器。第一盖体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接层,将充电辅助器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移动终端14外表面上。当充电辅助器与外部电源连接时,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14的充电。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充电辅助器与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的充电电路板4可以由一个外置的充电控制器(图未示)替代,充电接口31可以替代为充电线33。充电线33设置在充电辅助器内部的一端与无线充发射圈2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外置的充电控制器和外部电源连接。实施例三请参阅图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充电辅助器,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三的夹持臂组件5替代实施例一中第一盖体11上的粘接层。夹持臂组件5与壳体1连接,用于将充电辅助器固定在移动终端14上。请参阅图4,实施例一中的夹持臂组件5包括第一夹持臂51、第二夹持臂52、弹性元件53和齿轮54。第一夹持臂51及第二夹持臂52均与齿轮53啮合。齿轮54设置在壳体1内,第一夹持臂51及第二夹持臂52伸出壳体1。第一夹持臂51和第二夹持臂52相对设置。齿轮54的中心固定第一盖体11的内表面上,并夹设在第一夹持臂51和第二夹持臂5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3为一个弹簧,弹簧可以为拉簧或者压簧,其一端与第一夹持臂5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52连接。当第一夹持臂51和第二夹持臂52在外力作用下横向移动时,即第一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辅助器,包括壳体、无线充发射圈和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发射圈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所述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吸盘,用于将充电辅助器可拆卸地固定在移动终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辅助器,包括壳体、无线充发射圈和吸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发射圈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所述吸附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吸盘,用于将充电辅助器可拆卸地固定在移动终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的第二盖体,所述无线充发射圈收容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共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辅助器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电路板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丰
申请(专利权)人:曾志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