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30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1:50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而提高穿戴性且表面片具有凹凸构造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10)包含在俯视时与吸收体(12)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且与排泄口相对应的排泄口对应区域(29)和在俯视时存在于排泄口对应区域(29)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的排泄口相邻区域(39、39'),该吸收性物品(1、10)具有缓冲部(45、45'),该缓冲部(45、45')以如下方式形成:表面片(8)的在排泄口对应区域(29)延伸的部分以侧缘部(7、7')作为基端而至少在排泄口相邻区域(39、39')向宽度方向(W)上的两外侧突出,在外侧端部(47、47')折回而在比外侧端部(47、47')靠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借助接合部(49、49')接合于片构件,表面片(8)至少在排泄口对应区域(29)具有凹凸构造而在外侧端部(47、47')不具有凹凸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
本公开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接触穿着者的胯裆部并且被长时间穿着,因此为了不使穿着者产生不适感、不快感等,研究了一种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设置凹凸构造而减小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接触面积来提高穿戴感的吸收性物品。作为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备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以及介于上述的两个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实质上形成为纵长状,其中,对于所述表面片而言,配置于肌肤侧的第1层与配置于所述吸收体侧的第2层层叠并利用预定图案的接合部局部地接合在一起,第1层的除了所述接合部之外的部分形成为向肌肤侧凸起的凸状,第2层由显现弹性体特性的材料形成,片材整体由显现弹性体特性的立体片形成,并且以沿着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拉伸的状态被固定。根据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改善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吸收性物品中,表面片成为包覆吸收体的肌肤抵接面侧和侧面的结构,因此在穿着者穿着该吸收性物品且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沿着宽度方向按压该吸收性物品时,比表面片硬的吸收体的硬度易于传递至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并且在配置于所述表面片的肌肤侧的第1层形成有包含形成为向肌肤侧凸起的凸状的多个凸部在内的凹凸构造,因此在穿着者行走等而两腿的大腿部向前后运动时,所述多个凸部易于抵接于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而造成刺激。其结果,该吸收性物品有可能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而提高穿戴性且表面片具有凹凸构造的吸收性物品。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并且具有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包括透液性的表面片、衣物固定用的粘合部以及位于比所述表面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吸收体和片构件,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包含在俯视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且与排泄口相对应的排泄口对应区域和在俯视时存在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缓冲部,该一对缓冲部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表面片的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延伸的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缘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侧缘部中的各侧缘部作为基端而至少在所述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中的各排泄口相邻区域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折回而在比所述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借助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片构件,所述表面片至少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具有凹凸构造而在所述外侧端部不具有凹凸构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易于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而提高穿戴性且表面片具有凹凸构造的吸收性物品。附图说明图1是在将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或者变形例的生理用卫生巾10展开了的状态下从表面片侧沿着厚度方向观察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是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展开了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是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沿着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长度方向截面的截面图。图4是关于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图1的IV-IV截面的截面图。图5是图4的区域X的放大图。图6是穿着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关于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0的、相当于图1的IV-IV截面的截面图。图8是图7的区域Y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形态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并且具有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包括透液性的表面片、衣物固定用的粘合部以及位于比所述表面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吸收体和片构件,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包含在俯视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且与排泄口相对应的排泄口对应区域和在俯视时存在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缓冲部,该一对缓冲部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表面片的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延伸的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缘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侧缘部中的各侧缘部作为基端而至少在所述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中的各排泄口相邻区域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折回而在比所述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借助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片构件,所述表面片至少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具有凹凸构造而在所述外侧端部不具有凹凸构造。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而言,包括具有特定的构造的一对缓冲部,因此在穿着者穿着该吸收性物品且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沿着宽度方向按压该吸收性物品时,在吸收体抵接于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之前,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易于感觉到所述一对缓冲部的缓冲性。然后,在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进一步沿着宽度方向按压该吸收性物品时,直到吸收体抵接于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为止,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易于逐渐变强烈地感觉到所述一对缓冲部的缓冲性。其结果,即使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沿着宽度方向更进一步按压该吸收性物品,吸收体抵接于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也能够使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不易感觉到吸收体的硬度。此外,表面片至少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具有凹凸构造而在所述一对缓冲部的外侧端部不具有凹凸构造,因此穿着者即使行走等而两腿的大腿部向前后运动,也不易自所述一对缓冲部受到刺激。因而,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是表面片具有凹凸构造的吸收性物品,易于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而提高穿戴性。[形态2]根据形态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一对缓冲部分别具有在所述基端与所述接合部之间位于所述肌肤相对面的上方缓冲部和在所述基端与所述接合部之间位于所述非肌肤相对面的下方缓冲部,所述下方缓冲部自所述片构件分离开。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而言,一对缓冲部分别具有特定的构造,因此所述一对缓冲部分别易于根据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的形状而变形,因此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不易感觉到吸收体的硬度,在表面片具有凹凸构造的吸收性物品中,易于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而提高穿戴性。[形态3]根据形态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一对缓冲部各自的内表面彼此未接合。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而言,一对缓冲部分别具有特定的构造,因此不易损害缓冲部的柔软性,不易感觉到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所受到的吸收体的硬度、刺激,易于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形态4]根据形态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表面片由热风无纺布形成,以所述一对缓冲部各自的外表面为空气面的方式配置。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而言,表面片由以特定的方式配置的热风无纺布形成,因此一对缓冲部的外表面具有光滑的肌肤触感,即使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抵接于缓冲部,对于肌肤的刺激也较少,易于抑制穿着时的不适感。[形态5]根据形态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凹凸构造是由多个槽部和垄部形成的垄槽构造,该多个槽部由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连续地或者间断地延伸且沿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并且具有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包括透液性的表面片、衣物固定用的粘合部以及位于比所述表面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吸收体和片构件,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包含在俯视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且与排泄口相对应的排泄口对应区域和在俯视时存在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缓冲部,该一对缓冲部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表面片的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延伸的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缘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侧缘部中的各侧缘部作为基端而至少在所述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中的各排泄口相邻区域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折回而在比所述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借助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片构件,所述表面片至少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具有凹凸构造而在所述外侧端部不具有凹凸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并且具有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包括透液性的表面片、衣物固定用的粘合部以及位于比所述表面片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位置的吸收体和片构件,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包含在俯视时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且与排泄口相对应的排泄口对应区域和在俯视时存在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缓冲部,该一对缓冲部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表面片的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延伸的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缘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侧缘部中的各侧缘部作为基端而至少在所述一对排泄口相邻区域中的各排泄口相邻区域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突出,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折回而在比所述外侧端部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借助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片构件,所述表面片至少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具有凹凸构造而在所述外侧端部不具有凹凸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一对缓冲部分别具有在所述基端与所述接合部之间位于所述肌肤相对面的上方缓冲部和在所述基端与所述接合部之间位于所述非肌肤相对面的下方缓冲部,所述下方缓冲部自所述片构件分离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一对缓冲部各自的内表面彼此未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表面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川雅史桥野央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