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527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包括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和电控系统,循环水罐内中的自来水经水循环水泵输送至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再经水循环水泵内循环均匀混合待处理污水源,然后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厌氧池污水溢流至第一缺氧池,再溢流至第一好氧池,然后溢流至第二缺氧池、二沉池,第二缺氧池内的污水溢流至第二好氧池,然后溢流至二沉池,最后清水溢流至加药池处理排放,污泥气提至污泥浓缩池浓缩后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相关知识,掌握生活污水各处理工序的基本原理,提升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搭建、调试及控制运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
,特别是涉及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发展面临的现状:污水处理设备相对落后,缺乏创新能力;污水处理工艺较为单一,科研开发能力不足;污水处理行业人才匮乏,缺乏人才培养途径。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急需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过程生产线,来培养学生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的创新研发能力。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包括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和电控系统;所述配水模块包括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旋涡气泵和蠕动泵,所述旋涡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进气口,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通循环水罐的进气口,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料口连通蠕动泵的进料口;所述A2O模块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厌氧池的进料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料口,厌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缺氧池的进料口,第一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进料口;所述后处理模块包括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二缺氧池的进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第二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二好氧池的进料口,第二好氧池的出料口连通二沉池的进料口,二沉池的进料口还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二沉池的出料口连通加药池的进料口,二沉池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提装置,第一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一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污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排污口均连通排污管道,上述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控屏。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上均设置有循环水泵,各个循环水泵的进口、出口分别连通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液口、进液口。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罐的进液口还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且循环水罐的进液口与自来水上水管道之间设置第一流量计。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加药池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内部分别设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出料口分别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一进液口。进一步的,所述二沉池内部还设置有第四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二进液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第四流量计。利用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的实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进行配水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1)根据实践要求,通过触控屏手动设定控制系统循环水罐的液位上限、位差,并设定循环水罐温度上限、温差;1.2)向循环水罐内上水,待循环水罐的液位升至实践要求水位时,启动循环水罐上的循环水泵并维持运行状态,备用;1.3)启动漩涡气泵并调节漩涡气泵出风量,然后向循环水罐内补充空气,曝气去除循环水罐内水中的ClO-离子,备用;1.4)将循环水罐内的自来水经水循环水泵输送至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按照实践要求分别向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中加入设定比例的葡萄糖或面粉糊作为碳源,加入尿素作为氮源,加入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1.5)启动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上的循环水泵,使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中物料均匀混合,待处理污水源使用;1.6)启动蠕动泵,将第一配水池内的物料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待第一配水池液位下降到实践要求液位时停止输送;1.7)第二配水池内的物料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待第二配水池液位下降到实践要求液位时停止输送;2)进行A2O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2.1)开启厌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厌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厌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2.2)将厌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一缺氧池内,开启第一缺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第一缺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第一缺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2.3)向第一缺氧池内充入空气,并控制第一缺氧池内溶解氧含量在0.2-0.5mg/L范围内;2.4)将第一缺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一好氧池内,向第一好氧池内充入空气,充分曝气,使第一好氧池溶解氧含量在2-3mg/L范围内;2.5)将第一好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二缺氧池、二沉池;3)进行后处理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3.1)开启第二缺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第二缺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第二缺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3.2)向第二缺氧池内充入空气,并控制第二缺氧池内溶解氧含量在0.2-0.5mg/L范围内;3.3)将第二缺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二好氧池,向第二好氧池内充入空气,充分曝气,使第二好氧池溶解氧含量在2-3mg/L范围内;3.4)将第二好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二沉池;3.5)二沉池内的上层液体溢流至加药池,并对加药池内的液体取样检测,合格后加药处理,排放至排污管道;3.6)将第一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底层物料送入污泥浓缩池,在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后,排放至排污管道。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通过第二气提装置使厌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进行外回流,此回流作为UCT工艺执行;通过第三气提装置使第一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之间进行外回流,此回流作为A2O工艺执行。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通过第四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物料回流至厌氧池,此回流作为A2O工艺执行;通过第四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物料回流至第一缺氧池,此回流作为UCT工艺执行。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来来对水处理生产线进行教学实践,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相关知识,掌握生活污水各处理工序的基本原理,增强学生对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指标控制能力,提升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搭建、调试及控制运行的能力;2.通过电控系统更方便地控制各个电控器件的运行,学生通过在触控屏的操作控制各电控器件启闭和转速调节,可以实现整个动力设备的集中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实践工作效率;3.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中各个模块内的容器、罐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且各模块之间和管路之间可以自由拆装组合,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和电控系统;所述配水模块包括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旋涡气泵和蠕动泵,所述旋涡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进气口,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通循环水罐的进气口,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料口连通蠕动泵的进料口;所述A2O模块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厌氧池的进料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料口,厌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缺氧池的进料口,第一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进料口;所述后处理模块包括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二缺氧池的进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第二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二好氧池的进料口,第二好氧池的出料口连通二沉池的进料口,二沉池的进料口还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二沉池的出料口连通加药池的进料口,二沉池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提装置,第一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一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污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排污口均连通排污管道;上述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控屏。...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和电控系统;所述配水模块包括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旋涡气泵和蠕动泵,所述旋涡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进气口,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通循环水罐的进气口,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料口连通蠕动泵的进料口;所述A2O模块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厌氧池的进料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料口,厌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缺氧池的进料口,第一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进料口;所述后处理模块包括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二缺氧池的进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第二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二好氧池的进料口,第二好氧池的出料口连通二沉池的进料口,二沉池的进料口还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二沉池的出料口连通加药池的进料口,二沉池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提装置,第一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一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污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排污口均连通排污管道;上述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控屏。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上均设置有循环水泵,各个循环水泵的进口、出口分别连通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液口、进液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罐的进液口还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且循环水罐的进液口与自来水上水管道之间设置第一流量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加药池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器。5.如权利要求4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内部分别设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出料口分别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一进液口。6.如权利要求5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内部还设置有第四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二进液口。7.如权利要求6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第四流量计。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的实践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超辉杨宁宁张秀涛刘喆陈媛媛高领赵丽静高万贤张子谦贾文强孙铭洲马保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莱帕克物联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