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43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涉及小麦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的侧面嵌入安装有进料夹斗,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盛料板,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击打辊,壳体的内壁上倾斜朝下设有导料板,导料板下方设有多个磨壳辊,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吸壳罩,吸壳罩连接有集尘箱,壳体的底部设有接料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料板、击打辊、磨壳辊和吸壳罩,通过将带穗的小麦秸秆放置在导料板内夹持住,然后通过击打辊对其进行击打实现麦粒脱离秸秆,然后再通过磨壳辊和吸壳罩分别将麦壳脱离,以及将脱离后的麦壳进行吸附回收,实现全自动智能脱离,解决了现在小麦秸秆和麦壳脱离效率低且费力的问题。

An Intelligent Separator for Wheat Straw and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separator for wheat straw and wheat husk,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heat process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hell, the side of the shell is embedded with a feeding hopper,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lling plate,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hitting roller,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inclined upward and downward with a guide plate, a plurality of grinding rollers are arranged below the guide plate,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uction cover, the suction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a dust collecting box, and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box.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automatic intelligent separation by setting a guide plate, a beating roll, a grinding roll and a suction cover, clamping the spiked wheat straw in the guide plate, and then knocking the wheat grain out of the straw through the beating roll. Then the wheat shell is separated by the grinding roll and the suction cover respectively, and the separated wheat shell is adsorbed and recycled, so as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intelligent separ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of inefficient and laborious separation of wheat straw and wheat husk is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
本技术属于小麦处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
技术介绍
小麦割下以后还需要进行处理成小麦粒,这是将谷物除壳、去秆的过程。做这件事的老方法是用一个叫做"连枷"的使谷物与壳分离的器械连续地拍打麦子。接着是"扬"谷,必需将谷物往空中抛出,以便让风吹掉轻的、不想要的那部分谷子以及"谷壳",只留下落在后面的谷粒。这是艰苦的、劳累至极的工作,而且花费的时间又很长、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通过设置导料板、击打辊、磨壳辊和吸壳罩,通过将带穗的小麦秸秆放置在导料板内夹持住,然后通过击打辊对其进行击打实现麦粒脱离秸秆,然后再通过磨壳辊和吸壳罩分别将麦壳脱离,以及将脱离后的麦壳进行吸附回收,实现全自动智能脱离,解决了现在小麦秸秆和麦壳脱离效率低且费力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面嵌入安装有进料夹斗,进料夹斗的上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上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另一端穿过进料夹斗的壁连接有压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盛料板,盛料板的一端与进料夹斗处于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击打辊,击打辊上阵列设有多个击打杆,击打杆随着击打辊做朝向盛料板的上板面的圆周运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倾斜朝下设有导料板,导料板位于击打辊下方;所述导料板下方设有多个磨壳辊,磨壳辊上阵列设有多个磨壳钝刀;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吸壳罩,吸壳罩处于磨壳辊的下方,吸壳罩的一端穿过壳体的内壁连接有集尘箱;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接料箱。进一步地,所述击打杆包括固定臂和转动杆,固定臂固定安装在击打辊上,固定臂远离固定臂的一端设有长条形凹槽,长条形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杆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击打辊相配合的第一转动气缸,第一转动气缸上设有第二轴杆,第二轴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气缸的输出端上,另一端穿过壳体的壁固定连接击打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磨壳辊相配合的第二转动气缸,第二转动气缸上设有第三轴杆,第三轴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气缸的输出端上,另一端穿过壳体的壁固定连接磨壳辊。进一步地,所述盛料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显示控制屏,伸缩气缸、第一转动气缸和第二转动气缸均电性连接显示控制屏。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导料板、击打辊、磨壳辊和吸壳罩,通过将带穗的小麦秸秆放置在导料板内夹持住,然后通过击打辊对其进行击打实现麦粒脱离秸秆,然后再通过磨壳辊和吸壳罩分别将麦壳脱离,以及将脱离后的麦壳进行吸附回收,实现全自动智能脱离,解决了现在小麦秸秆和麦壳脱离效率低且费力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臂、转动杆和长条形凹槽,击打辊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动杆的自由端伸出在长条形凹槽外部,对盛料板的上板面上的小麦秸秆进行打击,击打后收到反向作用力的影响回弹到长条形凹槽,不影响击打辊的转动;3、本技术通过在盛料板的两侧固定安装限位板,防止小麦秸秆掉落到限位板的两侧,导致部分小麦秸秆打击不到;4、本技术通过设置倾斜的盛料板和导料板,便于下落的麦粒掉落其上,并顺其下落到下一道工序,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正视图;图5为图2的右视图;图6为图2的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盛料板,3-击打辊,4-导料板,5-磨壳辊,6-吸壳罩,7-集尘箱,8-接料箱,9-显示控制屏,11-进料夹斗,12-压板,21-限位板,31-击打杆,32-第一转动气缸,33-第二轴杆,51-磨壳钝刀,52-第二转动气缸,53-第三轴杆,111-伸缩气缸,112-伸缩杆,311-固定臂,312-转动杆,313-长条形凹槽,314-第一轴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壁”、“内”、“外”、“端”、“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所示,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侧面嵌入安装有进料夹斗11,进料夹斗11的上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111,伸缩气缸111上设有伸缩杆112,伸缩杆112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气缸111的输出端,另一端穿过进料夹斗11的壁连接有压板12,通过伸缩气缸111带动压板12将小麦秸秆夹持在进料夹斗11内;请一并参阅图2、图4和图6所示,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盛料板2,盛料板2的一端与进料夹斗11处于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小麦秸秆带有麦穗的一端平铺在盛料板2,掉落的麦粒沿着倾斜的盛料板2往下掉落;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击打辊3,击打辊3上阵列设有多个击打杆31,击打杆31的长度小于击打杆31距离盛料板2最近的距离,击打杆31随着击打辊3做朝向盛料板2的上板面的圆周运动,通过击打辊3带动击打杆31对盛料板2的上板面上的小麦秸秆进行打击,打击完之后,控制伸缩气缸111带动压板12将处理完的小麦秸秆取下来换上带穗的小麦秸秆,将麦粒从秸秆上打落,实现秸秆的脱离;壳体1的内壁上倾斜朝下设有导料板4,导料板4位于击打辊3下方,下落的麦粒掉落到导料板4上,并且顺着导料板4下落;导料板4下方设有多个磨壳辊5,磨壳辊5上阵列设有多个磨壳钝刀51,用于对下落的麦粒进行打磨去壳;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吸壳罩6,吸壳罩6处于磨壳辊5的下方,吸壳罩6的一端穿过壳体1的内壁连接有集尘箱7,集尘箱7内部设有风机,风机连接吸壳罩6,将经过多个磨壳辊5打磨后自然下落的麦壳进行吸附回收到集尘箱7内,实现麦壳的脱离;请参阅图1所示,壳体1的底部设有接料箱8,用于承接处理好的麦粒,且与接料箱8相对的壳体1的侧壁上铰链有门,便于取出接料箱8。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6所示,击打杆31包括固定臂311和转动杆312,固定臂311固定安装在击打辊3上,固定臂311远离固定臂311的一端设有长条形凹槽313,长条形凹槽313内转动连接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嵌入安装有进料夹斗(11),进料夹斗(11)的上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111),伸缩气缸(111)上设有伸缩杆(112),伸缩杆(112)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气缸(111)的输出端,另一端穿过进料夹斗(11)的壁连接有压板(12);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盛料板(2),盛料板(2)的一端与进料夹斗(11)处于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击打辊(3),击打辊(3)上阵列设有多个击打杆(31),击打杆(31)随着击打辊(3)做朝向盛料板(2)的上板面的圆周运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倾斜朝下设有导料板(4),导料板(4)位于击打辊(3)下方;所述导料板(4)下方设有多个磨壳辊(5),磨壳辊(5)上阵列设有多个磨壳钝刀(51);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吸壳罩(6),吸壳罩(6)处于磨壳辊(5)的下方,吸壳罩(6)的一端穿过壳体(1)的内壁连接有集尘箱(7);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接料箱(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嵌入安装有进料夹斗(11),进料夹斗(11)的上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111),伸缩气缸(111)上设有伸缩杆(112),伸缩杆(112)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气缸(111)的输出端,另一端穿过进料夹斗(11)的壁连接有压板(12);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盛料板(2),盛料板(2)的一端与进料夹斗(11)处于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击打辊(3),击打辊(3)上阵列设有多个击打杆(31),击打杆(31)随着击打辊(3)做朝向盛料板(2)的上板面的圆周运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倾斜朝下设有导料板(4),导料板(4)位于击打辊(3)下方;所述导料板(4)下方设有多个磨壳辊(5),磨壳辊(5)上阵列设有多个磨壳钝刀(51);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吸壳罩(6),吸壳罩(6)处于磨壳辊(5)的下方,吸壳罩(6)的一端穿过壳体(1)的内壁连接有集尘箱(7);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接料箱(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秸秆和麦壳智能脱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击打杆(31)包括固定臂(311)和转动杆(312),固定臂(311)固定安装在击打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华坦许雪艳马飞
申请(专利权)人:泗县金丰面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