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338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其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包括集烟室、冷却室和烟气流向控制装置,集烟室具有集烟口和第一输烟口,集烟口用于收集烟气;冷却室用于对集烟口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却室具有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和用于收集冷凝液的集液口,第二输烟口与第一输烟口连通,第三输烟口与集烟室的内部连通;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集烟口收集的烟气在集烟室与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缓解现有技术中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存在的油烟去除不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Fume treatment un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il fume processing device,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annealing process of oil pipes, including a smoke collecting chamber, a cooling chamber and a smoke flow direction control device. The smoke collecting chamber has a smoke collecting outlet and a first smoke feeding outlet, and the smoke collecting outlet is used for collecting smoke; the cooling chamber is used for condensing the smoke collected at the smoke collecting outlet to form a condensate, and the cooling chamber has a second smoke feeding outlet, a third The condensate collecting port, the second flue port and the first flue port are connected, and the third flue 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ior of the smoke collecting chamber. The flue gas flow direction control devic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flue gas collected by the smoke collecting port circulating between the smoke collecting chamber and the cooling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incomplete removal of oil fume and easy to cause secondary pollution in the method of annealing oil pipe to remove oil fume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烟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收集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烟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油管在轧机加工处理后,表面往往会存在有轧机油,如果不将油管表面的轧机油进行处理,在后续油管的退火加工时,会产生大量油烟,严重污染环境。现有技术的处理的方法通常是在进行油管退火处理前,首先采用化学法去油,比如将使用脱脂剂与轧机油反应,减少油管表面的轧机油,再将油管送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虽然脱脂剂可以去除油管表面大部分的轧机油,但是油管表面还会残留轧机油和脱脂剂,在油管退火处理时,残留轧机油和脱脂剂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存在有油烟去除不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处理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存在的油烟去除不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具有:集烟室,所述集烟室具有集烟口和第一输烟口,所述集烟口用于收集烟气;冷却室,用于对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所述冷却室具有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和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液的集液口,所述第二输烟口与所述第一输烟口连通,所述第三输烟口与所述集烟室的内部连通;以及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在所述集烟室与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室与所述集烟室并排设置,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所述第一输烟口、所述第二输烟口、所述第三输烟口后回到所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所述第一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输烟口处,能够将所述集烟室的烟气自所述第一输烟口经由所述第二输烟口抽送至所述冷却室。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高压离心风机,所述高压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输烟口处,能够将所述冷却室的未能完全液化的烟气自所述第三输烟口抽送至所述集烟室。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输出室,所述油管输出室与所述集烟室的靠近所述第一输烟口的一侧连通,在所述油管输出室的远离所述第一输烟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油管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防泄漏装置,所述防泄漏装置包括防泄漏管道和防泄漏离心风机,所述防泄漏管道位于所述油管输出室的外部,且所述防泄漏管道的一端靠近所述油管出口,所述防泄漏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管输出室的顶部或所述油管输出室的底部连通,所述防泄漏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防泄漏管道上,用于将所述防泄漏管道的一端的空气沿所述防泄漏管道抽送至所述油管输出室,从而在所述第二输出口与所述油管出口之间形成高压气流墙。进一步地,所述防泄漏管道靠近所述油管出口的一端形成为漏斗状。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加热室,所述油管加热室与所述集烟室的靠近所述集烟口的一侧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集烟室的周壁为内部形成为蓄热空间的中空周壁,在所述蓄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蓄热材料。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输烟口的内部和/或所述第三输烟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具有:集烟室,集烟室具有集烟口和第一输烟口,集烟口用于收集烟气;冷却室,用于对集烟口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却室具有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和用于收集冷凝液的集液口,第二输烟口与第一输烟口连通,第三输烟口与集烟室的内部连通;以及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集烟口收集的烟气在集烟室与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使用时,油管高温退火使表面的轧机油变为油烟,油烟经集烟口收集进入集烟室,并通过烟气流向控制装置,使集烟室收集的油烟依次经第一输烟口、第二输烟口进入冷却室,油烟在冷却室内冷凝形成冷凝液,并通过集液口将冷凝液收集,而且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能将冷却室内未冷凝的油烟经第三输烟口输送至集烟室,进行二次循环收集。与现有技术中的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无需退火前将油管化学脱脂处理,即可直接进行退火处理,退火产生的油烟循环收集,使油烟彻底收集,不造成二次污染。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集烟室;110-集烟口;120-第一输烟口;200-冷却室;210-第二输烟口;220-第三输烟口;300-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10-轴流风机;320-高压离心风机;400-油管输出室;410-油管出口;500-防泄漏装置;510-防泄漏管道;520-防泄漏离心风机;600-油管加热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烟处理装置,该油烟处理装置被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具有集烟室100、冷却室200以及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其中,集烟室100具有集烟口110和第一输烟口120,集烟口110用于收集烟气;冷却室200用于对集烟口110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却室200具有第二输烟口210、第三输烟口220和用于收集冷凝液的集液口(图中未示出),第二输烟口210与第一输烟口120连通,第三输烟口220与集烟室100的内部连通;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用于控制集烟口110收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具有:集烟室,所述集烟室具有集烟口和第一输烟口,所述集烟口用于收集烟气;冷却室,用于对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所述冷却室具有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和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液的集液口,所述第二输烟口与所述第一输烟口连通,所述第三输烟口与所述集烟室的内部连通;以及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在所述集烟室与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具有:集烟室,所述集烟室具有集烟口和第一输烟口,所述集烟口用于收集烟气;冷却室,用于对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所述冷却室具有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和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液的集液口,所述第二输烟口与所述第一输烟口连通,所述第三输烟口与所述集烟室的内部连通;以及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在所述集烟室与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与所述集烟室并排设置,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所述第一输烟口、所述第二输烟口、所述第三输烟口后回到所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所述第一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输烟口处,能够将所述集烟室的烟气自所述第一输烟口经由所述第二输烟口抽送至所述冷却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高压离心风机,所述高压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输烟口处,能够将所述冷却室的未能完全液化的烟气自所述第三输烟口抽送至所述集烟室。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处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东平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