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21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形成的具有内腔和上部开口的回转体形状。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并且D/H>2。并且,锅壁在上部开口处形成锅沿,锅沿设有环绕上部开口一周的封闭的空腔。电热煮饭器包括煲体和盖体。煲体内设置内锅;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的上方,当盖体盖合煲体时,盖体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内锅的高度较小而径向尺寸较大,可以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通过设置在锅沿内的封闭空腔起到隔热作用,可以避免与锅沿接触的零部件由于高温而损坏。

Internal pot and electric cooker with 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ner pot and an electric cooker with the inner pot. The main body of the inner pot is a rotating body with an inner cavity and an upper opening formed by the wall of the pot. The inner cavity has the largest diameter D and the height H and D/H>2. Moreover, a pot edge is formed at the upper opening of the pot wall, and a closed cavity surrounding the upper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pot edge. The electric cooker comprises a cooker body and a cover body. An inner pot is arranged in the cooker body, and the cover body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above the cooker body. When the cover body closes the cooker body, a cooking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cover body and the inner pot. According to the inner pot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electric heating cooker with it, the height of the inner pot is smaller and the radial dimension is larg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food in the inner pot, and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heating area of the inner pot, so as to make the food uniformly heated and optimize the cooking effect; by installing a closed cavity in the edge of the pot, the contact with the edge of the pot can be avoided. Parts are damaged by high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及具有其的电热煮饭器
本技术总地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诸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的电热煮饭器,内锅通常设置为锅体的径向尺寸与高度的比值较小。这样的内锅通常传热效率较低,在烹饪时锅内的食物可能会受热不均。另外,内锅通常设置于电热煮饭器主体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锅口与电热煮饭器主体的诸如中板等的不耐热的零部件接触。加热导致锅口的温度较高,容易导致这些零部件因为高温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锅和电热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锅,所述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形成的具有内腔和上部开口的回转体形状,所述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并且,所述锅壁在所述上部开口处形成锅沿,所述锅沿设有环绕所述上部开口一周的封闭的空腔。根据本技术的内锅,其高度较小而径向尺寸较大,可以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并且,通过设置在锅沿内的封闭空腔起到隔热作用,可以避免与锅沿接触的零部件由于高温而损坏。可选地,所述空腔内为真空。由此,真空状态的空腔可以使锅沿位置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可选地,所述空腔内填充有隔热介质。由此,隔热介质可以使锅沿位置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可选地,所述锅沿的外侧面设置有凹凸纹。由此,通过设置凹凸纹可以增加该表面的摩擦力,便于握持搬运。可选地,所述凹凸纹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0.1mm≤b≤2mm,其中,b为所述凹凸纹的最外端和最内端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此,凹凸纹的尺寸适中,在提供足够的摩擦力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度锐利划伤使用者。可选地,所述空腔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1mm<d≤6mm,其中,d为所述空腔沿径向方向的宽度。由此,空腔的尺寸适中,能够适应大部分电热煮饭器的尺寸。可选地,所述锅壁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直壁段以及连接所述底壁和所述直壁段的过渡段,其中,所述直壁段的回转母线为竖向的直线。由此,内锅具有较大的受热面积,并且竖向的直壁段便于对锅沿加工制造。可选地,所述内锅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0.45H≤H1≤0.67H,其中,H1为所述直壁段的高度。由此,可以适当增大下方的过渡段的高度,从而可增加内锅的加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同时也保证了直壁段也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够防止锅内的食物溢出。可选地,所述空腔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8mm≤h<H1,其中,h为所述空腔的竖向高度。由此,锅沿在高度方向上不会超出直壁段的尺寸范围,方便加工制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热煮饭器,其中,所述电热煮饭器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内设置有如前所述的任意一种内锅;以及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的上方,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根据本技术的电热煮饭器,其内锅的高度较小而径向尺寸较大,可以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并且,通过设置在锅沿内的封闭空腔起到隔热作用,可以避免与锅沿接触的零部件由于高温而损坏。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沿轴向的剖切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内锅沿轴向的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示的内锅进行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内锅可以应用于诸如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的电热煮饭器。如图1所示,内锅1大致为由锅壁围成的具有内腔的回转体。内腔用于在烹饪时容纳食材,其在上部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上部开口。用户可以通过锅口方便地添加或取放食材,或者对内腔进行清洗。内腔的容积通常在6L以下,例如可以为5L或4L等。这样,内锅1所容纳的食材大致能够满足一个家庭(三四个人)一餐所需的分量。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和高度H。特别地,在本技术中,限定其内腔的尺寸关系,使D/H>2。例如,可以为2.5或3。通过将内腔的最大直径D和高度H的比例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内锅1整体具有较大的宽度和较低的高度,从而有效降低食材在内锅1中的铺设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1底部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优化烹饪效果。内腔的形状和尺寸取决于锅壁。如图1所示,内锅1的锅壁可以分为侧壁11和底壁12两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12为水平延伸的直壁结构,也就是说,底壁12由构造为水平直线的回转母线绕回转轴旋转而形成。然而,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底壁设置为在其中心处略向上凹陷的结构。此时,底壁的回转母线为曲率较小的弧线,并且应该使弧线的弦位于弧线的下方。而对于侧壁11,在图1中可以看到,侧壁11包括直壁段111和过渡段112。直壁段111构成侧壁11的位于上部的部分,过渡段112构成侧壁11的位于下部的部分,其两端分别与直壁段111和底壁12连接。如图1所示,直壁段111的回转母线为竖向延伸的直线,过渡段112的回转母线为弧线。直壁段111和过渡段112的回转母线分别绕回转轴旋转一周,使得直壁段111形成为大致圆柱体侧面的形状,而过渡段112则形成为接近球面或椭球面的形状。由此,内腔在直壁段111对应的位置均为最大直径D,并且锅口处也为最大直径D,从而方便用户向内腔中取放食材。根据此实施方式,虽然过渡段112构成为侧壁11的一部分,但是其具有位于水平面的投影面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锅1的底部受热面积,从而能够提升内锅1的加热效果。优选地,直壁段111的竖向高度为H1,可以使其满足0.45H≤H1≤0.67H,比如可以使H1=0.55H。这样,可以适当增大下方的过渡段112的高度,从而提供合适的加热面积。另外,这样的设置还可以保证直壁段111具有足够的高度,能够防止内锅1中的流体状的食材在加热时由于沸腾等溢出。当然,以上仅为侧壁1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直壁段的回转母线也可以为与竖向成一定夹角的倾斜直线(此种情况下内腔最大直径处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设计方式确定),并且过渡段可以为一段倾斜的直线、多段依次连接的直线或者弧线与直线的组合的形式等。甚至可以不区分直壁段和过渡段,而使侧壁由构造为直线、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形成的具有内腔和上部开口的回转体形状,所述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并且,所述锅壁在所述上部开口处形成锅沿,所述锅沿设有环绕所述上部开口一周的封闭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形成的具有内腔和上部开口的回转体形状,所述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并且,所述锅壁在所述上部开口处形成锅沿,所述锅沿设有环绕所述上部开口一周的封闭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为真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填充有隔热介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沿的外侧面设置有凹凸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纹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0.1mm≤b≤2mm,其中,b为所述凹凸纹的最外端和最内端之间的水平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构造为满足如下关系式:1mm<d≤6mm,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涌梁恩松邱清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