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微带-同轴-波导过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881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带‑同轴‑波导过渡,主要应用于毫米波收发组件需要下穿、密封的领域,解决组件设计中微带线‑波导多层互联过渡的问题。设计中采用Rogers5880作为微带线的基片材料,同轴体采用专门设计的射频绝缘子,在同轴过渡处采用空气过渡,即保证了性能,又满足了装配的要求。该种微带‑同轴‑波导过渡,相对于传统的微带探针过渡,在毫米波频段,插损达到了0.1dB,驻波小于1.20。该种过渡结构已经应用于项目中,完成工程验证,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毫米波微带-同轴-波导过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
,具体是毫米波收发组件中多层信号之间传输微带-同轴-波导过渡问题。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毫米波收发组件技术的发展,高频段、小体积及集成化成为趋势。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单层传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组件的设计需求,多层信号传输可以很好的解决组件体积上的限制,使组件小型化成为可能。采用多层信号的传输形式,会引入信号之间的传输过渡问题,这就需要在不同信号层之间选择合适的传输形式进行信号互联。在毫米波频段,传统的多层互联形式有微带探针-波导过渡,微带-鳍线过渡等。微带探针-波导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积大,无法满足收发组件对体积的苛刻要求,不适合小型化组件的发展需求,而且,开放式的波导端口,不具有密封性。微带-鳍线过渡的主要问题是对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而且,传输损耗比较大。有必要设计一种满足收发组件要求的紧凑型微带-波导过渡。对于MMIC器件,采用表贴的形式粘接在腔体底部,在传统的传输系统中,微带线作为二维平面传输形式,可以与微波芯片进行良好的集成互联,而同轴体最大的优势就是传输形式比较灵活,传输链路前后可以保证很好的密封,避免水汽干扰。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毫米波微带‑同轴‑波导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微带板(2)、空气腔(3)、绝缘体(4)、波导(5)和同轴探针(6);微带板(2)粘接在腔体(1)的底部,同轴探针(6)位于波导(5)内,同轴探针(6)的内导体穿过绝缘体(4)和空气腔(3)与微带板(2)上的微带线焊接,同轴体(4)的内导体与微带线的焊盘处为环形,空气腔(3)为同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微带-同轴-波导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微带板(2)、空气腔(3)、绝缘体(4)、波导(5)和同轴探针(6);微带板(2)粘接在腔体(1)的底部,同轴探针(6)位于波导(5)内,同轴探针(6)的内导体穿过绝缘体(4)和空气腔(3)与微带板(2)上的微带线焊接,同轴体(4)的内导体与微带线的焊盘处为环形,空气腔(3)为同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微带-同轴-波导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体(4)采用标准的TL-1410-07射频绝缘子。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强武华锋李磊马云柱王洁廖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