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胶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69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线胶圈,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构造成所述过线胶圈的主体结构,所述本体部的内圈部分为薄壁结构,所述薄壁结构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互为相反面的第二面;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一面,由所述薄壁结构向内凹陷而成;开孔凸起结构,所述开孔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二面,所述开孔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相对于所述薄壁结构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过线胶圈,在售后接线或者生产接线时,拉动所述开孔凸起结构即可实现开孔,同时实现所述过线胶圈和导线的有效密封;且每个凹槽对应一种规格的过线孔,可根据导线规格选择对应的孔径,拉动所述开孔凸起结构即可实现不同孔径的开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线胶圈
本技术涉及线路连接结构件
,特别涉及一种过线胶圈。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电器产品中,有很多用到钣金电控盒的部件。电源导线通过电控盒时通常会用到过线胶圈,现有的过线胶圈为开放式形式,即导线经由过线圈中部的过线孔直接穿过,导线与过线胶圈之间会留有一定的空隙,该种结构的过线胶圈不具备防尘密封功能,虫鼠可通过空隙进入电器内部,破坏电器件和线路,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过线胶圈,以解决电器用过线胶圈不具备防尘防虫的功能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过线胶圈,所述过线胶圈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构造成所述过线胶圈的主体结构,所述本体部的外圈部分形成用于卡接的固定结构,所述本体部的内圈部分为薄壁结构,所述薄壁结构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互为相反面的第二面;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一面,由所述薄壁结构向内凹陷而成;开孔凸起结构,所述开孔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二面,所述开孔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相对于所述薄壁结构重合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面环绕,并形成闭环结构形式;每个所述凹槽形成的闭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线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胶圈包括:本体部(1),所述本体部(1)构造成所述过线胶圈的主体结构,所述本体部(1)的外圈部分形成用于卡接的固定结构(4),所述本体部(1)的内圈部分为薄壁结构,所述薄壁结构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互为相反面的第二面;至少一凹槽(2),所述凹槽(2)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一面,由所述薄壁结构向内凹陷而成;开孔凸起结构(3),所述开孔凸起结构(3)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二面,所述开孔凸起结构(3)与所述凹槽(2)相对于所述薄壁结构重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线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胶圈包括:本体部(1),所述本体部(1)构造成所述过线胶圈的主体结构,所述本体部(1)的外圈部分形成用于卡接的固定结构(4),所述本体部(1)的内圈部分为薄壁结构,所述薄壁结构包括第一面和与第一面互为相反面的第二面;至少一凹槽(2),所述凹槽(2)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一面,由所述薄壁结构向内凹陷而成;开孔凸起结构(3),所述开孔凸起结构(3)设置在所述薄壁结构的第二面,所述开孔凸起结构(3)与所述凹槽(2)相对于所述薄壁结构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在所述第一面环绕,并形成闭环结构形式;每个所述凹槽(2)形成的闭环结构,至少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开孔凸起结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环绕形状为圆环形,所述凹槽(2)还包括小圆圆周(21)、大圆圆周(22)和环带(23),所述小圆圆周(21)与所述大圆圆周(22)形成一条封闭的环带(23);所述开孔凸起结构(3)与所述环带(2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包括手持部(3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恒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