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224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地震剖面图;根据地震剖面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湖盆的位置获取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中心移动时,则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边缘移动时,则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采用该分析方法可在获得全区分布的地层的沉积相的基础上,获得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砂体的演化规律,从而得到更多的地质信息,有利于井位部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
,特别涉及一种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石油、天然气均生成并存储于沉积盆地当中,通过对沉积盆地当中各个地层的沉积相进行研究以寻找主力砂体,对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于沉积相的分析研究都是基于地震资料进行的。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地震相图,根据地震相图中呈现出的地震相的特点对沉积相进行分析。例如,剥蚀削截充填平行-杂乱反射弱-中振幅低-中连续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是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中的继承性主河道;楔状杂乱反射中-强振幅中频低-中连续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是浊积扇、三角洲前缘。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对于沉积盆地沉积相的研究是对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相单独进行研究,是隔时代的刻画,并且只对全区分布的地层的沉积相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会遗漏很多地质信息,不利于油气勘探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明确沉积盆地砂体的演化过程,为油气井井位部署提供依据。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地震剖面图;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湖盆的位置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中心移动时,则所述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边缘移动时,则所述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砂体对应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湖盆的位置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之后,所述分析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测井曲线图;根据所述测井曲线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测井曲线的形态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进一步地,所述测井曲线为自然伽马曲线,当测井曲线呈平直形时,则该段测井曲线对应的砂体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当测井曲线呈箱形、钟形、漏斗形、锯齿形时,则该段测井曲线对应的砂体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目标盆地的地震资料。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目标盆地的岩心资料。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沉积盆地部署有井位时,所述分析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目标盆地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地震属性图,包括:通过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目标沉积盆地中全区分布的地层位置,并对所述全区分布的地层的沉积相进行识别。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方法在获得全区分布的地层的沉积相的基础上,还能够获得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砂体的演化规律,从而得到更多的地质信息,有利于井位部署,有利于油气的勘探开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地震剖面图;图3为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测井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该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地震剖面图;步骤S2,根据地震剖面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湖盆的位置获取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中心移动时,则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边缘移动时,则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对于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砂体来说,在其沉积过程中,雨水减少,降水量减少,湖盆萎缩,湖盆水体下降,物缘方向来的砂体经历了进积过程,即水腿砂进。对于经历湖盆扩展过程沉积的砂体来说,在其沉积过程中,全球气候变暖,雨水充沛,总降水量增加,湖盆扩张,湖盆水体上升,物缘方向来的砂体经历的退积过程,即水进砂退。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方法在获得全区分布的地层的沉积相的基础上,还能够获得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砂体的演化规律,从而得到更多的地质信息,有利于井位部署,有利于油气的勘探开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全区分布的地层是指整个盆地都有发育、具有明确地质年代特征的地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一片水域形成的沉积盆地的地层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地,由于地震剖面图的分辨率较低,为了更准确的对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对于已经部署有井位的沉积盆地,可以通过分辨率更高的测井曲线对砂体的演化规律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测井曲线图;根据所述测井曲线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测井曲线的形态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测井曲线包括转时、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电阻率、全烃等,由于对岩性的敏感程度不同,测井曲线形态是与岩性相匹配的,岩性粗的砂岩向外拐,岩性细的泥岩平直,泥岩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而砂岩则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因此,通过测井曲线的形态判断砂体的岩性,就可以得出砂体的演化规律。对于自然伽马曲线来说,曲线的形态包括平直形、箱形、钟形、漏斗形、锯齿形等,当自然伽马曲线呈平直形时,说明其对应的砂体时泥岩,也就说明该段测井曲线对应的砂体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当测井曲线呈箱形、钟形、漏斗形、锯齿形等不平直的形态时,说明其对应的砂体时砂岩,也就说明该段测井曲线对应的砂体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于测井曲线形态的辨别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即可。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方法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采集目标盆地的地震资料以及岩心资料。具体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的方法来采集地震资料。地震采集之后再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例如进行校正、切除、叠加等处理。可通过钻取岩心来采集岩心资料。如果目标沉积盆地已经部署有井位(采油井或者采气井)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方法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获取目标盆地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对于已经部署有井位的沉积盆地进行地层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能够得出目前的井位部署是否合理,对于井位部署不合理的,可以根据地层演化规律分析结果重新部署井位。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析方法中,在步骤S1中,首先通过地震资料确定目标沉积盆地中全区分布的地层位置,并对全区分布的地层的沉积相进行识别。由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较低,因此可通过地震资料来确定目标沉积盆地中的全区分布的地层位置。对于通过地震资料来识别沉积相的方法,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例如,席状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地震剖面图;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湖盆的位置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中心移动时,则所述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边缘移动时,则所述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积盆地地层演化规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地震剖面图;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湖盆的位置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中心移动时,则所述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萎缩过程沉积的;当位于上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位于下层的砂体的地震解释轴向湖盆边缘移动时,则所述位于上层的砂体是经历湖盆扩张过程沉积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震剖面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砂体对应的地震解释轴相对于湖盆的位置获取所述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演化规律之后,所述分析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沉积盆地的测井曲线图;根据所述测井曲线图中相邻两个全区分布的地层之间的各层砂体对应的测井曲线的形态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宪保周立宏韩国猛姜文亚汪晓敏石倩茹马建英高勇滕钟杰宋效文陈双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