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562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柱塞捕捉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在工作时,柱塞的端部能够从开放的第一端进入管状部件内,并被钩部捕捉住。这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能够设置在井口管道内,安装方便,相对于现有的柱塞捕捉器旁接于井口管道的安装形式,其泄漏风险更小。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能够与柱塞端部的打捞头结合实现对柱塞的捕捉,进而无需在柱塞的周面设计捕捉槽,降低了柱塞的加工成本和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塞捕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石油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柱塞捕捉器。
技术介绍
石油井或天然气井在生产过程中,井底存在积液现象。当井底积液过多时,积液在井底形成的压力将阻碍石油或天然气沿井道上行,最终导致石油井或天然气井产能降低,甚至完全停产。为了解决积液问题,部分石油井或天然气井采用柱塞举升技术进行排水。柱塞是一种在石油井或天然气中往复上行运动的部件。柱塞下行至井底后,柱塞位于井底积液液面下方在柱塞上行时,位于柱塞上方的积液被柱塞举升上行,进而将井底的积液排出至井外。这样,能够降低井底积液产生的压力,达到石油井或天然气井增产的目的。采用柱塞举升技术的石油井或天然气井,在井口设置有柱塞捕捉器,用于在柱塞上行至井口时对柱塞进行捕捉,实现对柱塞的定位,且便于将柱塞从井中取出。现有的柱塞捕捉器存在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现有的柱塞捕捉器只能旁接在井口管道上,安装较困难,存在泄漏风险。现有的柱塞捕捉器从柱塞侧面与柱塞结合以实现对柱塞的捕捉,需要在柱塞的周面开设有与柱塞捕捉器结合的捕捉槽,提高了柱塞的加工成本和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塞捕捉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该柱塞捕捉器能够设置在井口管道内,安装方便,泄漏风险低。该柱塞捕捉器能够直接与柱塞的打捞头结合,进而无需在柱塞的周面设计捕捉槽,降低了柱塞的加工成本和设计难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柱塞捕捉器,包括:沿预设轴线延伸的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开放;以及设置在第一端,且径向向内凸出的钩部;其中,第一端被构造为在受径向向外的力时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径向向外的力消失后复原。进一步的,钩部靠近第一端的端面为第一承压面;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一承压面逐渐靠近预设轴线。进一步的,钩部靠近第二端的端面为第二承压面;沿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第二承压面逐渐靠近预设轴线。进一步的,管状部件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孔;长条孔从长条孔从第一端端面向第二端延伸,在管状部件的壁上分隔出多个扩张条,钩部设置在扩张条上。进一步的,扩张条被构造为在受径向向外的力时发生可复原的形变而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径向向外的力消失后复原。进一步的,柱塞捕捉器还包括设置在管状部件内壁,且径向向内凸出的收缩部,收缩部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柱塞捕捉器还包括设置在管状部件内的施压部件;施压部件被构造为在管状部件内沿预设轴线运动,并与收缩部可滑动地配合;施压部件被构造为与收缩部可滑动地配合时,对收缩部施加径向向外的力,并带动第一端径向向外扩张。进一步的,柱塞捕捉器还包括致动部件,致动部件沿预设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二端并与施压部件连接。进一步的,收缩部靠近第一端的端面为第一收缩面,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一收缩面逐渐靠近预设轴线;收缩部靠近第二端的端面为第二收缩面,沿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第二收缩面逐渐靠近预设轴线;第二收缩面沿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靠近预设轴线的趋势相对于第一收缩面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靠近预设轴线的趋势更加平缓。进一步的,管状部件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孔;长条孔从长条孔从第一端端面向第二端延伸,在管状部件的壁上分隔出多个扩张条,钩部和收缩部均设置在扩张条上。进一步的,扩张条被构造为在受径向向外的力时发生可复原的形变而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径向向外的力消失后复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在工作时,柱塞的端部能够从开放的第一端进入管状部件内,并被钩部捕捉住。这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能够设置在井口管道内,安装方便,相对于现有的柱塞捕捉器旁接于井口管道的安装形式,其泄漏风险更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能够与柱塞端部的打捞头结合实现对柱塞的捕捉,进而无需在柱塞的周面设计捕捉槽,降低了柱塞的加工成本和设计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柱塞捕捉器在捕捉柱塞时的状态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柱塞捕捉器在捕捉柱塞时的状态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柱塞捕捉器在捕捉柱塞时的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010-柱塞捕捉器;100-管状部件;100a-预设轴线;110-第一端;120-第二端;130-钩部;131-第一承压面;132-第二承压面;140-长条孔;150-扩张条;160-收缩部;161-第一收缩面;162-第二收缩面;170-施压部件;180-致动部件;020-柱塞;021-颈部;022-打捞头;030-井口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天然气井”可以是用于采集常规天然气的天然气井,也可以是用于采集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的天然气井。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包括管状部件100。管状部件100沿预设轴线100a延伸。管状部件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其中,第一端110为开放端。在第一端110设置有径向向内凸出的钩部130。钩部130为多个,并围绕预设轴线100a等间距布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钩部130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钩部130也可以为围绕预设轴线100a的环状。第一端110被构造为在受径向向外的力时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径向向外的力消失后复原。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管状部件100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预设轴线延伸的管状部件,所述管状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放;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且径向向内凸出的钩部;其中,所述第一端被构造为在受径向向外的力时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径向向外的力消失后复原。

【技术特征摘要】
1.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预设轴线延伸的管状部件,所述管状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开放;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且径向向内凸出的钩部;其中,所述第一端被构造为在受径向向外的力时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径向向外的力消失后复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为第一承压面;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承压面逐渐靠近所述预设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为第二承压面;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承压面逐渐靠近所述预设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件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从所述长条孔从所述第一端端面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壁上分隔出多个扩张条,所述钩部设置在所述扩张条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条被构造为在受径向向外的力时发生可复原的形变而径向向外扩张,并在径向向外的力消失后复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捕捉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内壁,且径向向内凸出的收缩部,所述收缩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柱塞捕捉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内的施压部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豪唐勇陈俊宏苏诗策刘树飞张忠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百胜野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