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崧敏专利>正文

组合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21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组合屋结构,其包括多个主模块、一地板模块及一对外墙模块,每一主模块具有一对墙板单元、一对侧连接单元、一顶板单元、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此对墙板单元、此对侧连接单元及顶板单元相链接成主模块,并藉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供多个主模块构成串接结构。地板模块设于多个主模块的下方,并链接固定为一体,此对外墙模块封覆多个主模块。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兼具组装的难度较低、相邻的主模块的卡合位置不易有漏水问题、模块化利于弹性运用,薄片状便于堆栈储存运送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屋结构
本技术有关一种组合屋结构,尤指一种兼具组装的难度较低、相邻的主模块的卡合位置不易有漏水问题、模块化利于弹性运用,薄片状便于堆栈储存运送的组合屋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退休族到较高海拔的山区置产享受林园生活十分普遍,而因此对于组合屋与货柜屋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组合屋,是将梁与柱分成多个可组合的形式,先进行房屋梁与柱的建构,之后,再组装屋顶、墙面、门窗等等。然而,这种类型的组合屋虽然可以组合,仍需要专业的营建人士来进行组装(甚至焊接),所需的工具与技术也比较专业。其次,由于梁与柱的长度较长,有些屋顶或墙面的体积也较大,因此,在运送过程上需要大型货车来运送。然而,对于许多处于山区的住户,有些道路是狭窄的产业道路或是经过陡坡,无法通行大型货车。另外,传统的货柜屋虽然方便,但由于体积大,当遇到狭窄的产业道路或是经过陡坡(或急弯),大货车及吊车无法通行,也限制了货柜屋的安装地点。有鉴于此,必须研发出可解决上述现有缺点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屋结构,其兼具组装的难度较低、相邻的主模块的卡合位置不易有漏水问题、模块化利于弹性运用,薄片状便于堆栈储存运送等优点。特别是,本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传统组合屋产生不易运送、不易储存、可能需要专业焊接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组合屋结构,其包括:多个主模块,该每一主模块具有一对墙板单元、一顶板单元、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该每一墙板单元具有一单模块宽度、一墙板顶缘、一第一墙板侧缘、一第二墙板侧缘及一墙板底缘;该顶板单元具有一对顶板连接缘、一第一顶板侧连接缘及一第二顶板侧连接缘;其中,该每一墙板顶缘连结该每一顶板连接缘,该对墙板单元及该顶板单元相链接成该主模块;该第一连接单元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及该第一顶板侧连接缘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而同时位于该对第二墙板侧缘及该第二顶板侧连接缘上;藉此,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供该多个主模块构成串接结构,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内部空间;一地板模块,设于该多个主模块的下方,并链接固定为一体;一对外墙模块,设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而封覆该内部空间。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该主模块为实心板片、空心板片其中至少一者。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该主模块为空心板片,并充填防火材料、隔热材料其中至少一者。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每一主模块又具有一对侧连接单元,该每一侧连接单元具有一侧连接底缘、一侧连接顶缘、一第一侧连接缘及一第二侧连接缘;该每一墙板顶缘连结该每一侧连接底缘,该每一侧连接顶缘分别连结该对顶板连接缘,则该对墙板单元、该对侧连接连单元及该顶板单元相链接成该主模块;该第一连接单元,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该对第一侧连接缘及该第一顶板侧连接缘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而同时位于该对第二墙板侧缘、该对第二侧连接缘及该第二顶板侧连接缘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该顶板单元为平板结构。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该顶板单元为拱形板结构;该每一主模块又包括一对顶侧连接单元,该每一顶侧连接单元具有一顶侧连接底缘、一顶侧连接顶缘、一第一顶侧连接缘及一第二顶侧连接缘;该每一顶侧连接底缘连结该每一墙板顶缘,该每一顶侧连接顶缘分别连结该对顶板连接缘,则该对墙板单元、该顶板单元及该对顶侧连接单元相链接成该主模块;该第一连接单元,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该第一顶板侧连接缘及该对第一顶侧连接缘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而同时位于该对第二墙板侧缘、该第二顶板侧连接缘及该对第二顶侧连接缘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每一主模块又具有一对侧连接单元,该每一侧连接单元具有一侧连接底缘、一侧连接顶缘、一第一侧连接缘及一第二侧连接缘;该每一墙板顶缘连结该每一侧连接底缘,该每一顶侧连接底缘连结该每一侧连接顶缘,则该对墙板单元、该对侧连接连单元、该顶板单元及该对顶侧连接单元相链接成该主模块;该第一连接单元,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该对第一侧连接缘、该第一顶板侧连接缘及该对第一顶侧连接缘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而同时位于该对第二墙板侧缘、该对第二侧连接缘、该第二顶板侧连接缘及该对第二顶侧连接缘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该墙板单元又具有一窗口,用以使该组合屋通风透气。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现以下列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于后: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主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的主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C为本技术的主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D为本技术的主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其他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组合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多个主模块的局部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其他角度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其他角度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主模块的分解的示意图。图9为图8的组合后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多个主模块患接后的示意图。【主要元件】10主模块10A墙板单元10B侧连接单元10C顶板单元10D顶侧连接单元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03内部空间11A墙板顶缘11B第一墙板侧缘11C第二墙板侧缘11D墙板底缘11E窗口12A侧连接底缘12B侧连接顶缘12C第一侧连接缘12D第二侧连接缘13A顶板连接缘13B第一顶板侧连接缘13C第二顶板侧连接缘14A顶侧连接底缘14B顶侧连接顶缘14C第一顶侧连接缘14D第二顶侧连接缘20地板模块30外墙模块M第一连接单元N第二连接单元L单模块宽度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A、2、3、4及5,本技术为一组合屋结构,其第一实施例包括多个主模块10、一地板模块20及一对外墙模块30。关于该每一主模块10,具有一对墙板单元10A、一顶板单元10C、一第一连接单元M及一第二连接单元N。该每一墙板单元10A具有一单模块宽度L、一墙板顶缘11A、一第一墙板侧缘11B、一第二墙板侧缘11C及一墙板底缘11D。该顶板单元10C具有一对顶板连接缘13A、一第一顶板侧连接缘13B及一第二顶板侧连接缘13C。其中,该每一墙板顶缘11A连结该每一顶板连接缘13A,则该对墙板单元10A及该顶板单元10C相链接成该主模块10。关于该第一连接单元M,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11B及该第一顶板侧连接缘13B上。关于该第二连接单元N,与该第一连接单元M相对应,而同时位于该对第二墙板侧缘11C及该第二顶板侧连接缘13C上。藉此,该第一连接单元M与该第二连接单元N,供该多个主模块10构成串接结构,并具有一第一端101、一第二端102及一内部空间103(如图6、7、8、9及10所示)。关于该地板模块20,设于该多个主模块10的下方,并连结固定为一体。关于该对外墙模块30,设于该第一端101及该第二端102,而封覆该内部空间103。实务上,该主模块10可为实心板片、空心板片其中至少一者。当为空心板片,可再充填防火材料、隔热材料其中至少一者。关于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参阅图1B),其与第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主模块,该每一主模块,具有一对墙板单元、一顶板单元、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该每一墙板单元具有一单模块宽度、一墙板顶缘、一第一墙板侧缘、一第二墙板侧缘及一墙板底缘;该顶板单元具有一对顶板连接缘、一第一顶板侧连接缘及一第二顶板侧连接缘;其中,该每一墙板顶缘连结该每一顶板连接缘,则该对墙板单元及该顶板单元相链接成该主模块;该第一连接单元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及该第一顶板侧连接缘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而同时位于该对第二墙板侧缘及该第二顶板侧连接缘上;藉此,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供该多个主模块构成串接结构,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内部空间;一地板模块,设于该多个主模块的下方,并链接固定为一体;一对外墙模块,设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而封覆该内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8 TW 1062126841.一种组合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主模块,该每一主模块,具有一对墙板单元、一顶板单元、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该每一墙板单元具有一单模块宽度、一墙板顶缘、一第一墙板侧缘、一第二墙板侧缘及一墙板底缘;该顶板单元具有一对顶板连接缘、一第一顶板侧连接缘及一第二顶板侧连接缘;其中,该每一墙板顶缘连结该每一顶板连接缘,则该对墙板单元及该顶板单元相链接成该主模块;该第一连接单元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及该第一顶板侧连接缘上;该第二连接单元与该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而同时位于该对第二墙板侧缘及该第二顶板侧连接缘上;藉此,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供该多个主模块构成串接结构,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内部空间;一地板模块,设于该多个主模块的下方,并链接固定为一体;一对外墙模块,设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而封覆该内部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模块为实心板片、空心板片其中至少一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模块为空心板片,并充填防火材料、隔热材料其中至少一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每一主模块又具有一对侧连接单元,该每一侧连接单元具有一侧连接底缘、一侧连接顶缘、一第一侧连接缘及一第二侧连接缘;该每一墙板顶缘连结该每一侧连接底缘,该每一侧连接顶缘分别连结该对顶板连接缘,则该对墙板单元、该对侧连接连单元及该顶板单元相链接成该主模块;该第一连接单元,同时位于该对第一墙板侧缘、该对第一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崧敏
申请(专利权)人:洪崧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