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302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包括上连接管、控制器、中间壳体、下连接管、中心轴、第一电机、气缸及若干连接臂;上连接管的下端与中间壳体的上端相连接,下连接管的上端与中间壳体的底部相连接,中心轴及第一电机位于中间壳体内,气缸位于上连接管内,气缸的输出杆穿出上连接管插入于中间壳体内后与中心轴的上端相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轴的下端相连接,中间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孔槽,其中,一个孔槽对应一个连接臂,各连接臂均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弹簧,控制器与第一电机的控制端、气缸的控制端及第二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该工具能够打通原竹的内隔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竹建筑结构领域,涉及一种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
技术介绍
在全球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竹子由于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成材早及产量高等特点,已经大量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在一些多地震地区或旅游观光区,现有原竹在应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去除原竹中的内隔板,即竹节,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相类似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该工具能够打通原竹的内隔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包括上连接管、控制器、中间壳体、下连接管、中心轴、第一电机、气缸及若干连接臂;上连接管的下端与中间壳体的上端相连接,下连接管的上端与中间壳体的底部相连接,中心轴及第一电机位于中间壳体内,气缸位于上连接管内,气缸的输出杆穿出上连接管插入于中间壳体内后与中心轴的上端相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轴的下端相连接,中间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孔槽,其中,一个孔槽对应一个连接臂,各连接臂均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弹簧,其中,第一套筒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孔槽固定于中心轴上,第二套筒的一端经第一套筒的另一端插入于第一套筒内,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管(1)、控制器、中间壳体(3)、下连接管(2)、中心轴(8)、第一电机(9)、气缸(7)及若干连接臂;上连接管(1)的下端与中间壳体(3)的上端相连接,下连接管(2)的上端与中间壳体(3)的底部相连接,中心轴(8)及第一电机(9)位于中间壳体(3)内,气缸(7)位于上连接管(1)内,气缸(7)的输出杆穿出上连接管(1)插入于中间壳体(3)内后与中心轴(8)的上端相连接,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与中心轴(8)的下端相连接,中间壳体(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孔槽,其中,一个孔槽对应一个连接臂,各连接臂均包括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及弹簧(6),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通竹内隔板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管(1)、控制器、中间壳体(3)、下连接管(2)、中心轴(8)、第一电机(9)、气缸(7)及若干连接臂;上连接管(1)的下端与中间壳体(3)的上端相连接,下连接管(2)的上端与中间壳体(3)的底部相连接,中心轴(8)及第一电机(9)位于中间壳体(3)内,气缸(7)位于上连接管(1)内,气缸(7)的输出杆穿出上连接管(1)插入于中间壳体(3)内后与中心轴(8)的上端相连接,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与中心轴(8)的下端相连接,中间壳体(3)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孔槽,其中,一个孔槽对应一个连接臂,各连接臂均包括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及弹簧(6),其中,第一套筒(4)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孔槽固定于中心轴(8)上,第二套筒(5)的一端经第一套筒(4)的另一端插入于第一套筒(4)内,第二套筒(5)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后固定有第二电机(10),弹簧(6)位于第一套筒(4)内,且弹簧(6)套接于第二套筒(5)上,弹簧(6)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轴(8)上,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际平靳贝贝田黎敏寇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