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泽毅专利>正文

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18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包括底承座和支撑座;底承座的截面呈矩形;底承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减振腔;第一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若干第一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底承座内;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槽;支撑座固定在底承座上;支撑座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且支撑座顶面的倾斜角度为45°;支撑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减振腔和若干第三减振腔;第二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若干第二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支撑座的内底部;第三减振腔的截面呈三角形;若干第三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支撑座的内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质量轻、结构强度高,搬运轻松,使用寿命长,对数控车床的实际生产十分有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车床领域,具体涉及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
技术介绍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一方面,数控车床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力,振动力加上工作组件本身的重量会对底座产生较大的压力,底座自身结构强度不够容易产生机械疲劳,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有害的影响;另一方面,现有数控车床体积大,质量大,搬运麻烦,并且容易压迫损坏工厂车间的地面。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强度高、质量轻的数控车床的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强度高、质量轻的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本专利技术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包括底承座和支撑座;所述底承座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底承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减振腔;所述第一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若干第一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底承座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数目与所述第一减振腔的数目一致,每一个所述第一减振腔的下方对应一个所述加强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减振腔与所述加强槽相互连通;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底承座上;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且所述支撑座顶面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减振腔和若干第三减振腔;所述第二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若干第二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底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减振腔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若干第三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顶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减振腔的数目与所述第二减振腔的数目一致,每一个所述第三减振腔的下方对应一个第二减振腔;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减振腔与所述第二减振腔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底承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第一减振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底承座底部的一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双层加强槽;所述第一双层加强槽的隔板上设置有螺孔。优选地,所述底承座底部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双层加强槽;所述第二双层加强槽的隔板上设置有螺孔。优选地,所述底承座底部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双层加强槽的两侧;所述第二双层加强槽的隔板向外凸出与两片所述固定片构成工字型加强固定件。优选地,所述第二减振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截面呈相互对称的三角形,所述第一腔体位于矩形的左上侧,所述第二腔体位于矩形的右下侧;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三减振腔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减振腔中的第一腔体连通。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内还设置有若干第四减振腔和若干第五减振腔;所述若干第四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底部,并且所述若干第四减振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右侧;所述第五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底部,并且所述第五减振腔设置在所述第四减振腔的右侧。优选地,所述第四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五减振腔的截面呈三角形。优选地,从所述支撑座顶面的斜坡下端到所述支撑座顶面的斜坡上端依次划分有第一运行面、第二运行面和第三运行面。优选地,所述第一运行面的中段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运行面的中段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运行面的中段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底座内部设置有各种减振腔,可将数控车床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力层层传递吸收抵消掉;同时各减振腔之间的隔板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加强结构,提高了自身的结构强度;减振腔的设置,大大减少了底座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外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底部示意图。标识说明:1-底承座,11-第一减振腔,12-加强槽,13-通气孔,14-第一双层加强槽,15-第二双层加强槽,16-工字型加强件,2-支撑座,21-第二减振腔,211-第一腔体,212-第二腔体,22-第三减振腔,23-第四减振腔,24-第五减振腔,3-第一运行面,4-第二运行面,5-第三运行面,6-鼓风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3,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包括底承座1和支撑座2;底承座1的截面呈矩形;底承座1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减振腔11;第一减振腔11的截面呈矩形;若干第一减振腔11均匀排列设置在底承座1内;相邻的两个第一减振腔11相互连通;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槽12;加强槽12的数目与第一减振腔11的数目一致,每一个第一减振腔11的下方对应一个加强槽12;相对应的第一减振腔11与加强槽12相互连通;支撑座2固定在底承座1上;支撑座2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且支撑座2顶面的倾斜角度为45°;支撑座2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减振腔21和若干第三减振腔22;第二减振腔21的截面呈矩形;若干第二减振腔21均匀排列设置在支撑座1的内底部;相邻的两个第二减振腔21相互连通;第三减振腔22的截面呈三角形;若干第三减振腔22均匀排列设置在支撑座1的内顶部;相邻的两个第三减振腔22相互连通;第三减振腔22的数目与第二减振腔21的数目一致,每一个第三减振腔22的下方对应一个第二减振腔21;相对应的第三减振腔22与第二减振腔22相互连通。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底承座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13;通气孔13和第一减振腔11连通。利于第一减振腔11内部的通风、干燥。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底承座1底部的一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双层加强槽14,第一双层加强槽14的隔板上设置有螺孔;底承座1底部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双层加强槽15,第二双层加强槽15的隔板上设置有螺孔。通过螺栓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设置双层加强槽提高连接部位的结构强度。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底承座1底部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设置在第二双层加强槽15的两侧;第二双层加强槽15的隔板向外凸出与两片固定片构成工字型加强固定件16。工字型加强固定件16可以进步提高与地面连接部位的结构强度。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减振腔21包括第一腔体211和第二腔体212;第一腔体211和第二腔体212的截面呈相互对称的三角形,第一腔体211位于矩形的左上侧,第二腔体212位于矩形的右下侧;第一腔体211和第二腔体212连通;第三减振腔22与相对应的第二减振腔21中的第一腔体211连通。支撑座2内还设置有若干第四减振腔23和若干第五减振腔24;若干第四减振腔23均匀排列设置在支撑座1的内底部,并且若干第四减振腔23设置在第二腔体212的右侧;第五减振腔24均匀排列设置在支撑座1的内底部,并且第五减振腔24设置在第四减振腔23的右侧。第四减振腔23的数目与第二腔体212的数目一致,每一个第四减振腔23与一个第二腔体212对应,对应的第四减振腔23与第二腔体212相互连通;第五减振腔24的数目与第四减振腔23的数目一致,每一个第五减振腔24与一个第四减振腔23对应,对应的第五减振腔24与第四减振腔23相互连通。第四减振腔23的截面呈矩形;第五减振腔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承座和支撑座;所述底承座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底承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减振腔;所述第一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若干第一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底承座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数目与所述第一减振腔的数目一致,每一个所述第一减振腔的下方对应一个所述加强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减振腔与所述加强槽相互连通;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底承座上;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且所述支撑座顶面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减振腔和若干第三减振腔;所述第二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若干第二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底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减振腔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若干第三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顶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减振腔的数目与所述第二减振腔的数目一致,每一个所述第三减振腔的下方对应一个第二减振腔;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减振腔与所述第二减振腔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承座和支撑座;所述底承座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底承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减振腔;所述第一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若干第一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底承座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槽;所述加强槽的数目与所述第一减振腔的数目一致,每一个所述第一减振腔的下方对应一个所述加强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减振腔与所述加强槽相互连通;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底承座上;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且所述支撑座顶面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减振腔和若干第三减振腔;所述第二减振腔的截面呈矩形;所述若干第二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底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减振腔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若干第三减振腔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内顶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减振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减振腔的数目与所述第二减振腔的数目一致,每一个所述第三减振腔的下方对应一个第二减振腔;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减振腔与所述第二减振腔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承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第一减振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承座底部的一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双层加强槽;所述第一双层加强槽的隔板上设置有螺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承座底部的另一侧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双层加强槽;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毅
申请(专利权)人:陈泽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