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78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包括上盖、下壳体和试管定位板,所述上盖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延伸边,所述上延伸边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盖定位件;所述试管定位板上均匀开设有试管插孔,所述试管定位板的宽边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板延伸耳,所述板延伸耳的一侧设置有锁紧件;所述下壳体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延伸边,所述下延伸边上开设有盖定位孔和板固定槽;所述锁紧件卡扣于所述下延伸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试管架内的放射性物质全封闭于铅制盒体内,使得在放置和转移试管的时候放射性物质不会损伤医护人员;所述试管定位板快速定位、准确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在需要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清洗的时候可以快捷的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
本技术涉及试管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
技术介绍
核医学科,曾称为同位素室、同位素科,是利用现代核科技的技术手段,即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放射性核素是指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等),通过衰变形成的核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的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引入生物体内,应用放射探测方法来对其进行精确定性、定量及定位测量,可分为体内诊断和体外诊断两大类;体内诊断是把放射性核素引入活体内,进行脏器功能测量或显像,体外诊断是把放射性核素放在试管中进行放射性免疫测量或活性分析。现有的试管架通常是由架体机若干圆形插孔构成,这类试管架在收容放射性测量用的试管的时候由于试管未进行屏蔽防护,通过试管架上的空档对于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伤害;同时,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的过程中,试管架极易被放射性核素污染,所以需要经常清洗试管架,常规的试管架尤其是塑料拼装型试管架沟槽较多,不易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试管架内的放射性物质全封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包括上盖(1)、下壳体(2)和试管定位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延伸边(4),所述上延伸边(4)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盖定位件(5);所述试管定位板(8)的上面为平面,所述试管定位板(8)上均匀开设有试管插孔(7),所述试管定位板(8)的宽边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板延伸耳(13),所述板延伸耳(13)的一侧设置有锁紧件(9);所述下壳体(2)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延伸边(3),所述下延伸边(3)上开设有盖定位孔(11)和板固定槽(12),所述盖定位孔(11)的中心线与所述盖定位件(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盖定位孔(11)的形状、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包括上盖(1)、下壳体(2)和试管定位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延伸边(4),所述上延伸边(4)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盖定位件(5);所述试管定位板(8)的上面为平面,所述试管定位板(8)上均匀开设有试管插孔(7),所述试管定位板(8)的宽边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板延伸耳(13),所述板延伸耳(13)的一侧设置有锁紧件(9);所述下壳体(2)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延伸边(3),所述下延伸边(3)上开设有盖定位孔(11)和板固定槽(12),所述盖定位孔(11)的中心线与所述盖定位件(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盖定位孔(11)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盖定位件(5)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板固定槽(12)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板延伸耳(13)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锁紧件(9)卡扣于所述下延伸边(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定位板(8)的长边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板定位件(14),所述下延伸边(3)上开设有板定位槽(10),所述板定位槽(10)的形状与所述板定位件(14)的形状相同,所述板定位槽(10)的尺寸与所述板定位件(14)的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核医学诊断检测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定位孔(11)为通孔或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珍和谦黄捷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