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575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采用分段式双球囊,将第一球囊定位在左锁骨下动脉下缘至腹腔干之间的上半部分区域内,可以阻隔近端主动脉,最大程度控制失血;第二球囊定位在肾动脉下缘至髂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下半部分区域内,可以在腹腔干与肾动脉之间失血被隔绝的同时,选择性的对双侧下肢等重要器官进行灌注;即实现选择性的对无损伤相关区域进行液体灌注,解决脏器及肢体缺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应用于战场及急诊情况下躯干及重要脏器出血的止血。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复苏性主动脉阻塞球囊(REBOA)是在急诊无法彻底对躯干及腹腔脏器出血进行止血的情况下将球囊置入主动脉的相应区域进行血流阻滞,为彻底手术止血争取时间。但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球囊阻塞的远端主动脉完全被隔绝,其供血的脏器及肢体处于严重缺血状态,即便后期复苏也将会面临“缺血再灌注”损伤;2、部分阻塞球囊(p-REBOA)会对远端脏器及肢体的供血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会造成加重失血的危害。中国专利申请CN106924862A公开了一种主动脉腔内双水平球囊阻断加压输注系统,包括主导管、主动脉弓部球囊和主动脉远端球囊,以及给球囊注水或注入气体的通道及注射口。此专利申请虽然提供了一种主动脉腔内双球囊装置,强调“经股动脉置管”实现的“主动脉弓加压灌注”,因而创新地设计并运用于失血性心脏骤停CECA)的复苏。在失血性心脏骤停发生期间,通过逆主动脉血流方向的置管方式所实现的主动脉弓加压灌注,可在主动脉弓内形成逆向加压血流,主动脉弓部球囊充气暂时阻断输注液向主动脉远端流失,使得以最短的时间能够开启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灌注,同时产生主动脉弓部血压升高的动力,改善脑灌注,最终实现提高失血性心脏骤f亭的复苏效果。并且,在自主循环建立之前及自主循环建立后,所述系统在主动脉腔内分别于主动脉弓部及腹主动脉远端分叉部位两个水平导管球囊可先后选择性充气阻断主动脉腔,阻断部位和时机还可根据CPP恢复情况及出血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水平的球囊紧急充气阻断。但是在球囊充气阻断后,对于双球囊之间的位置以及远端球囊下方的脏器、肢体等都无法得到供血,时间一长其供血的脏器及肢体处于严重缺血状态,即便后期复苏也将会面临“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能够避免国际上现有复苏性球囊造成的远端肢体及脏器缺血现象,又能够保证远端肢体及脏器的功能及活性,增加抢救成功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包括:主导管,其顶端第一开口为主导管输注出口,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被置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腔内,而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第一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一球囊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下缘至腹腔干之间的上半部分区域内;第一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球囊,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一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第二球囊,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中段部分;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二球囊位于肾动脉下缘至髂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下半部分区域内;第二球囊注入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上;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球囊,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二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三尾端注射口;第二开口,开设于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的主导管上;第二辅助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内部;所述第二辅助导管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辅助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向第二开口处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四尾端注射口;第三开口,开设于第二球囊以下的部分;第三辅助导管,附着在所述主导管内部;所述第三辅助导管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三辅助导管的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向第三开口处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五尾端注射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和第二球囊注入导管置于体外的部分标有刻度。达到控制置入长度的目的,确保置入位置准确。使用时可以确保第一球囊在左锁骨下动脉下缘至腹腔干之间的上半部分区域内,第二球囊在肾动脉下缘至髂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下半部分区域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尾端注射口内装有压力泵,所述主导管的底端的分支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其接收来自于所述主导管的顶端部位的主动脉弓腔内压力,并连接体外的接受显示器。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尾端注射口内装有加压注射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尾端注射口内装有加压注射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的形状是圆球形或椭圆柱球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距所述第一球囊下方1‐2cm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口开设于距所述第二球囊下方1‐2cm处。进一步的,所述的所有注射口,均可设置单向阀,或采用统一肝素帽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采用分段式双球囊,将第一球囊定位在左锁骨下动脉下缘至腹腔干之间的上半部分区域内,可以阻隔近端主动脉,最大程度控制失血;第二球囊定位在肾动脉下缘至髂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下半部分区域内,可以在腹腔干与肾动脉之间失血被隔绝的同时,选择性的对双侧下肢等重要器官进行灌注。即实现选择性的对无损伤相关区域进行液体灌注,解决脏器及肢体缺血问题;2、不同于部分阻断的小容量球囊,本设计采用加压注射器,可以设置成定时灌注,也可以切换成手动模式手动灌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导管,2为主导管输注出口,3为第一尾端注射口,4为第一球囊,5为第一球囊注入导管,6为第二尾端注射口,7为第二球囊,8为第二球囊注入导管,9为第三尾端注射口,10为第二开口,11为第二辅助导管,12为第四尾端注射口,13为第三开口,14为第三辅助导管,15为第五尾端注射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包括:主导管1,其顶端第一开口为主导管输注出口2,当所述主导管1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2被置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腔内,而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3;第一球囊4,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当所述主导管1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一球囊4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下缘至腹腔干之间的上半部分区域内;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上;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球囊4,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一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6;第二球囊7,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中段部分;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二球囊位于肾动脉下缘至髂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下半部分区域内;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上;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球囊7,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二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三尾端注射口9;第二开口10,开设于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7之间的主导管上,距所述第一球囊下方1‐2cm处。第二辅助导管11,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内部;所述第二辅助导管11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10,所述第二辅助导管11的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向第二开口处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四尾端注射口12;第三开口13,开设于第二球囊以下的部分,距所述第二球囊下方1‐2cm处。第三辅助导管14,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内部;所述第三辅助导管14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1),其顶端第一开口为主导管输注出口(2),当所述主导管(1)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2)被置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腔内,而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3);第一球囊(4),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当所述主导管(1)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一球囊(4)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下缘至腹腔干之间的上半部分区域内;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上;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球囊(4),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一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6);第二球囊(7),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中段部分;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二球囊位于肾动脉下缘至髂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下半部分区域内;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上;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球囊(7),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二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三尾端注射口(9);第二开口(10),开设于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7)之间的主导管上;第二辅助导管(11),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内部;所述第二辅助导管(11)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10),所述第二辅助导管(11)的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向第二开口处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四尾端注射口(12);第三开口(13),开设于第二球囊以下的部分;第三辅助导管(14),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内部;所述第三辅助导管(14)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口(13),所述第三辅助导管(14)的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向第三开口处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五尾端注射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灌注式主动脉阻断双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1),其顶端第一开口为主导管输注出口(2),当所述主导管(1)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主导管输注出口(2)被置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腔内,而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一尾端注射口(3);第一球囊(4),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顶端以下的部分;当所述主导管(1)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一球囊(4)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下缘至腹腔干之间的上半部分区域内;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上;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球囊(4),所述第一球囊注入导管(5)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一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二尾端注射口(6);第二球囊(7),连接在所述主导管的中段部分;当所述主导管被放置在主动脉腔内时,所述第二球囊位于肾动脉下缘至髂动脉分叉处之间的下半部分区域内;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上;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球囊(7),所述第二球囊注入导管(8)的引至体外的底端为用于向所述第二球囊内注入气体或无菌水的第三尾端注射口(9);第二开口(10),开设于第一球囊(4)和第二球囊(7)之间的主导管上;第二辅助导管(11),附着在所述主导管(1)内部;所述第二辅助导管(11)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10),所述第二辅助导管(11)的引至体外的尾端为用于向第二开口处灌注液体或血液的第四尾端注射口(12);第三开口(13),开设于第二球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清声张昊景在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