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54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包括面膜本体,所述面膜本体为贴覆于脸部的全脸面膜,该面膜本体贯穿设置有对应于脸部的眼、口、鼻处的二个眼部开口、一鼻部开口及一口部开口,该面膜本体包括基材层、颗粒层及凝胶层,所述在该基材层上设置有一用于抗光伤害、保湿及调节皮肤弹性的泡叶藻萃取层,所述颗粒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脸颊、额头、下巴处,所述凝胶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左右眼袋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显著预防紫外线UVA伤害的特点,减少紫外线UVA所造成的脸部皮肤伤害,同时具有维持角质细胞排列,使皮肤角质层完整,补水保湿的功效,透气性好,敷用简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膜,尤其涉及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今人们为了能够维持外在样貌并延缓老化,以致于脸部保养已成为现代人的每日重要课题,如今大气层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及污染而遭到破坏,人类或多或少会遭受紫外线UVA伤害,与此同时,由于年龄的变化和长期接触不良的环境因素,皮肤会逐渐失去对外界污染和微生物的防护功能,对周围的危害越加敏感,皮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差,皮肤的外观、物理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各种方式改变,出现细线和皱纹、弹性缺失、松垂增加、坚实感缺失、色泽的均匀性缺失、表面纹理粗糙和斑状的色素沉着等现象。较不明显但可测定的作为皮肤老化发生或经历长期环境损害的改变包括细胞和组织活力的一般性下降、细胞复制率降低、皮肤血流减缓、水分减少、结构和功能上的误差累积以及皮肤自我重建和修复的能力下降。面膜作为美容保养品的一种载体,其目的是弥补卸妆与洗脸仍然不足的清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它活性成分实现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等保养功能。而目前市面上防护紫外线UVA对脸部皮肤伤害的面膜产品只有极少数,且防护效果不佳,同时还具有补水保湿能力不强,面膜材质不透气,敷用时麻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具有显著预防紫外线UVA伤害的特点,减少紫外线UVA所造成的脸部皮肤伤害,同时具有维持角质细胞排列,使皮肤角质层完整,补水保湿的功效,透气性好,敷用简便,实用性强。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包括面膜本体,所述面膜本体为贴覆于脸部的全脸面膜,该面膜本体贯穿设置有对应于脸部的眼、口、鼻处的二个眼部开口、一鼻部开口及一口部开口,该面膜本体包括基材层、颗粒层及凝胶层,所述在该基材层上设置有一用于抗光伤害、保湿及调节皮肤弹性的泡叶藻萃取层,所述颗粒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脸颊、额头、下巴处,所述凝胶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左右眼袋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膜本体的外边缘对应于脸部的眼角两侧、脸颊两侧及下巴两侧均设置有调节开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真空密封包装在外包装袋的内部,所述盒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托盘,所述面膜本体设置在托盘上,所述托盘的一侧设置有拖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颗粒层由若干颗粒物组成,该颗粒物由软磁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为具有亲水性的非织造织物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毫米至5毫米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叶藻萃取层的厚度为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泡叶藻萃取层的结构设计,使面膜具有抗紫外线UVA伤害的优点,泡叶藻萃取层的泡叶藻萃取物可维持角质细胞排列,使皮肤角质层完整,同时形成更多天然保湿因子,加强皮肤锁水能力,具有高度的保湿锁水的作用;同时可减少胶原蛋白纤维被分解可,增加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结合,增加玻尿酸生成,具有调节皮肤弹性的作用。2、采用颗粒层的结构设计,使面膜的泡叶藻萃取物更好的被面部肌肤所吸收,具有按摩肌肤及辅助吸收的功效,同时防止面膜使用者走动或挪动导致面膜脱落或变形。3、采用凝胶层的结构设计,加强对眼部的保护,舒缓眼部的疲劳,减淡黑眼圈及消除眼部的浮肿。4、采用托盘及拖条的结构设计,使面膜更容易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面膜本体不会被拉扯,避免面膜的撕坏及变形的问题,方便敷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材层、颗粒层及凝胶层的示意图;图3为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与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包括面膜本体1,所述面膜本体1为贴覆于脸部的全脸面膜,采用全脸型的结构设计,使脸部每一处皮肤都能受到面膜的滋养及保护,该面膜本体1贯穿设置有对应于脸部的眼、口、鼻处的二个眼部开口11、一鼻部开口12及一口部开口13,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用者在敷用面膜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该面膜本体包括基材层2、颗粒层3及凝胶层4,所述在该基材层2上设置有一用于抗光伤害、保湿及调节皮肤弹性的泡叶藻萃取层21,采用泡叶藻萃取层21的结构设计,使面膜具有抗紫外线UVA伤害的优点,泡叶藻萃取层21的泡叶藻萃取物可提升TGM1以及KRT的表现量,因此可维持角质细胞排列,使皮肤角质层完整;且可提升FLG,AQP3,GBA,HAS3的表现量,形成更多天然保湿因子(NMF),可加强皮肤锁水能力,具有高度的保湿锁水的作用,与此同时,泡叶藻萃取物可降低MMP2的表现量,提升LOX及HAS3表现量,减少胶原蛋白纤维被分解可,增加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结合,增加玻尿酸生成,具有调节皮肤弹性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颗粒层3对应设置于脸部的脸颊、额头、下巴处,所述颗粒层3由若干颗粒物组成,该颗粒物由软磁材料制成。采用颗粒层的结构设计,使面膜的泡叶藻萃取物更好的被面部肌肤所吸收,具有按摩,辅助的功效,同时有效防止面膜使用者走动或挪动导致面膜脱落或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凝胶层4对应设置于脸部的左右眼袋处,所述凝胶层4由无水咖啡因、透明质酸、香茶菜萃取物及黄瓜萃取物制得。采用凝胶层4的结构设计,加强对眼部的保护,舒缓眼部的疲劳,减淡黑眼圈及消除眼部的浮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膜本体1的外边缘对应于脸部的眼角两侧、脸颊两侧及下巴两侧均设置有调节开口14。采用调节开口14的结构设计,使面膜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方便面膜的敷用,更好调整面膜的大小及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盒体6,所述盒体6真空密封包装在外包装袋的内部,所述盒体6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托盘,所述面膜本体1设置在托盘61上,所述托盘61的一侧设置有拖条62。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使面膜更容易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不被拉扯,造成面膜的撕坏及变形,方便敷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2为具有亲水性的非织造织物层。所述基材层2的厚度为1毫米至5毫米之间。所述泡叶藻萃取层21的厚度为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采用非织造织物层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面膜的亲水性及稳定性;同时减小面膜的厚度,使面膜更加精致,高效。本技术的重点主要在于:1、采用泡叶藻萃取层的结构设计,使面膜具有抗紫外线UVA伤害的优点,泡叶藻萃取层的泡叶藻萃取物可维持角质细胞排列,使皮肤角质层完整,同时形成更多天然保湿因子,加强皮肤锁水能力,具有高度的保湿锁水的作用;同时可减少胶原蛋白纤维被分解可,增加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结合,增加玻尿酸生成,具有调节皮肤弹性的作用。2、采用颗粒层的结构设计,使面膜的泡叶藻萃取物更好的被面部肌肤所吸收,具有按摩肌肤及辅助吸收的功效,同时防止面膜使用者走动或挪动导致面膜脱落或变形。3、采用凝胶层的结构设计,加强对眼部的保护,舒缓眼部的疲劳,减淡黑眼圈及消除眼部的浮肿。4、采用托盘及拖条的结构设计,使面膜更容易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面膜本体不会被拉扯,避免面膜的撕坏及变形的问题,方便敷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包括面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本体为贴覆于脸部的全脸面膜,该面膜本体贯穿设置有对应于脸部的眼、口、鼻处的二个眼部开口、一鼻部开口及一口部开口,该面膜本体包括基材层、颗粒层及凝胶层,所述在该基材层上设置有一用于抗光伤害、保湿及调节皮肤弹性的泡叶藻萃取层,所述颗粒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脸颊、额头、下巴处,所述凝胶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左右眼袋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叶藻保湿面膜,包括面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本体为贴覆于脸部的全脸面膜,该面膜本体贯穿设置有对应于脸部的眼、口、鼻处的二个眼部开口、一鼻部开口及一口部开口,该面膜本体包括基材层、颗粒层及凝胶层,所述在该基材层上设置有一用于抗光伤害、保湿及调节皮肤弹性的泡叶藻萃取层,所述颗粒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脸颊、额头、下巴处,所述凝胶层对应设置于脸部的左右眼袋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叶藻保湿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本体的外边缘对应于脸部的眼角两侧、脸颊两侧及下巴两侧均设置有调节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叶藻保湿面膜,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咏翔
申请(专利权)人:百岳特美肤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