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带电组件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331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火带电组件及烹饪器具,防火带电组件包括:带电部件和防火结构,防火结构围设出防火腔,所述防火腔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带电部件,并与所述带电部件之间预留有散热间隙。本申请通过在烹饪器具的带电零部件外面设置防火结构,能够提高带电部件的防火性能;通过对防火结构主壁厚和与带电器件之间的间隙和角度等进行限定,达到提高防火性能目标的同时,又能够对带电部件进行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火带电组件及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火带电组件及包含该防火带电组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电饭煲等电器产品,通常包含有电路板等带电零部件,且这些带电零部件的发热比较大。为了散热,现有产品大多直接将这些带电零部件暴露在外,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带电零部件发生过热或起火等危险时,会直接影响其他结构,反之,当带电零部件外侧发生过热或起火等危险时,也会直接影响带电零部件的安全;二是带电零部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更易受灰尘、潮湿等不良环境影响,进而引起带电部件工作异常,使其故障率增多,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带电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火带电组件的烹饪器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火带电组件,包括:带电部件;和防火结构,围设出防火腔,所述防火腔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带电部件,并与所述带电部件之间预留有散热间隙。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防火带电组件,通过在带电部件外侧增设防火结构,利用防火结构围设出防火腔,使防火腔至少部分包围带电部件,从而在结构上将带电部件与其他零部件隔离开来,对带电部件及其他零部件均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既能够避免带电部件本身发生过热或起火危险时对其他零部件造成影响,也能够避免其他零部件发生过热或起火危险时对带电部件产生影响,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带电部件的防火性能,提高了带电部件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防火结构的隔离作用还可以有效减少灰尘、潮湿等恶劣环境因素对带电部件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了带电部件的故障率,提高了带电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此外,防火腔与带电部件之间还预留有散热间隙,散热间隙保证了带电部件能够进行有效散热,从而在提高带电部件防火性能的同时,还保证了带电部件的散热性能,进而降低了带电部件发生过热或起火危险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带电部件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火带电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15mm。防火腔的内壁面与带电部件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使得防火腔的内壁面与带电部件的外壁面近似于平行设置,这样二者之间的散热间隙的尺寸大致上均匀一致,既合理利用了带电部件的外侧空间,又提高了防火结构与带电部件的配合稳定性;防火腔的内壁面与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防火腔的内壁面与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散热间隙的宽度,将散热间隙的宽度限定在大于或等于0.5mm的范围内,进一步限定在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的范围内,更进一步限定在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15mm的范围内,既保证了带电部件具有理想的散热性能,又兼顾了整机尺寸限制,具有良好的综合效果。当然,由于带电部件的结构不一定完全规则,故而其外壁面的形状也不一定完全规则,因此,防火腔的内壁面与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不一定完全平行,二者之间的散热间隙的尺寸也不一定完全一致,故而该方案中的散热间隙的宽度指的是防火腔的内壁面与带电部件的外壁面较为接近平行且面积相对较大的部位处的散热间隙的宽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火结构包括主围板,所述主围板围设出所述防火腔。防火结构包括主围板,主围板围设出防火腔,对带电部件起到了有效的隔离作用,板状结构占用空间小,且易于加工成各种所需的形状。当然,防火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比如与带电部件接触配合的结构,用于固定防火结构的部件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围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围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围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4mm。将主围板的厚度限定在大于或等于1mm的范围内,进一步限定在大于或等于1.5mm的范围内,更进一步限定在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4mm的范围内,既保证了主围板能够达到良好的防火性能,又兼顾了产品的整机尺寸及防火结构的生产工艺限制,具有良好的综合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火结构上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带电部件包括接线端子和安装在所述接线端子处的导线,所述导线沿着第一方向安装在所述接线端子处,并沿着第二方向穿过所述出线口伸出所述防火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共线。在防火结构上开设出线口,便于带电部件合理走线,从而优化产品的线路布局;带电部件包括接线端子和导线,导线沿着第一方向安装在接线端子处,并沿着第二方向穿过出线口伸出防火结构,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共线,因而有效提高了出线口处的防火性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在10°至90°的范围内。将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限定在10°至90°的范围内,既保证了出线口处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又有利于导线顺利伸出防火结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火结构由耐温绝缘阻燃的材料制成;和/或,所述防火结构与所述带电部件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或者形成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防火结构与所述带电部件通过紧固件相连或者相卡接或者相粘接;和/或,所述带电部件为线圈盘或者发热盘或者电路板。防火结构由耐温绝缘阻热的材料制成,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copolymer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阻燃PP(Polypropylene,聚丙烯)塑料或镀锌板等,进一步地提高了带电部件的防火性能。防火结构与带电部件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这样防火结构可以拆卸下来,便于带电部件的维修或更换;防火结构与带电部件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式结构,这样防火结构与带电部件可以一体成型,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防火结构与带电部件的连接方式也不受具体限制,比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钉、铆钉等)固定相连,结构简单,且连接可靠;也可以通过卡扣等结构相卡接,装配过程简单快捷;也可以通过胶黏剂粘接在一起,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连,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线圈盘、发热盘和电路板是烹饪器具中较为常见的带电部件,故而为其设置防火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防火性能。当然,带电部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本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火带电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防火带电组件包括线圈盘和/或发热盘和/或电路板。防火带电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火带电组件包括线圈盘和/或发热盘和/或电路板,即:可以对烹饪器具中的多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电部件;和防火结构,围设出防火腔,所述防火腔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带电部件,并与所述带电部件之间预留有散热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电部件;和防火结构,围设出防火腔,所述防火腔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带电部件,并与所述带电部件之间预留有散热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腔的内壁面与所述带电部件的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15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结构包括主围板,所述主围板围设出所述防火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围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围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火带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何柏锋杨保民何新华潘典国周忠宝刘小力刘经生区达理瞿月红黄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