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攀洪专利>正文

一种被子及被子的制作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279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助眠用品领域,旨在解决较薄的被子质量过轻、质量较大的被子超出保暖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被子及被子的制作工具,被子包括边缘密封的底层和面层,底层与面层之间设有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第一中层与第二中层之间设有填充层,填充层包括颗粒状的填充物,填充物的密度大于底层、面层、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的密度,其厚度薄、质量大,在保温需求较小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安抚助眠的作用,整体配重均匀,体感舒适;其制作工具包括杆式填充工具和格式填充工具两种,用于确定每个填充单元的填充物量,并方便将填充物投放于填充层内对应的位置,形成均匀排列的堆积点,方便后期绗缝,无需额外的称量工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子及被子的制作工具
本技术涉及助眠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被子及被子的制作工具。
技术介绍
被子是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居用品。目前市场上被子种类繁多,有普通棉被、羽绒被、羊毛被、纤维被、蚕丝被、竹炭被等,起到了基本保暖的作用,但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一床好的被子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使人们白天精力充沛。现有的被子,在相同材质的情况下,其保暖效果和被子质量成正比关系。研究表明,传统加重的被子能够从心理上提高安全感,具备安抚助眠的效果,但传统加重的被子的保温效果太好,适用于温度较低的情况,当温度较高时,会导致体温上升,反而引起睡眠质量降低;而保暖性低的被子往往质量小,不具备安抚助眠的效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们的一些蹬、踢、翻身等活动,容易使被子滑落,露出身体需要在睡眠中保暖的部位,从而造成使用者受风、着凉,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被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较薄的被子质量过轻、质量较大的被子超出保暖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被子的制作工具。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被子,包括边缘密封的底层和面层,所述底层与所述面层之间设有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所述第一中层与所述第二中层之间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用于增加被子重量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颗粒状物质,所述填充物的密度大于所述底层、面层、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的密度。专利技术人改变传统的被子的结构,专利技术了一种被子,其具有外部的底层和面层,中部用于保暖的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其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之间设置填充层,在被子满足保暖需求、但质量较轻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层内的密度较大颗粒状物质来增大被子的整体质量,从而使被子具有足以安抚助眠的质量。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填充物包括二氧化硅颗粒、铁砂、塑料颗粒、橡胶颗粒、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珍珠母、牡蛎、紫石英、酸枣仁、柏子仁中的一种。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填充层包括多个填充单元,所述填充物均匀分布于各填充单元内。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中层、所述第二中层分别采用柔性多孔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中层、所述第二中层朝向所述填充层的一面设置有防止填充物漏出的防漏层,所述防漏层的孔径小于填充物的颗粒粒径。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填充物的总质量介于使用者体重的3%~15%之间,经多次研究表明,填充物质量在使用者的体重的3%~15%之间时,助眠效果最佳。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填充单元呈矩形,多个所述填充单元矩阵排列,每个所述填充单元的边长大于等于2cm、小于等于20cm。一种被子的制作工具,包括:填充板和活动板,所述填充板上设有用于投放填充物的投放孔,所述投放孔贯穿所述填充板,所述填充板底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容置腔插接配合或分离,从而封闭和打开所述投放孔。制作被子时,先铺设底层、第一中层,然后将本制作工具放置于第一中层上,使投放孔对应于填充区域,然后将填充物放入投放孔,每个投放孔的填充物的质量大致相等,再将底部的活动板抽出,使投放孔内的填充物颗粒自由下落在对应的位置形成堆积点,再将第二中层和面层依次铺设缝合,并进行绗缝将各堆积点隔开,形成分离的填充单元。本制作工具用于将填充物投放于填充层内对应的位置,使填充物形成均匀排列的堆积点,方便后期绗缝成分离的填充单元,填充物颗粒能够固定在各个填充单元内,使被子的配重始终均匀。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填充板边缘设有定位边,所述定位边用于与被子的边缘对齐从而定位,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拉手,所述拉手伸出所述容置腔。一种被子的制作工具,包括:插入杆,所述插入杆上设有多个用于盛放填充物的容纳槽,容纳槽与所述被子上的填充单元对应。制作时,先将底层、第一中层、第二中层、面层依次铺设好,再在填充区域进行第一次绗缝,形成绗道,然后将填充物装入插入杆上的容纳槽内,将插入杆伸入绗道,接着翻转插入杆,使各个容纳槽内的填充物颗粒落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堆积点,最后进行二次绗缝,将各堆积点分隔开,形成分离的填充单元。本制作工具用于将填充物投放于填充层内对应的位置,使填充物形成均匀排列的堆积点,方便后期绗缝成分离的填充单元,填充物颗粒能够固定在各个填充单元内,使被子的配重始终均匀。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插入杆的一端设有手柄。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技术提供的一种被子,其具有外部的底层和面层,中部用于保暖的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其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之间设置填充层,在被子满足保暖需求、但质量较轻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层内的密度较大颗粒状物质来增大被子的整体质量,从而使被子具有足以安抚助眠的质量,被子整体的配重均匀,人体各处受力均匀,体感舒适。本技术提供的制作工具,用于将填充物投放于填充层内对应的位置,使填充物形成均匀排列的堆积点,方便后期绗缝形成分离的填充单元,填充物颗粒能够固定在各个填充单元内,使被子的配重始终均匀;且通过使用本制作工具,能够迅速确定每个填充单元的填充物的量,无需额外的称量工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被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格式填充工具;图4为图3中的B-B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杆式填充工具。图标:100-底层;200-第一中层;300-第二中层;400-面层;500-填充层;510-填充单元;600-格式填充工具;610-填充板;611-定位边;612-投放孔;620-活动板;621-拉手;700-杆式填充工具;710-容纳槽;720-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边缘密封的底层和面层,所述底层与所述面层之间设有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所述第一中层与所述第二中层之间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用于增加被子重量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颗粒状物质,所述填充物的密度大于所述底层、面层、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的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边缘密封的底层和面层,所述底层与所述面层之间设有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所述第一中层与所述第二中层之间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用于增加被子重量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颗粒状物质,所述填充物的密度大于所述底层、面层、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的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包括二氧化硅颗粒、铁砂、塑料颗粒、橡胶颗粒、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珍珠母、牡蛎、紫石英、酸枣仁、柏子仁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包括多个填充单元,所述填充物均匀分布于各填充单元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层、所述第二中层分别采用柔性多孔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中层、所述第二中层朝向所述填充层的一面设置有防止填充物漏出的防漏层,所述防漏层的孔径小于填充物的颗粒粒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攀洪
申请(专利权)人:徐攀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