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273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中施药手段单一、容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发病前处理、环境控制和霜霉病病期处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纳米氧化亚铜预处理的基础上,将乙蒜素和吡唑醚菌酯等比例溶解于乳油(环己酮和轻质芳香烃溶剂石脑油)中,使药液可以更好的粘附在叶面,浸透至植物表皮内部,或渗透至病菌、病虫体内,大大增强了药剂的防效。采用植物源抗菌物质代替一部分的化学抑菌药,大大减少了化学类农药的使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黄瓜(Cucumisativus),又名胡瓜、王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缘植物,在露地和大棚都可种植,属于四季都可供应的蔬菜。其主要食用部分为幼嫩的果实,营养丰富,每100克黄瓜中含水分97克,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钙、磷、铁、维生素等,可直接食用。目前,在众多的果蔬中,黄瓜以其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多数人喜食而名列前茅,是世界各国主要栽培的蔬菜作物之一。由于黄瓜在整个生育期内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容易发生病虫害,尤其是在大棚、日光温室这种栽培模式下连作,导致病原菌大量积累,更容易引发一些病虫害。黄瓜霜霉病是有机黄瓜生产中主要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是有机黄瓜生产主要障碍。黄瓜霜霉病的致病菌为古巴假霜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菌目、假霜霉菌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其对黄瓜生长的威胁极大,流行性广,蔓延趋势较高,在黄瓜种植上,霜霉病能够终年不断发生危害,在冬季,病菌能够以孢子囊形式在黄瓜植株上继续为害,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4-5天的潜伏期,当相对湿度达到83%以上时,发病的叶片上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主要随气流传播,对黄瓜种植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导致黄瓜减产,品质降低。黄瓜霜霉病在实际生产中造成的危害较严重,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该病的防治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防治黄瓜霜霉病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重要前提,首先配合以农业防治,可选择与施肥、灌水等农事操作相结合的农业防治措施,创造不适宜其发病的环境条件,可以做到前期预防发病。再以生态防治、营养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要辅助手段,但当黄瓜大棚内出现发病中心后,只有适当的进行化学防治,才能缓解和控制病害的蔓延危害。然而近年来,黄瓜病虫害的防治药剂多为一些老品种,种类及施药方法单一,容易产生抗药性,且黄瓜等蔬菜的安全间隔期较短,要求防治药剂毒性较低,再加上农药种类的缺乏,容易造成防治不力或残留过重的问题,且化学农药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另外,菜农对黄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了解不清,对防治药剂的使用时期、施药方法、注意事项等了解不全面,往往导致不能对症用药,盲目性较大,防治费用提高,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中施药手段单一、容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植物源抗菌物质代替一部分的化学抑菌药,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化学类农药的使用量,另一方面,通过两者科学的配比,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控起到了更好的效果。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发病前处理:使用纳米氧化亚铜粉体分散于500-800倍重量的水中,喷施于黄瓜叶面,每公顷用量3-4.5kg,每隔一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5次,喷洒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所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的制备方法是:将20mL0.5mol/L硫酸铜溶液和0.1g聚乙二醇加入到烧瓶中,磁力搅拌下,将0.5mol/L4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30min后加入50mL0.1mol/L抗坏血酸溶液,继续搅拌30min;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氧化亚铜,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2)环境控制:在步骤(1)结束后,控制棚内温度在30-32℃,3-5天后,控制晚间室温不低于15℃,清晨室温不低于10℃,并通风排湿,降低湿度至60-70%;(3)霜霉病病期处理:在步骤(1)和步骤(2)后出现病株时,进行下一步化学防治,防治方法如下:将吡唑醚菌酯和乙蒜素等比例混合后,溶解于两倍重量的溶剂中,并加入混合溶液重量10-15%的乳化剂和混合溶液重量3-5%的渗透剂,混合均匀后按照30-35g/亩的用量进行叶面喷施,共喷施两次,相隔7-10天;步骤(1)中烘箱的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2-5小时。步骤(3)中所述溶剂为环己酮和轻质芳香烃溶剂石脑油按照体积比1:2-4混合而得。步骤(3)中所述乳化剂为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磺酸钙按照质量比2-3:1混合而得。步骤(3)中所述渗透剂为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步骤(1)和步骤(3)的喷施时间为下午12-15点。本专利技术所使用药剂均市售可得。本专利技术在病害发生前对黄瓜叶面预喷施低浓度的纳米氧化亚铜的水溶液,起到初步预防的功效。氧化亚铜禁带宽度为2.2eV,是一种典型的金属缺位p型半导体。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禁带宽度,氧化亚铜具有光学性能、磁学性能、催化性能、传感性能。特别的,氧化亚铜还具有很好的抑菌性能,可应用在海洋防污、抗菌纺织品、污水治理等领域。Cu2O纳米颗粒在光催化过程中起到活性中心的作用,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并产生非常活跃的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和活性氧离子O2-,直接或间接损害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和内容物泄漏。一般认为活性氧自由基的寿命和作用距离都很短,只有纳米颗粒与细菌接触时活性氧自由基才起作用,因此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与表面电性对其抑菌杀菌性能起关键作用。受此启发,专利技术人将氧化亚铜制备成纳米颗粒,创造性的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代替部分农药的使用。同时针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黄瓜霜霉病病菌的孢子囊在温度15-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3%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生的孢子越多,因此进一步的在初步防止后进行温湿度的控制,将大大减少霜霉病的发病概率。最后,在前两种措施防控力度不足,出现病株时,启动化学防控手段。在化学防控部分,专利技术人也并未使用药性较强的杀菌类农药,而是使用植物源-乙蒜素代替了一部分的化学类农药。乙蒜素是高效、无公害植物源农药的代表产品,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抗生素—大蒜素的衍生物,是大蒜素的乙基同系物,杀菌谱广,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的铲除作用和内吸性。也可调节植物生长,促进萌发,提高出苗率,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可以作为大部分复配农药的原料。本专利技术在纳米氧化亚铜预处理的基础上,将乙蒜素和吡唑醚菌酯等比例溶解于乳油(环己酮和轻质芳香烃溶剂石脑油)中,使药液可以更好的粘附在叶面,浸透至植物表皮内部,或渗透至病菌、病虫体内,大大增强了药剂的防效。这样的三部处理,每一步都可以降低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概率,保证黄瓜的高产和优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发病前处理:使用纳米氧化亚铜粉体分散于800倍重量的水中,喷施于黄瓜叶面,每公顷用量3kg,每隔一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次,喷洒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所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的制备方法是:将20mL0.5mol/L硫酸铜溶液和0.1g聚乙二醇加入到烧瓶中,磁力搅拌下,将0.5mol/L4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30min后加入50mL0.1mol/L抗坏血酸溶液,继续搅拌30min;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氧化亚铜,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2)环境控制:在步骤(1)结束后,控制棚内温度在30-32℃,3天后,控制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发病前处理:使用纳米氧化亚铜粉体分散于500‑800倍重量的水中,喷施于黄瓜叶面,每公顷用量3‑4.5kg,每隔一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5次,喷洒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所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的制备方法是:将20m L 0.5mol/L硫酸铜溶液和0.1g聚乙二醇加入到烧瓶中,磁力搅拌下,将0.5mol/L 40m 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30min后加入50m L 0.1mol/L抗坏血酸溶液,继续搅拌30min;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氧化亚铜,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2)环境控制:在步骤(1)结束后,控制棚内温度在30‑32℃,3‑5天后,控制晚间室温不低于15℃,清晨室温不低于10℃,并通风排湿,降低湿度至60‑70%;(3)霜霉病病期处理:在步骤(1)和步骤(2)后出现病株时,进行下一步化学防治,防治方法如下:将吡唑醚菌酯和乙蒜素等比例混合后,溶解于两倍重量的溶剂中,并加入混合溶液重量10‑15%的乳化剂和混合溶液重量3‑5%的渗透剂,混合均匀后按照30‑35g/亩的用量进行叶面喷施,共喷施两次,相隔7‑10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黄瓜霜霉病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发病前处理:使用纳米氧化亚铜粉体分散于500-800倍重量的水中,喷施于黄瓜叶面,每公顷用量3-4.5kg,每隔一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5次,喷洒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所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的制备方法是:将20mL0.5mol/L硫酸铜溶液和0.1g聚乙二醇加入到烧瓶中,磁力搅拌下,将0.5mol/L4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30min后加入50mL0.1mol/L抗坏血酸溶液,继续搅拌30min;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得到氧化亚铜,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纳米氧化亚铜粉体;(2)环境控制:在步骤(1)结束后,控制棚内温度在30-32℃,3-5天后,控制晚间室温不低于15℃,清晨室温不低于10℃,并通风排湿,降低湿度至60-70%;(3)霜霉病病期处理:在步骤(1)和步骤(2)后出现病株时,进行下一步化学防治,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鹏崔爱华宿刚爱芮文利杨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丰邦植物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