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918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系统,涉及人工降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水箱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水泵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有第一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直板一表面阵列有喷头;底座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鼓风机和电源电极,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在模拟生态环境时不够真实的问题;通过设置喷头和水量调节器,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的降雨大小不可调的问题;通过在圆台上设置渗水孔,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不可以将雨水重新回收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降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在模拟生态环境时不够真实,真实环境中的降雨伴随着雷电大风,而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只有降雨装置,模拟的不够真实;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的降雨大小不可调,不同季节的降雨大小不同,降雨大小不可调将限制了人工降雨装置的使用范围;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不可以将雨水重新回收利用,浪费水资源。目前人工降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生态模拟实验中,较为复杂的模拟系统需要非常复杂的气象条件来满足实验参数要求,以求最大限度的得到较为客观的试验结果,为实际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和建议,然而,现有的人工降雨设备都仅仅提供了降水量控制这一条件,传统的模拟实验仅需要降水即可满足有关产流径流以及土壤储水等要求,然而,较为复杂的模拟环境如考虑到特殊植物的生存记录、模拟监测设备的电磁干扰以及不同客户和研究项目对各类实验结果分析要求时,传统的模拟降雨装置无法满足实验要求的雷电和大风环境,因此,由于雷电和大风环境对试验条件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只能提供人工设置参数系数或在其他试验下来分析其产生的影响,这对于越来越智能化的模拟系统来讲,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通过设置鼓风机和电源电极,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在模拟生态环境时不够真实放入问题;通过设置喷头和水量调节器,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的降雨大小不可调的问题;通过在圆台上设置渗水孔,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不可以将雨水重新回收利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所述水箱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所述水泵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有第一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所述直板一表面阵列有喷头;所述底座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所述圆台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圆环;所述圆环一表面开有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鼓风机;其中,所述环形槽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环形槽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环形槽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和第三移动块均设有可以监测其各自位置的位移传感器;其中,所述圆台下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另一端与水箱一侧面固定连通;所述圆台上表面阵列有渗水孔;所述圆台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蓄电池;其中,所述喷头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量调节器;所述水量调节器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卷筒盖;所述水量调节器内表面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卷筒盖;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块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周侧面与第一齿轮周侧面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上均设有制动片。进一步地,所述圆台为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直板内表面开有五个槽口;所述槽口内表面与第一水管固定连通;所述槽口底部阵列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一表面与喷头一表面固定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圆台下表面高度高于水箱上表面高度,差值在3cm-5cm的范围,方便圆台上的水流到水箱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一端和第二电极一端均通过电线与蓄电池正负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块内部结构和第三移动块内部结构与第一移动块内部结构一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鼓风机和电源电极,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在模拟生态环境时不够真实,真实环境中的降雨伴随着雷电大风,而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只有降雨装置,模拟的不够真实的问题,设置的鼓风机和电源电极可以模拟出雷电大风的情景,可以满足试验中需要的放电或风舞舞动条件,具有提高真实度的优点。而移动块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位置变换的需求,位移传感器的设置可以便于模拟系统及时掌握和控制雷电和风施加的位置和范围,以更智能的满足各类实验条件。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喷头和水量调节器,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的降雨大小不可调,不同季节的降雨大小不同,降雨大小不可调将限制了人工降雨装置的的使用范围的问题,设置的喷头和水量调节器可以调节降雨大小,具有提高人工降雨装置使用范围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圆台上设置渗水孔,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不可以将雨水重新回收利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在圆台上设置的渗水孔,可以使得雨水重新回收利用,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圆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圆台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水量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一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直板的结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座,2-水箱,3-水泵,4-第一水管,5-直板,6-喷头,7-圆台,8-圆环,9-环形槽,10-第一移动块,11-鼓风机,12-第二移动块,13-第一电极,14-第三移动块,15-第二电极,16-万向轮,501-槽口,502-出水口,601-水量调节器,602-第一卷筒盖,603-滑槽,604-第二卷筒盖,701-第二水管,702-渗水孔,703-蓄电池,901-第一齿轮,1001-电机,1002-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2;水箱2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3;水泵3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4;有第一水管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5;直板5一表面阵列有喷头6;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7;圆台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圆环8;圆环8一表面开有一环形槽9;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第一移动块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鼓风机11;其中,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12;第二移动块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13;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2);所述水箱(2)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3);所述水泵(3)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有第一水管(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5);所述直板(5)一表面阵列有喷头(6);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7);所述圆台(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圆环(8);所述圆环(8)一表面开有一环形槽(9);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所述第一移动块(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鼓风机(11);其中,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12);所述第二移动块(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13);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14);所述第三移动块(1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15);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01);所述第一移动块(10)、第二移动块(12)和第三移动块(14)均设有可以监测其各自位置的位移传感器;其中,所述圆台(7)下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管(701);所述第二水管(701)另一端与水箱(2)一侧面固定连通;所述圆台(7)上表面阵列有渗水孔(702);所述圆台(7)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蓄电池(703);其中,所述喷头(6)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量调节器(601);所述水量调节器(60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卷筒盖(602);所述水量调节器(601)内表面开有滑槽(603);所述滑槽(603)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卷筒盖(604);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块(10)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电机(1001);所述电机(1001)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002);所述第二齿轮(1002)周侧面与第一齿轮(901)周侧面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2);所述水箱(2)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3);所述水泵(3)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有第一水管(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5);所述直板(5)一表面阵列有喷头(6);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7);所述圆台(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圆环(8);所述圆环(8)一表面开有一环形槽(9);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所述第一移动块(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鼓风机(11);其中,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12);所述第二移动块(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13);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14);所述第三移动块(1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15);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01);所述第一移动块(10)、第二移动块(12)和第三移动块(14)均设有可以监测其各自位置的位移传感器;其中,所述圆台(7)下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管(701);所述第二水管(701)另一端与水箱(2)一侧面固定连通;所述圆台(7)上表面阵列有渗水孔(702);所述圆台(7)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蓄电池(703);其中,所述喷头(6)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量调节器(601);所述水量调节器(60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卷筒盖(602);所述水量调节器(60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