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9180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系统,涉及人工降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水箱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水泵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有第一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直板一表面阵列有喷头;底座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鼓风机和电源电极,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在模拟生态环境时不够真实的问题;通过设置喷头和水量调节器,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的降雨大小不可调的问题;通过在圆台上设置渗水孔,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不可以将雨水重新回收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降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人工降雨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在模拟生态环境时不够真实,真实环境中的降雨伴随着雷电大风,而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只有降雨装置,模拟的不够真实;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的降雨大小不可调,不同季节的降雨大小不同,降雨大小不可调将限制了人工降雨装置的使用范围;现有的人工降雨装置不可以将雨水重新回收利用,浪费水资源。目前人工降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生态模拟实验中,较为复杂的模拟系统需要非常复杂的气象条件来满足实验参数要求,以求最大限度的得到较为客观的试验结果,为实际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和建议,然而,现有的人工降雨设备都仅仅提供了降水量控制这一条件,传统的模拟实验仅需要降水即可满足有关产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2);所述水箱(2)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3);所述水泵(3)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有第一水管(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5);所述直板(5)一表面阵列有喷头(6);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7);所述圆台(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圆环(8);所述圆环(8)一表面开有一环形槽(9);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所述第一移动块(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鼓风机(11);其中,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模拟试验用便携式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水箱(2);所述水箱(2)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泵(3);所述水泵(3)出水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有第一水管(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直板(5);所述直板(5)一表面阵列有喷头(6);所述底座(1)一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一圆台(7);所述圆台(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一圆环(8);所述圆环(8)一表面开有一环形槽(9);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0);所述第一移动块(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鼓风机(11);其中,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12);所述第二移动块(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13);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移动块(14);所述第三移动块(1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15);所述环形槽(9)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01);所述第一移动块(10)、第二移动块(12)和第三移动块(14)均设有可以监测其各自位置的位移传感器;其中,所述圆台(7)下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管(701);所述第二水管(701)另一端与水箱(2)一侧面固定连通;所述圆台(7)上表面阵列有渗水孔(702);所述圆台(7)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蓄电池(703);其中,所述喷头(6)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水量调节器(601);所述水量调节器(60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卷筒盖(602);所述水量调节器(60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