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清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03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形眼镜清洗仪,包括底座、盖体以及清洁机构;所述底座设置有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闭合在下壳体的上方并与下壳体围成电子元件室,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体闭合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并与底座顶面围成眼镜室;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清洗槽;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电源单元和电极,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电子元件室内,所述电极贯穿设置在清洗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隐形眼镜清洗仪,能够有效防止漏液、同时方便携带、使用简单轻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形眼镜清洗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隐形眼镜清洗仪。
技术介绍
有相当多近视的人们,为了美观或行动方便,选择使用隐形眼镜。然而,隐形眼镜长期使用后会造成蛋白沉积,使镜片失去透氧性能,配戴后会造成眼角膜的损伤,因此,当隐形眼镜配戴一定时间后,必须加以清洗,以供再次使用。目前隐形眼镜最常使用的清洗方式,是将隐形眼镜的镜片分别放入隐形眼镜清洗盒的两个容器内,分别注入清洁药水,再以手指揉搓,以清除隐形眼镜镜片上的灰尘、蛋白质沉积、粘液、油渍等秽物,维持镜片的透氧率。然而,上述清洗方式容易因手指的不洁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且在清洁的过程中,相当耗费时间。目前市面上还存在一些隐形眼镜清洗装置,采用超声波、加热型电磁搅拌器、紫外线或臭氧等方式,然而:1)清洗隐形眼镜的超声波频率需高达100KHz以上,镜片易受物理破坏,且对电路与频率之间的匹配性要求较高,生产成本也较高;2)加热型电磁搅拌器利用电磁原理加热搅拌,添加清洁剂使该镜片的粘着物分离,加热温度高有误触烫伤及损伤镜片的可能性;3)紫外线对细菌有强大的杀伤力,臭氧则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及消毒剂,但无法完全去除附着在镜片上的粘着物。现有隐形眼镜清洗装置的座体防水性不是很好,液体容易进入到座体内部而导致产品报废,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隐形眼镜还原仪,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漏液、同时方便携带、使用简单轻便的隐形眼镜清洗仪。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形眼镜清洗仪,包括底座、盖体以及清洁机构;所述底座设置有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闭合在下壳体的上方并与下壳体围成电子元件室,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体闭合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并与底座顶面围成眼镜室;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清洗槽;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电源单元和电极,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电子元件室内,所述电极贯穿设置在清洗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圈且硅胶圈的一部分嵌套在凹槽中。优选的,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源和电路板。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按压式开关,按压所述开关盖体自动打开。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触控式电源开关。优选的,所述清洗槽包括左清洗槽和右清洗槽,所述左清洗槽和右清洗槽内均相对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优选的,所述清洗槽设置有密封盖。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圈,且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外表面,所述按压式开关设置在所述硅胶圈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电极的两侧,设有挡板。优选的,所述电极贯穿设置在清洗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电源单元抵压接触式电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底座设置有上壳体与下壳体,上下壳体之间有缝隙,本专利在缝隙外表面设置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液体通过缝隙进入产品内部而导致产品报废。(2)本专利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将电源密封在底座中,电源不可取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防水性。而且由于产品的电极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也不需要更换电源,使用到期后,更换新的产品。(3)本专利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在缝隙外表面设置密封圈可以是硅胶密封圈,成本低,且环保,而且硅胶圈可以设计成马卡龙的视觉效果,增加产品的美观度。(4)本专利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将电源开关设置成触控式,在提升产品科技感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电源座的防水性。(5)本专利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在盖体上设置有按键,按压按键能自动打开盖体,提升了用户体验。(6)本专利的巧妙结构的设计,使得同等产品功能情况下,本专利产品的生产组装更加方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良率提高,成本降低,并且产品也更加的耐用,用户体验提升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闭合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其中:1、底座;2、盖体;3、清洗槽;4、密封盖;5、按压式开关;6、硅胶密封圈;7、电极;8、护挡。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隐性眼镜清洗仪,包括底座1、盖体2和清洗机构,底座1由上下壳体合围而成,上壳体闭合在下壳体的上方并与下壳体围成电子元件室,并且为了增加密封防水性,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表面设置密封圈;盖体2闭合在底座1的顶面并与底座顶面围成眼镜室,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清洗槽3;清洁机构包括电源单元和电极7,电源单元设置在电子元件室内,电极7贯穿设置在清洗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电源单元抵压接触式电连接,这样有利于形成稳定电连接。应当说明的是,在底座1的上下壳体闭合处的表面设置密封圈,增加了座体的防水性,进一步的,在底座1的上下壳体闭合处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密封圈为硅胶圈6且硅胶圈6的一部分嵌套在凹槽中,而且硅胶圈6可以设计成马卡龙的视觉效果,在增加防水性的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美观度。进一步的,可以将底座上的按键式电源开关,改成触摸屏式的电源开关,在增加产品科技感的同时,大大的提高了电源座的防水性。另外,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底座1上设置有按压式开关5,按压开关5盖体2自动打开。用户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用大拇指将盖子掰开,即费力还容易将盖体弄坏,现在用户只需要轻轻的按下按键,盖子就自动打开,方便快捷安全。进一步的,将按压式开关5设置在硅胶圈的内侧,更加美观,而且可以防止开关漏液。进一步的,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清洗槽3,清洗槽3设置有密封盖4,如图2所示,左侧的清洗槽为密封盖打开的状态,右侧的清洗槽为密封盖闭合的状态,清洗槽3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正电极7和负电极7,电极7的形状为针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泳技术,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EP)。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按各自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分子,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处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本身静电荷为零,通常在偏酸性的溶液中带正点,在偏碱性的溶液中带负电。当电极通电时,由于电源单元、电极和护理液形成了一个电通路,而在两个电极间施加有一定的电势差,粘附在隐形眼镜上的蛋白质由于电势差的作用,与隐形眼镜脱离,并在护理液中向其中一个电极移动,最终吸附在电极表面,实现隐形眼镜的清洁,还原隐形眼镜良好的使用状态。为了紧密连接电极和座体,防止护理液自连接处下漏,电极的外表面设置有粗糙面,电极与座体一体成型;该粗糙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电极的表面设置纹路、抛砂处理、或是经过一层或多层电镀,以实现粗糙面的生成。具有粗糙面的电极经过一体注塑成型在清洗座中,这样既可实现防止柱状电极转动、晃动、上下移动以及存在间隙等多种情况,防止清洗座内电极位置的漏液。进一步的,在电极7的两侧设置挡板8,挡板8用于阻隔隐形眼镜与电极7之间相互接触,挡板8的高度高于电极7的高度,挡板8朝向清洗槽3的一侧为弧形面。应当说明的是,电源单元包括电源和电路板,电源的用处在于为电路板供电,凡是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电源均应落入保护范围,因不同电源而导致的结构上的改变,也应落入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眼镜清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盖体以及清洁机构;所述底座设置有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闭合在下壳体的上方并与下壳体围成电子元件室,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体闭合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并与底座顶面围成眼镜室;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清洗槽;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电源单元和电极,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电子元件室内,所述电极贯穿设置在清洗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眼镜清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盖体以及清洁机构;所述底座设置有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闭合在下壳体的上方并与下壳体围成电子元件室,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盖体闭合在所述底座的顶面并与底座顶面围成眼镜室;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清洗槽;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电源单元和电极,所述电源单元设置在电子元件室内,所述电极贯穿设置在清洗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电源单元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处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圈且硅胶圈的一部分嵌套在凹槽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源和电路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清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碧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个臭皮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