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曦芃专利>正文

智能LED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78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LED台灯,包括LED灯以及向LED灯提供照明用电的供电控制单元;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路Z1、稳压电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LED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人体的红外检测模块以及缓冲供电电路;所述整流电路Z1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向LED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以红外监测模块提供工作用电,所述环境光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LED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LED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LED控制电路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能够在启动LED灯时实现对稳压电路的缓冲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LED台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用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LED台灯。
技术介绍
台灯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家用用电设备,在很多的办公场地也经常使用,用于办公,学习进行辅助照明;传统的台灯采用普通的灯泡,通过插座直接连接市电使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采用LED灯来制造台灯,由于LED台灯的白光光线更加接近于自然光,而且工作更加稳定,因此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然而,现有的LED台灯仍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现有的LED台灯供电,需要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即通过整流器和稳压电路后,向LED灯供电,然而,这种供电方式,使得LED台灯的使用寿命并不长,即稳压电路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这是由于虽然整流电路虽然能够将交流转换成直流,但是,并不能对市电的波动状况进行处理,即是说,无论市电是否波动,整流电路均输出相应的直流电,而此时输出的直流电也会随着市电的波动而波动,当市电电压过压时就会对稳压电路造成严重的冲击,从而烧损稳压电路,即使市电不过压,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仍然直接施加到稳压电路,仍然会对稳压电路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现有的LED灯不能够实现自动调光,无论周围环境光如何,都是按照出厂时设定的亮度进行发光,从而不方便用户使用,而且在无人在现场的情况仍然发光,从而浪费电能。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LED台灯,能够在启动LED灯时实现对稳压电路的缓冲保护,而且在过压时能够实现自动断电以及过压后自动恢复供电,从而对稳压电路形成良好的保护,确保整个LED灯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根据环境光调节自身的发光亮度,并在无人在现场时则自动关闭LED灯,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并能够节约电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LED台灯,包括LED灯以及向LED灯提供照明用电的供电控制单元;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路Z1、稳压电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LED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人体的红外检测模块以及缓冲供电电路;所述整流电路Z1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向LED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以红外监测模块提供工作用电,所述环境光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LED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LED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LED控制电路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稳压管DW3、稳压管DW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三极管Q1、MOS管Q2以及可控硅Q3;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整流电路Z1的正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通过电容C5接地,MOS管Q2的源极和电容C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Vo;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8和电容C4串联后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地,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2与可控硅Q2的正极连接,可控硅Q2的负极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可控硅Q3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Q3的负极通过电容C3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容C2接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可控硅Q3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MOS管Q2的源极和电容C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阻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容C6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稳压管DW4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4的正极接地;其中,MOS管为P型MOS管。进一步,所述环境光检测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T1、光敏电阻RG1、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7以及光耦G1;所述可调电阻RT1的一端连接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VCC,可调电阻RT1的另一端通过光敏电阻RG1接地,光敏电阻RG1和可调电阻RT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9连接于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光敏三极管G1的发射极作为环境光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于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Vo,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1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1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1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7接地。进一步,所述整流电路Z1为二极管组成的全桥式整流电路。进一步,还包括手动开关S1,所述手动开关S1设置于整流电路Z1的正输入端与火线之间。进一步,所述LED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电路结构相同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K、限流电阻RH以及三极管QK;电阻RK的一端与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电阻RK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K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K的发射极与LED灯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K的集电极通过限流电阻RH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其中,不同开关电路的限流电阻RH的阻值不等。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为单片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启动LED灯时实现对稳压电路的缓冲保护,而且在过压时能够实现自动断电以及过压后自动恢复供电,从而对稳压电路形成良好的保护,确保整个LED灯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根据环境光调节自身的发光亮度,并在无人在现场时则自动关闭LED灯,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并能够节约电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供电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环境光检测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LED供电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LED台灯,包括LED灯以及向LED灯提供照明用电的供电控制单元;LED灯采用现有的LED灯即可,当然,台灯还设置有支架、灯座等结构,均采用现有技术即可,这些结构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改进范围之内;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路Z1、稳压电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LED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人体的红外检测模块以及缓冲供电电路;其中,红外检测模块采用现有的红外人体探测模块,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所述整流电路Z1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向LED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以红外监测模块提供工作用电,所述环境光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LED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LED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LED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LED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以及向LED灯提供照明用电的供电控制单元;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路Z1、稳压电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LED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人体的红外检测模块以及缓冲供电电路;所述整流电路Z1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向LED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以红外监测模块提供工作用电,所述环境光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LED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LED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LED控制电路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稳压管DW3、稳压管DW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三极管Q1、MOS管Q2以及可控硅Q3;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整流电路Z1的正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通过电容C5接地,MOS管Q2的源极和电容C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Vo;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8和电容C4串联后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地,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2与可控硅Q2的正极连接,可控硅Q2的负极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可控硅Q3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Q3的负极通过电容C3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容C2接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可控硅Q3的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于MOS管Q2的源极和电容C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阻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容C6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稳压管DW4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4的正极接地;其中,MOS管为P型MOS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LED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以及向LED灯提供照明用电的供电控制单元;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整流电路Z1、稳压电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LED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检测人体的红外检测模块以及缓冲供电电路;所述整流电路Z1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向LED灯、控制电路、环境光检测电路以红外监测模块提供工作用电,所述环境光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LED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LED灯的电源输入端通过LED控制电路与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稳压管DW3、稳压管DW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三极管Q1、MOS管Q2以及可控硅Q3;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整流电路Z1的正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通过电容C5接地,MOS管Q2的源极和电容C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缓冲供电电路的输出端Vo;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8和电容C4串联后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接地,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2与可控硅Q2的正极连接,可控硅Q2的负极连接于MOS管Q2的栅极,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稳压管DW1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通过电阻R3与可控硅Q3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Q3的负极通过电容C3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容C2接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可控硅Q3的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曦芃
申请(专利权)人:罗曦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