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8503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纱线生产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其可减少通过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出到外界的热空气,减少热能的浪费,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可直接对烘干后的纱线进行冷却,提高使用性;包括工作箱、底座、支撑架和多组电加热板;还包括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分别设置在输入口和输出口上;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滚筒、第二支架、第二滚筒、第三支架、第三滚筒、上散热件和下散热件,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顶端,上散热件和下散热件均设置在底座顶端右半区域上,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均位于上散热件和下散热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纱线生产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纱线烘干装置是一种用于纱线生产过程中,对湿润的纱线进行烘干,以便后续进行冷却收卷的阻隔装置,其在纱线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纱线烘干装置包括工作箱、底座、支撑架和多组电加热板,支撑架设置在底座顶端左侧,工作箱设置在支撑架上,工作箱内设置有工作腔,工作箱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工作箱前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上设置有箱门,工作箱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安装槽,多组电加热板分别设置在多组安装槽内;现有的纱线烘干装置使用时只需打开箱门并将纱线一端穿过输入口并伸入到工作箱内部,同时通过输出口输出到下一传送设备上,之后关闭箱门并通过电加热板对工作箱内部空气进行加热,通过加热后的气体对位于工作箱内部的纱线进行烘干即可;现有的纱线烘干装置使用中发现,工作箱内的热空气易通过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出到外界,导致热能的浪费,使用可靠性有限;并且后续还需单独对其进行冷却,较为麻烦,从而导致其使用性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减少通过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出到外界的热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包括工作箱(1)、底座(2)、支撑架(3)和多组电加热板(4),支撑架(3)设置在底座(2)顶端左侧,工作箱(1)设置在支撑架(3)上,工作箱(1)内设置有工作腔,工作箱(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工作箱(1)前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上设置有箱门,工作箱(1)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安装槽,多组电加热板(4)分别设置在多组安装槽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5),所述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5)分别设置在输入口和输出口上;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滚筒(6)、第二支架(7)、第二滚筒、第三支架、第三滚筒(8)、上散热件(9)和下散热件,所述第一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包括工作箱(1)、底座(2)、支撑架(3)和多组电加热板(4),支撑架(3)设置在底座(2)顶端左侧,工作箱(1)设置在支撑架(3)上,工作箱(1)内设置有工作腔,工作箱(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工作箱(1)前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上设置有箱门,工作箱(1)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安装槽,多组电加热板(4)分别设置在多组安装槽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5),所述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5)分别设置在输入口和输出口上;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滚筒(6)、第二支架(7)、第二滚筒、第三支架、第三滚筒(8)、上散热件(9)和下散热件,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均设置在底座(2)顶端右半区域上,且第二支架(7)位于第一支架右侧,第三支架位于第二支架(7)右侧,所述第一滚筒(6)、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8)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顶端,且第二滚筒位于第一滚筒(6)右上侧,第三滚筒(8)位于第二滚筒右下侧,所述上散热件(9)和下散热件均设置在底座(2)顶端右半区域上,第一滚筒(6)、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8)均位于上散热件(9)和下散热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件(9)包括四组第一支杆(10)、第一支板、第一安装架和第一电动机(11),所述四组第一支杆(10)均设置在底座(2)顶端右半区域上,且四组第一支杆(10)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板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口,第一安装架设置在第一安装口上,第一电动机(11)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电动机(11)的底部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轴,并在词语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滚筒(6)、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8)均位于第一支板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纱线烘干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件(9)包括四组第二支杆、第二支板(12)、第二安装架(13)和第二电动机,所述四组第二支杆均设置在底座(2)顶端右半区域上,且四组第二支杆顶端分别与第二支板(12)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板(1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口,第二安装架(13)设置在第二安装口上,第二电动机设置在第二安装架(13)上,所述第二电动机的顶部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轴,并在词语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扇叶(14),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以明汪凌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