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交通
,特别是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汽OD数据均是将AVL数据和IC刷卡数据匹配,通过时间修正、聚类处理估测得到,由于系统时差等原因IC刷卡数据和AVL数据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使站点识别率降低。专利技术专利201810207295.8,提出了一种公众空气污染暴露风险测量指数计算方法,以个体实际活动地点污染物浓度、个体体重、活动时间以及活动期间呼吸速率计算面向实时空气污染的个体暴露剂量,需要有人实时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极为不便;且主要面向开放的外部环境,无法对交通出行微环境的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进行评估。但是道路交通颗粒物污染作为大中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源,道路交通微环境颗粒物浓度一般高于城市环境平均水平,是颗粒物暴露的典型环境,且已有研究指出人们在交通出行微环境中面向细颗粒物污染的暴露风险是其日均暴露风险的主要来源。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公汽车厢作为公共交通出行中特殊的封闭环境,自然通风不足,不利于可吸入细颗 ...
【技术保护点】
1.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公汽刷卡系统自动存储上车站点;S2公汽乘客的下车刷卡站点匹配;S3乘客公汽出行OD统计;S4公汽车厢内面向细颗粒物污染的个体暴露风险评估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公汽刷卡系统自动存储上车站点;S2公汽乘客的下车刷卡站点匹配;S3乘客公汽出行OD统计;S4公汽车厢内面向细颗粒物污染的个体暴露风险评估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公汽刷卡系统自动存储上车站点包括以下步骤:S11存储器预存储车辆运行线路信息;S12车辆定位模块确认实时站点;S13刷卡系统存储刷卡站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公汽乘客的下车刷卡站点匹配包括:S21下车后在站台刷卡乘客的下车站点匹配和S22下车后未在站台刷卡乘客的下车站点判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S22下车后未在站台刷卡乘客的下车站点判断包括:S221:若该乘客当日仅有一次乘车,或此次乘车为当日最后一次乘车,则根据该乘客历史出行规律以及该线路站点吸引权匹配下车站点;S222:若该乘客当日有多次乘车,且此次乘车并非当日最后一次乘车,则读取该乘客下次乘车的刷卡记录,计算下次乘车刷卡记录的上车站点与此次乘车刷卡记录对应公汽行驶方向上各站点的步行距离Δd,判断是否存在Δd<500m的站点;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站点,则根据该乘客历史出行规律以及站点吸引权匹配下车站点;S223:若仅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站点,则该站点为该乘客此次乘车的下车站点;若有多个满足条件的站点,则根据这两次相邻乘车的上车刷卡时间间隔判断这两次出行是否为连乘;这两次相邻乘车的上车刷卡时间间隔小于当地公交换乘刷卡优惠时间,则属于连乘,这两次相邻乘车的上车刷卡时间间隔大于当地公交换乘刷卡优惠时间,则不属于连乘;S224:若这两次出行属于连乘,则Δd=dmin对应的站点为该乘客此次乘车的下车站点;S225:若这两次出行不属于连乘,则根据该乘客历史出行规律以及站点吸引权推断该乘客此次乘车的下车站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公汽出行个体可吸入细颗粒物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站点吸引权:归一化:一条公汽线路沿运行方向的所有站点从首至尾依次编号为1,2,3……m,m表示公汽线路单向的站点总数;i表示乘客上车站点编号,j表示乘客下车站点编号(i<m,j≤m),以下简称站点i,站点j;Pij表示综合考虑途径站点数目、站点产生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