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嘉雨专利>正文

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99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引水槽、集水槽和蓄水箱,所述引水槽固定在厂房房檐下,所述引水槽呈倾斜状且向下倾斜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下方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与蓄水箱一侧的进水口相接,所述蓄水箱在进水口的一侧同时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在蓄水箱一侧的最下方,所述蓄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且蓄水箱内设置有两相平行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结构和较低的投入成本实现了对厂房雨水的收集,且通过蓄水箱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储存,能够满足工厂的一些生产用水以及员工生活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
,具体是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水资源的污染造成人们的可用水量减少,因此雨水的收集也显得至关重要,但是普通住宅因房屋面积小所以雨水收集量也不高,雨水适用范围的狭小也限制了人们收集雨水的积极性,造成雨水的大量浪费,而一些厂房的屋顶面积较大所受雨水量也较多所以厂房雨水的收集较为可观,但是一些厂房的雨水收集装置太过复杂投入成本较高且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复杂投入成本高、安装不方便以及雨水净化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引水槽、集水槽和蓄水箱,所述引水槽固定在厂房房檐下,所述引水槽呈倾斜状且向下倾斜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下方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与蓄水箱一侧的进水口相接,所述蓄水箱在进水口的一侧同时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在蓄水箱一侧的最下方,所述蓄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且蓄水箱内设置有两相平行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优选的,所述引水槽由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第三引水槽、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构成,所述第一引水槽的一端与第二引水槽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引水槽的另一端与第三引水槽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和第三引水槽一侧的槽壁均和墙体之间设置有垫板,且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和第三引水槽一侧的槽壁均和垫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上,所述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和第三引水槽均在另一侧的槽壁上铰接有转板,且在铰接处设置有防水油布。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上半部分与墙体接触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上,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下半部分为U型槽,且U型槽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和第三引水槽相配合的接口槽。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内侧设置有两相平行过滤板卡槽,且卡槽一体的设置在蓄水箱的前后内壁和内部底面上,所述蓄水箱上的出水口和排污口均设置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了对厂房雨水的收集,且通过蓄水箱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储存,能够满足工厂的一些生产用水以及员工生活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而本技术的引水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可转动调节的转板增加了对雨水的收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的蓄水箱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的引水槽结构图。图中:1-引水槽、101-第一引水槽、102-第一接头、103-第二引水槽、104-第二接头、105-第三引水槽、2-集水槽、3-水管、4-进水口、5-排污口、6-第一过滤板、7-第二过滤板、8-蓄水箱、9-出水口、10-垫板、11-螺钉、12-防水油布、13-转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引水槽1、集水槽2和蓄水箱8,引水槽1固定在厂房房檐下,引水槽1呈倾斜状且向下倾斜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能够实现雨水集中流向一处的集水槽2内,集水槽2下方连接有水管3,水管3与蓄水箱8一侧的进水口4相接,蓄水箱8在进水口4的一侧同时设置有排污口5,排污口5设置在蓄水箱一侧的最下方,当蓄水箱8清理过后可以通过排污口5排除污水,蓄水箱8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9,且蓄水箱8内设置有两相平行的第一过滤板6和第二过滤板7可以实现雨水的过滤净化,引水槽1由第一引水槽101、第二引水槽103、第三引水槽105、第一接头102和第二接头104构成,第一引水槽101的一端与第二引水槽103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02连接,第二引水槽103的另一端与第三引水槽105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104连接,实现了引水槽1由一个整体分成多个部件使其安装更加方便轻巧,第一引水槽101、第二引水槽103和第三引水槽105一侧的槽壁均和墙体之间设置有垫板10,在安装引水槽1时能够根据垫板10的厚度调节引水槽1与墙体的距离达到一个更好的接引雨水的位置,且第一引水槽101、第二引水槽103和第三引水槽105一侧的槽壁均和垫板10通过螺钉11固定在墙上,第一引水槽101、第二引水槽103和第三引水槽105均在另一侧的槽壁上铰接有转板13能够通过转动转板13增大雨水的接收面积提高雨水接引量,且在铰接处设置有防水油布12能够防止雨水外流,第一接头102和第二接头104上半部分与墙体接触的一侧通过螺钉11固定在墙上,第一接头102和第二接头104的下半部分为U型槽,且U型槽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引水槽101、第二引水槽103和第三引水槽105相配合的接口槽使引水槽1的安装更方便,蓄水箱8的内侧设置有两相平行过滤板卡槽,且卡槽一体的设置在蓄水箱8的前后内壁和内部底面上能够实现第一过滤板6和第二过滤7轻松更换,蓄水箱8上的出水口9和排污口5均设置有阀门能够实现对出水口9和排污口5的出水控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厂房房檐下固定安装引水槽1,在安装引水槽1时能够根据垫板10的厚度调节引水槽1与墙体的距离达到一个更好的接引雨水的位置,然后再转动调节转板13使接收雨水面积更大,当下雨时雨水顺着房顶彩钢瓦的流水槽流下并流入引水槽1内,雨水通过引水槽1流向低处流入集水槽2,集水槽2的雨水通过水管3流入蓄水箱8而通过蓄水箱8内的第一过滤板6和第二过滤板7实现对雨水的过滤净化,而净化过的雨水通过出水口9流出供生产和生活使用,当对蓄水箱8进行清洗时,在清洗完毕后打开排污口5将污水排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引水槽(1)、集水槽(2)和蓄水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1)固定在厂房房檐下,所述引水槽(1)呈倾斜状且向下倾斜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下方连接有水管(3),所述水管(3)与蓄水箱(8)一侧的进水口(4)相接,所述蓄水箱(8)在进水口(4)的一侧同时设置有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设置在蓄水箱一侧的最下方,所述蓄水箱(8)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9),且蓄水箱(8)内设置有两相平行的第一过滤板(6)和第二过滤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引水槽(1)、集水槽(2)和蓄水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1)固定在厂房房檐下,所述引水槽(1)呈倾斜状且向下倾斜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下方连接有水管(3),所述水管(3)与蓄水箱(8)一侧的进水口(4)相接,所述蓄水箱(8)在进水口(4)的一侧同时设置有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设置在蓄水箱一侧的最下方,所述蓄水箱(8)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9),且蓄水箱(8)内设置有两相平行的第一过滤板(6)和第二过滤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1)由第一引水槽(101)、第二引水槽(103)、第三引水槽(105)、第一接头(102)和第二接头(104)构成,所述第一引水槽(101)的一端与第二引水槽(103)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02)连接,所述第二引水槽(103)的另一端与第三引水槽(105)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104)连接,所述第一引水槽(101)、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雨
申请(专利权)人:吴嘉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