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8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发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两个发热体及两个导热的直发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两个发热体分别安装在两个直发板上,两个直发板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壳体的相对内侧。所述的第一壳体上设有温度显示窗口和按键槽。该直发器利用发热体发热来实现直发的目的,便于使用和携带;通过温度显示窗口和按键槽的设置,从而可以实时观测发热体的温度,并且便于使用者调节温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美容仪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头发拉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直发器一般是通过化学手段实现直发,其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的发质造成损害,使用也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热进行直发的直发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直发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两个发热体及两个导热的直发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两个发热体分别安装在两个直发板上,两个直发板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壳体的相对内侧。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设有凹槽,两直发板分别盖设对应凹槽的开口。所述的第一、第二壳体的凹槽均装设有内罩和压片,直发板安装在内罩上,内罩安装于凹槽内,压片和发热体位于内罩和直发板之间,且压片压住发热体。所述的第一、第二壳体上设有导槽,两内罩上均设有导轨,该导轨安装于该导槽中。所述的第二壳体上安装有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内安装有接口大弹片和接口小弹片。所述的第一、第二壳体内分别安装有具控制电路的第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一、第二电路相连接,控制电路与发热体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单元、显示驱动单元及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及显示驱动单元均与主控单元连接,且显示驱动单元与设于电路板上的显示屏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感应发热体温度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与主控单元连接。所述的第一壳体上设有温度显示窗口和按键槽。所述的第一、第二壳体的连接端安装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壳体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直发器利用发热体发热来实现直发的目的,便于使用和携带;2)通过温度显示窗口和按键槽的设置,从而可以实时观测发热体的温度,并且便于使用者调节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直发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罩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直发板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直发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直发器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直发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直发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2、两个发热体及两个导热的直发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使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变化,两发热体分别安装在两直发板上,两直发板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壳体的相对内侧。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第一壳体1由塑胶材质制成,其截面大致呈“U”型,包括两大致平行的第一侧壁111及连接该两第一侧壁111的弧形第一底壁112,该底壁112和两第一侧壁111之间围设成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的开口面向第二壳体22,且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11上向第二壳体22方向突伸设有第一凸出部113,该凸出部113上贯穿设有第一转孔114,另一个第一侧壁上对应该第一凸出部113的位置设有第一缺口115。第二壳体22由塑胶材质制成,其包括两大致平行的第二侧壁221及连接该两第二侧壁221底端的弧形第二底壁222,该两第二侧壁221和第二底壁222之间围设成第二凹槽223,该第二凹槽223的开口面向第一壳体1,其中一个第二侧壁221上设有与第一缺口115配合的第二凸出部224,该凸出部224上贯穿设有第二转孔225,另一个第二侧壁221上设有与第一凸出部113配合的第二缺口226,且以该第二凸出部224为界将第二凹槽223分为安装凹槽和接口凹槽227。另外,该第一壳体1上设有温度显示窗口116和按键槽117,该温度显示窗口116内安装有透明保护镜3,该保护镜3罩设第一电路板5上的LCD显示屏,从而通过该温度显示窗口116可以观察到发热体的加热温度,按键槽117用于安装按键电路的按键4。发热体8具有两个,其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凹槽内,该发热体可以为现有的MCH发热体。直发板10具有两个,其均为导热的金属铝或耐高温的陶瓷材质,该直发板包括基板101及自该基板101的一表面竖直延伸的两侧板102,基板101的另一表面为平面,该平面用于直发时夹持头发,该两侧板之间形成发热体槽104,且该侧板的顶缘设有导轨105。该直发器还包括两个内罩2及两个压片7,该内罩2均为塑胶材质,其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凹槽内,且该内罩2的底表面凹处设有压片槽201,该内罩2的两侧壁上还设有导轨202,第一、第二壳体1、22对应该导轨202的位置设有导槽29。压片7均为金属材质,其为连续弯折的形状,并用于将发热体8压紧于对应的发热体槽104中。请结合参阅图1、图3及图4,该直发器还包括第一、第二电路板5、18及第一、第二盖板6、16,该第一、第二电路板5、18相连接并均具有控制电路,其分别通过紧固件13安装在第一、第二壳体1、22内,两发热体与电路板通过电子线27进行连接。该第一电路板5用于控制高压电源部分,第二电路板18用于LCD显示屏和发热体的加热控制。第一、第二盖板6、16均设有保护槽61,第一、第二电路板5、18均置于保护槽61内,从而起到保护电路板的作用。另外,该直发器还设有其高压绝缘作用的玻璃纤维套管28。安装发热体时,将一发热体8和一铝片9,还有五金压片7依次装入涂好导热硅脂的一直发板10的发热体槽104内,然后将该直发板10安装在一内罩2中,再将内罩2安装在第二壳体的凹槽223中,此时该内罩2的导轨202安装在第二壳体22的导槽29内;安装第二电路板18时,将第二电路板18通过紧固件13安装在第二壳体22上,将第二盖板16的保护槽61罩在该第二电路板18上,并通过紧固件12将该第二盖板16固定在第二壳体22上,从而通过该直发板10和第二盖板16封闭该第二壳体22的凹槽223的开口,第一壳体1与其对应元件的安装关系如第二壳体22,在此不再赘述。第一、第二壳体1、22连接时,将转轴19依次穿过第一、第二转孔114、225,且转轴19的一端通过螺丝20固定并利用旋转盖21封住该转轴19的两端,使转轴19不容易脱落和外露,影响直发器外表的美观,从而使第一壳体1可转动安装在第二壳体22上。电源接口24安装时,将接口大弹片25和接口小弹片26均插入该电源接口24内,然后将该电源接口24安装在接口凹槽227内,最后通过紧固件11将一电源后盖17安装在该接口凹槽227的侧壁上,从而可供电源线组件23插入。另外,该第一、第二壳体1、22的连接端还设有弹性件14,该弹性件14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第二壳体1、22上,安装时,该弹性件1套在一套管15上,该套管15套在转轴19上。请参阅图8,该直发器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显示驱动电路30、加热电路31及按键电路32,该显示驱动电路30与电路板上的LCD显示屏连接,且显示驱动电路30、加热电路31及按键电路32均与主控电路连接,主控电路为芯片UA1,显示驱动电路30、加热电路31及按键电路32如图中的虚线框所示。该MCH发热体是通过芯片UA1在通电后进行半波加热来发热的,同时通过芯片程序及“+”和“-”两个按键来控制发热体的温度。当MCH经过发热后,通过热敏电阻RF1感应温度,再经过芯片运算后显示于LCD显示屏上。权利要求1.一种直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两个发热体及两个导热的直发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两个发热体及两个导热的直发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两个发热体分别安装在两个直发板上,两个直发板分别安装在第一、第二壳体的相对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浩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富美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